高林波,张欣
(吉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流行语言的风向标
——论网络语言的生成和流行机制
高林波,张欣
(吉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网络流行语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大量产生,并迅速成为语言学界的新宠。因此,对网络语言的研究,特别是对其产生和流行机制的探究,一方面有助于语言学者从本质上了解语言流行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强我们对网络流行语的规范意识,从而正确地运用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生成机制;语言规范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网络开始从各个方面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进入到21世纪以后,网络更是以惊人的速度融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切实地影响了人们的语言方式,这种独特的语言方式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顾名思义是在网络上流行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语言。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与日常规范用语不同,网络语言具有幽默诙谐和独特创新性,是目前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社交语言。网络流行语不仅仅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内流传,而且已经被人们带入现实生活,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地使用开来,实现了大众化。随着我们的社会生活、科技文化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词语在网络上走红。网络流行语每天都会产生,而且风靡我们的社会生活,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承认,网络语言的产生,既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宝库,又提高了汉语的表达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网络语言产生之后都有极强大的生命力。有些词语产生之后,满足了人们的交际需要,同时也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的使用频率很高,成为一定时期内的热词。这样的新词,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保留下来,成为汉语的固定词汇。而另一部分新词,虽然因为某一网络事件迅速走红,但是不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现实交际中,这样的词就会逐渐消亡。现代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网络新词进行研究,一方面,通过讨论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和流行机制来感受当代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生活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对网络新词的研究可以促使人们更准确地使用网络语言,从而净化语言。
“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静态的、封闭式的系统,在以往的语言学理论中,不管是把语言看作后天不断地刺激——反应的结果,还是人脑中先天具有的天赋,都是不完整的。”[1]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流行语言现象,它能不断地吸收和引进外来文化,这正是对于上述观点的最好证明。以往对网络语言的生成机制有很多研究。例如,于根元在《网络语言概要》中论述:“从广义的角度将网络语言的词汇形式分成五类:一是纯粹的意译,二是纯粹音译,三是音意兼顾,四是字首缩略,五是谐音转写,包括数字谐音、混合谐音、汉字谐音。”[1]137-138而郑汉远在《关于网络语言》一文中则认为:“从狭义角度讲,网络语言由七种形式构成:‘数字会意、符号图形、谐音替代、缩略简称、转义易品、重字赘语、双语混杂。’”[2]本文主要针对2013年的网络流行语,从以下六方面来论述。
2008年以后,微博开始在我国迅速发展,大量微博网站的出现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李开复在答记者关于其新书《微博改变一切》的提问时说道:“微博可以改变社会现象,可以传播信息,可以帮助你成长,可以发出你的声音。”所以,微博起到了一个新闻传播的作用,同时也是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和对舆论的监督。
2013年4月,网络热门事件海天盛筵迅速走红。海天盛筵原是在海南三亚举办的国际生活方式品牌文化交流展,举办的目的就在于提高人们对时尚生活的认识,同时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带动三亚旅游行业发展。但在2013年4月3日,微博爆出大量三亚海天盛筵的现场图片,其中名模和高富帅齐聚,更因三亚海天盛筵涉嫌聚众淫乱而被网民关注。因而出现了“绿茶婊”、“外围女”这类的词语。网友将其中出卖肉体的嫩模戏称为“绿茶婊”,指的是长发飘飘、长相清秀可人,但却是野心极大又装纯的妓女。
“在网络信息普及的推动下,网络流行语不仅局限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上流传,而且早已经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带入了现实生活,使网络语言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开来,实现了社会大众化。”[3]2013年一句“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在网络上走红以后,生活中使用的人也随处可见。土豪原指在乡里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意思是“旧社会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或恶霸”。旧社会中的土豪以为富不仁、剥削贫苦农民、破坏革命等为标签。2013年9月9日,微博上发起了“与土豪做朋友”及“为土豪写诗”活动,诞生了“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这句网络流行语,推动了“土豪”一词的走红。走红之后便有了延伸的贬义,用来批评那些有钱又很喜欢炫富的人,因而“土豪”一词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此外,也有一些大众希望与这些富有的人为伍,希望从中获取一点点的好处,于是便喊出“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来表达自己强烈的羡慕之情。
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由旧石器时代逐渐过渡发展到信息时代。而现在,微博的出现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历史性的改变。这些借由微博平台迅速走红的网络流行语无不表明微博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只有对这种新兴的网络流行语做最恰当的选择和取舍,才能确保网络流行语与规范语言的和谐发展。
“个人可以主动地发现信息、发布信息和传播信息,不仅如此,由于网络语言发挥的大多都是青年一代的个性,所以这种新式语言的出现能够迎合大众所追求的趣味性、先锋性等心理需求。”[4]2013年最爆红的电视剧莫过于《甄嬛传》,剧中的台词给人印象深刻,略带古风却又清新易懂,语调不急不缓,口气从容大方。于是,在《甄嬛传》完美谢幕后,网友们还是不肯出戏,于是“甄嬛体”、“华妃体”等剧中人物的台词便被搬到现实生活中。针对剧中人物的特点,网友们集思广益又创造出了很多符合剧中人物特点的台词,如“仔细烫着”、“补补身子”、“这东西可是极好的”等。但是剧中的台词往往也因十足的“文艺范”而难以被人们理解,于是,在“甄嬛体”的后面网友们喜欢调侃一句:“说人话!”
如今,网络语言已经不知不觉地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语言变体,并且由于它强大的繁殖力、创新力和影响力,成为不可小觑的现代社会中语言变化的主导力量。但是不同网络语言的生命力强弱也不同,正如上文所说到的,适应社会生活的网络语言会被保存下来并且继续使用,不符合人们交际需要的网络语言自然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甄嬛传》热播后的一段时间内,“甄嬛体”风靡网络,但是它复古小清新的语言风格并不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所以“甄嬛体”、“华妃体”并没有在社会生活中流行太久。
不可否认,网络所关注的热点仍然集中在名人身上。名人往往能够制造热点,从而引起网民的关注,“名人流行语”也就应运而生,提到一些名人,我们就能迅速联想到与此人相关的某些词语。例如,提到小沈阳,我们就会想到“为什么呢”、“这个真没有”等;提到冯巩,我们就会想到“我想死你们了”;提到杨坤,我们会马上联想到数字32等。
以网络上热议的“文章劈腿”一事为例,在2014年3月28日晚20点16分,《南都娱乐周刊》主编谢晓发布了一篇微博,暗示周一将会有重磅消息发布。许多网友和媒体人转发该微博并纷纷猜测该消息的当事人。其中,文章和姚笛被提及的频率最高,有网友留言称“大有‘文章’”。文章和姚笛的微博评论更是在短短几小时内,被众多网友留言“周一见”(《南都》为每周一出刊),于是“周一见”一词迅速上升为网络热词。
在周一的凌晨,文章发微博承认了劈腿一事,并发道歉书承认错误,希望得到原谅,几乎在同一时间,其妻子马伊琍也发微博称“且行且珍惜”。于是,“且行且珍惜”一词被网友们使用的频率也迅速上升,甚至恶搞,如“且吃且珍惜”等。
除网络热议事件外,“名人效应”还源自于春晚的大舞台。除夕之夜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传统项目之一,在春晚给千家万户带去欢笑的同时,也为新词新语的产生创造了舞台。在近几年的春晚舞台上,开心麻花剧组可以说是给许多人带来了欢笑,同时他们的爆笑语言也经常被人们拿来恶搞,例如,“一表人渣”、“打败你的不是天真,是无鞋”、“好不容易有个瓜子脸,还长倒了”,等等。
网络语言的流行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从某个角度来说,每个社会个体都有一定的从众心理,每个人都不愿意落伍于社会和时代。因此,当某种流行语在社会群体中开始流行的时候,其他没有采纳这一流行语的社会个体就会面临选择。这时,从众的心理要求就加剧了流行语的使用程度和流行范围的扩大”[5]。
现在大多数网民年龄集中在90后,甚至是95后。由于这一代的独特个性和创新性,使他们更快地接受了幽默诙谐的网络流行语。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愿意让自己的语言文化衰落或灭绝,所以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并逐渐向网络世界进军,挑战网络文化的霸权。
2013年网络上爆红一首诗:“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这首诗原出自现代作家何晓道的《十里红妆女儿梦》。原文是“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待你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却怕长发及腰,少年倾心他人。待你青丝绾正,笑看君怀她笑颜。”诗词本来讲的是缠绵的爱情,网友们顺势发出造句征集令,于是恶搞版铺天盖地。“待我长发及腰,扮鬼吓你可好?”“待你长发及腰,拿来拖地可好?”“待我长发及腰,借你上吊可好?”“待我长发及腰,送我沙宣可好?”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网友拥有无穷智慧,如此创新和恶搞,恰反映出年轻人张扬的个性。网络语言为个性的发挥提供了空间,使年轻人的个性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中得到了彰显。人们不再用复杂繁琐的字词语句来表达心中的想法,而是选用简洁的语言来幽默诙谐地表达出来。目前网络流行语总体趋向口语化,很多网络语言也在应用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日常交际用语,网络流行语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2013年,一项新的政策出台了,即夫妻双方有一方是独生子女便可以生二胎。近年来,开放二胎的呼声日渐强烈,在网络上,关于生育政策调整的话题总能引来热议。不光是普通民众,更有许多知名学者、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也通过各种渠道,呼吁尽快调整生育政策,放开二胎生育限制。“单独生二胎”的政策一经出台,便得到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于是一个叫做“喜大普奔”的新词出现在我们眼前,即“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成语的组合,表示让大家欢乐的事情,大家要分享出去相互告知。当网络生活方式成为一种现实生活方式的时候,网络语言也就成为一种现实语言。这些政策的出台往往都是通过网络媒介传达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这样产生的网络新词都已经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它早就变成了与字面含义不同,甚至完全不相关的另一种解释,只有结合这些新词的产生背景才能正确地理解它们。
网络语言如此流行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其自身的幽默诙谐性,它轻松活泼,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青年男女倍感生活和工作上的双重压力,一些以前不需要考虑的问题现在接踵而至。于是,为了缓解这种来自生活和心理的压力,人们开始在语言上下功夫,寻求含蓄委婉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所想。因此,形象而又富有个性的网络语言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从而被人们快速地接受并流行起来。这种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娱乐了大众,缓解了人们在巨大生活压力下的紧张状态。
随着“淘宝体”和“甄嬛体”的风靡,人们把这种语言方式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平时聊天便纷纷效仿,极具喜感,瞬间创造出了无数的欢乐。
“亲”这个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打招呼的常用语,既不分男女,也没有什么感情色彩,在功能上相当于“你好”、“嗨”等问候语。但是听起来却很亲切,没有距离感。于是很快地被人们接受,并用于日常生活中。随着现实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个性逐渐淹没于现实中。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急需发泄,而流行语就是一种追求自我、张扬个性的语言形式。在知识信息扩大化的社会,网络媒体以迅速、简洁、幽默的形式输出信息,满足了人们的精神要求,舒缓了人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无形压力。
网络流行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满足了大众的心理需求,可一旦大量地推广使用,就会抹杀汉语词语间微妙的区别,扰乱汉语语言符号的基本系统。但是,只要事物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就必然会产生一些新词新语。网络语言具有强大的繁殖力和渗透力,很多网络新词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并且逐渐地走进、霸占我们的生活,对汉语的整体性和规范性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因此网络语言引起了很多学者和语言学家的争论。赞同者认为,网络语言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是汉语词汇的主要来源,更因为网络语言具有强大的时尚气息,而使汉语的表达能力大大增强。而反对者认为,网络语言的随意组合和胡编滥造破坏了汉语词汇的规范性,严重污染了汉语语言的纯洁与健康。甚至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应该“封杀”网络语言,保护汉语词汇系统的整体性。据多家媒体报道,上海市已经对网络新词新语做出新的规定:从2006年3月1日起,在上海的教科书、新闻报道和政府文件中如果出现网络流行语言,如“恐龙”、“美眉”、“雷人”、“神马”等,将被判定是违法行为。
我们必须承认,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学并不是毫无贡献。首先,它对语言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它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文化意识形态,而且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网络语言的发展极大地满足了青年人的心理需求,缓解了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它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在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后才出现的新生事物。
但是我们更应认识到,网络语言确实已经对传统语言学产生了冲击,它所影响到的不仅仅是当前所谓的网民,更重要的是对于青少年一代,他们作为祖国优秀文化传承者,规范语言的取舍尚不明确,网络语言的诙谐幽默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使他们以此为标准去判断时尚和个性。网络语言在丰富我们词汇系统的同时也将我们的传统语言改得面目全非。因此,我们要客观地看待网络语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一双慧眼去看清网络语言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语言也不例外,它的确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但同时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要正确地认识网络语言,正确地利用这把“双刃剑”。网络语言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前进的必然,是语言与时俱进的表现。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变体现象,是人类进入知识信息时代后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产生和流行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对网络语言所谓的“封杀”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作家王蒙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呼吁: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下,既不能对语言的混乱现象听之任之,又要注意保护汉语的纯洁性,对语言进行规范。同时对语言的规范要把握好度,不能过激,也不能过“左”,犹如肮脏的阴沟水是不能喝的,但过于纯洁的纯净水对我们身体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因为纯净水在清除病菌的同时,也一起清除了对我们身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除此之外,语言本身具有净化功能,正如上文所说,网络语言的生命力取决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不符合人们交际需要的语言自然会被社会淘汰,所以网络语言的去留,并不是由语言学家或是学者决定的,更不是由政府机构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我们的社会生活。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中充满了反映现实生活的新词新语,它们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它的生成和流行有其自身的规律。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审视着我们的生活,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变化密切相关,并且体现在词汇中,这些新词新语使汉语的词汇系统得到充分的丰富和发展,所以面对这样的网络新词,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它们,了解它们,按规范的方向引导它们,使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1]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36-137.
[2]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66-67.
[3]案值伟.论当代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J].理论学刊,2004(4):114-116.
[4]钟周海.略论网络流行语的成因及其对语文教学的影响[J].齐鲁学刊,2006(7):37-38.
[5]韩李.当代汉语流行语探析[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81-183.
[责任编辑 王金茹]
H03
A
1007-5674(2014)06-0067-04
10.3969/j.issn.1007-5674.2014.06.013
2014-09-14
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北影视传媒语言文化研究”(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557号)
高林波(1956—),男,河北巨鹿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吉林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张欣(1990—),女,吉林吉林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