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显彬
普通高校军事课是高校公共教育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尚武精神为核心的意志品质,为国防建设培养后备兵员,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储备。《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中明确强调要“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对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的完善和教师培养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师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培养体系的完善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高校军事课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军事课教学的质量,由此直接凸显研究高校军事课教师专业素质的现实意义。
从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之一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关于高校军事课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内涵问题,具有概念明确、论证严密和逻辑上无矛盾的特点,但是形式逻辑在具体实践中又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在实践中,社会事实是动态的而非静止的,是流动的而非固态的,实践逻辑相比较形式逻辑,在时间空间的变化中前者更具有科学性,也更符合社会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提升理论层次的特点。从形式逻辑的角度出发,高校军事课教师的专业素质更多地强调教师的本体素质,包括教师作为公民的素质、教师作为共产党员的素质、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素质等,其周密性、完备性无懈可击,但是从实践逻辑的角度来思考,解决实践问题比论证问题更有价值,查找教师的专业素质上的不足并以积极的态度弥补和改正比分析论证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质更重要。
高校军事课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综合品质,是教师从事课程教学等专业活动所必需的较为稳定的专业特征。具体地说,作为教师本身,既要具有“专业特性”,又要强调“教师素质”,教师专业素质是面向专业人员的教师。对教师而言,最终要求是解决“教书育人”和“如何更好地教书育人”的问题,即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教者”“教育者”“研究者”三种角色的综合体,要同时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任务。
高校军事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军事知识的传播者,也是行为和价值的示范者和捍卫者,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完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作风养成、战争认知、技术创新和国家安全观等诸多教育任务,专业领域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内容涵盖13大学科门类,要求军事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但要具备军事科学本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学科扩展。由此,在广义上,军事课教师不但要成为普及国防知识、激发爱国热情的演说家,剖析军事思想、领导理论前沿的思想家,洞悉国际形势、运筹帷幄之中的战略家,还要成为普及科普知识、引导技术走向的科学家和把握战争规律、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家。从狭义角度看军事课教师的专业素质,指军事课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德为师之本”说明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列宁也曾说过,不论在什么学校,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而把握这个方向的,完全是由从事该课程的教学人员来决定的,任何监督和领导都改变不了教学人员已经决定的思想政治方向。作为军事课教学人员的军事课教师,负责军事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要求军事课教师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高尚的道德情操、敏锐的时政触觉、积极的社会观和辩证发展的哲学思维,具体讲就是“从师”的责任感,体现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殚精竭虑地工作,呕心沥血地学习,真正对党、对人民、对学生充满深厚的感情,从而使“教学相长”,去震撼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思想的转化,带动学生对科学理论的向往,让学生远离庸俗,摒弃伪善,树立远大的社会主义理想,“身正为范”,军事课教师的职业道德事关军事课的政治走向,加强师德修养是高校军事课教师“从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要随时随地不间断地进行“洗涤”和“清理”,不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保持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完成军事课教学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学高为师”,没有知识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延续,先进的科学知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军事课教师是军事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播者,针对军事学科特点,要求军事课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军事学科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打破专业壁垒、吸收各学科精华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军事课教师才能够把最科学的理论教给学生。具体来讲,军事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社会性知识。
军事课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军事课教师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是知识结构的主体框架,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军事学科涉及学科领域多,知识覆盖面广,高校军事课课程内容中既有文科的政治经济类知识,比如军事思想和国家战略,也有理科的物理化学类知识,比如核武器、化学武器和航空航天技术;既有计算机技术,比如指挥控制系统,又有生物技术,比如隐蔽伪装技术等。
军事课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和其他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一样,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高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一个好学者,不一定是好老师,空有满腹经纶,对教育规律不了解或了解不深不透,不能够把教育理论运用到专业教学实践中,学生不愿意听或者听不进去,都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要做一个好教师,除了有过硬的本体性知识,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条件性知识,才能让学生“好学”并“学好”。
军事课教师的社会性知识是指教师自身的社会经验和社会感受。军事课教师必须靠丰富的社会性知识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可感知的社会现象和时政动态来明确各种观念的内涵,用感性的社会现象来解析抽象的哲理思维,用成功的经历和失败的教训来启迪和警示阅历尚浅的青年大学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军事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指教学技能,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方式的有机结合。当高校军事课教师具备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社会化知识,其知识和智力不再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显著因素,教师的认知风格与人格特征起着更大的决定作用,教师的教学技能作为认知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军事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调控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军事课教师根据对军事课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总体教学进程、师生沟通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设计的能力。这一能力体现在“备课”过程中,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首要能力。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精细加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针对大学生知识更新快和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等特点,随时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调控能力即课堂驾驭能力,指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和控制教学秩序的能力。这一能力体现在“上课”过程中,是教师专业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军事课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操场上,不仅是理论讲堂上的专家,还是技能训练的指挥员,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不断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这种能力包括教师的教学机智,能够应对教学情境中出现的复杂的不可预知的问题,包括教师的语言技能,能够精彩地阐述观点和启迪智慧,还包括教师的管理能力,能够厘清教学秩序,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指教师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使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方法有机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这一能力体现在“课堂”内外,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能力。通过QQ、MSN等通讯工具进行讨论和答疑,通过PPT、CAI等软件工具辅助课堂教学,通过微博、微信等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些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大大便利了师生的沟通和互动,也使过去的“一支笔、一本书、一页讲义、一堂课”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不论采取什么教育手段,“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能变,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最高目的。
教育创新能力指教师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道理,道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军事课教师要具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冷静分析和判断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对热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为了巩固教学成果,军事课教师要不断发现问题并加以研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用以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使“教”“研”并重,互相促进。
高校军事课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者是缺一不可的,没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即便拥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也无法把握军事课教学的正确方向,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可想而知;没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即便拥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专业能力,也无法让学生达到自己专业的“高、精、尖”的领域,只是政治气氛充斥课堂,教学手段丰富多彩,最终还是“华而不实”;没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即便拥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高深的专业知识,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的结果肯定是教师“你教你的”,学生“我学我的”,根本没有教学效果。只有具备崇高职业道德、高深专业知识和过硬专业能力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是“教者”“教育者”“研究者”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体,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