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2014-04-17 08:38李颖华
教育与职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目标政治思想

李颖华

胡锦涛同志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05年)上指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认真坚持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重要原则,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在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改进创新,不断总结和创造新经验。”因此,当前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这一中心,针对学生的思想成长需求,以激励促实效、以随机促巩固、以示范保主动,积极探索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健康的发展。

一、突出需求教育,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所谓需求,原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在产品销售领域人们往往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企业产品生产规模、档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需求指的是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提出的某种需求。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与所处时代、社会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但根源还是他们内心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必须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需求教育。首先,必须关注各种需求,弄清需求的各种形态。其次,要坚持经常性地调查、研究,弄清学生将会出现哪些方面的需求。再者对学生的合理需求加以引导,通过有针对性的工作,化解矛盾、释疑解难、鼓励升华引导学生的各种需求。具体要把握好三方面:

1.弄清是精神需求,还是实际需求。精神需求,指的是学生为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塑造和完善自我形象而产生的对接受某种思想教育的需求。它往往存在于人的内心,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是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在高校中有些品学兼优、思想积极进步的青年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时,其便有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的需求,需要及时对其施以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和党的先进性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要着眼于学生,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精神需求,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实际需求,往往是能够以直观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如学习困难帮扶需要、贫困帮扶需要、就业帮扶需要、社会适应帮扶需要等,这种需求往往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阶段性,满足这些需求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物质基础,光靠思想教育是难以奏效的,必须靠建立健全制度来解决。

2.弄清是当前需求,还是长远需求。当前需求是指在现实生活中由某一具体的主客观因素引发的一些“活思想”,它既可以表现在学生群体身上,也可以表现在学生个体身上。这类需求一般比较显露,解决时需要及时并对症下药,如学生宿舍的调整、专转本报名时政策的解读等。这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做到以理明人,以事服人,以情感人。所谓思想政治工作的长远需求,指的是为塑造人的灵魂,给人以理想和信念,从根本上提升人的素质的需求,这需要长期的、正确的理论教育和引导。如学生党员的发展、班干部的培养等。

3.弄清是个体性需求,还是群体性需求。在一个班级、年级中,个别同学有思想问题,不等于整个群体都有思想问题;而群体共有的思想问题,表现在具体的同学身上也不完全一样。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清群体性和个体性。对于群体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开会、听报告、学习、讨论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对个体或少数人的思想政治工作需求,则不能采取这样的方法,不能“有病无病都吃药”,必须因人而宜、因事而宜,从分析个性化的原因入手,找出问题的“结症”,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抓好激励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激励教育,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控制法,目的是为了激发、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是依据人的需要构成支配行为动力的原理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激励的作用是十分明显且不容忽视的,但要充分发挥激励教育的作用,必须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1.正确处理激励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激励要有一定的形式,但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而在激励教育实践中,往往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如进行运动会入场式评比,共13个班级参加,便设置了13个奖项,认真训练和不训练的班级最后都满载而归。这看上去皆大欢喜,事实上这样做对认真的班级非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引起其反感和不重视,以后再有类似活动就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而敷衍了事,最终使活动流于形式。

2.正确处理激励教育的目的性与层次性的关系。激励的目的是为了调动积极性,解决一些潜在的和现实的思想问题。在进行激励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同学的需求程度和层次,有针对性地给予不同强度的“刺激”。如对党员的要求应比普通群众高,对班干部的要求要比一般同学高,在评优评先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鼓励,让党员感受到党的先进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激励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针对性,要有的放矢,因人因事而异。

3.正确处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关系。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二者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两者均不可偏废。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精神激励的作用往往要大于物质激励,一个同学因为某种原因受到大会的表扬,这一激励作用绝对大于直接给他200元的物质激励的作用。同时精神激励可以避免学生出现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但必要的物质激励也是不容忽视的,如运动员的训练、文明宿舍的评比等。总之,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最佳的激励效果。

三、强调随机教育,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常性

随机教育,就是围绕思想政治工作任务随时捕捉或创造可以利用的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有目的的教育、疏导和帮助。是一种经常性的教育方式,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强、教育面广、因人因事施教的特点,对解决一些个性方面和潜在的思想问题最为有效。要抓好随机教育,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确保教育的连续性。随机教育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的影响,不受阶段性和突击性工作的约束,一年365天天天有机会,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自觉性,随时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教育。可以在白天,也可以是晚上;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多个人;可以在办公室,也可以在宿舍;可以面谈,也可以通过电话沟通等。要随时随地开展随机教育,不能想到了才做一下,或领导强调了才做一下。这样“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便不能确保教育的连续性,也就使随机教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贴近实际,贴近同学。随机教育应以平等对话、朴素沟通交流的方式进行,要给学生以随意、亲近、实实在在的感觉,切忌居高临下以老师、长辈、过来人的身份进行说教。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制造融洽、亲和的氛围,既要传授一些正面的道理,又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着想,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同时还要敢于向学生坦言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赢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达到提高其认识、缓和矛盾、解决问题、增进师生间感情的目的。

3.处理好随机教育与集中教育的关系。随机教育虽然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教育面窄、教育深度不够等缺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要处理好随机教育与集中教育的关系,不能因抓了集中教育而忽视随机教育,也不能因抓了随机教育而忽略集中教育。两者不能相抵,只有在认真抓好集中教育的基础上,加之经常性的随机教育,才能使教育不断线,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比如高校中召开的班会就是集中教育,个别谈话就是随机教育,应该使二者有机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四、强化示范教育,凸显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

示范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社会目标的引领、先进典型的示范和教师表率的带动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积极发挥社会目标的引领和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1.社会目标的引领作用。众所周知,目标教育是学生教育管理的有力抓手,是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益实践。只有当人生目标内化于大学生心中,才会外现于大学生的行为上,才能显现其教育效果。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是其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这一目标必须置于社会目标框架之下,才能使得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要以社会目标引领个人目标的实现,既要培养个人价值,更要发挥个人价值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要以个人的目标作为推动力,推动社会目标的实现,以个人的成长成才,推动社会的发展。总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教育工作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实现其社会价值。

2.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先进典型作为校园中的一面旗帜,引导着学生发展,激励着学生前进,为他们树立起一面成长的“镜子”。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选准选好典型尤为关键。先进典型是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可以看得见、抓得到的身边的同学、身边的事,典型离得太远缺乏说服力,因此,要不断挖掘身边的榜样。通过对典型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向榜样学习,从而自觉调整自身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形成大学生应有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

3.教师表率的带动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其必须首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更具有示范性,要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日常工作中,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形象的塑造。“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平常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人,“自身不正,焉能正人”。作为一名辅导员、一名老师,无论他的语言有多优美,如果不能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必定会受到学生的质疑,影响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做到通过自己的言行感化和教育学生,学会关爱学生,能平等地与学生沟通等。要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政治上的领航者,品行上的典范,情感上的朋友。

猜你喜欢
目标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