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与科技专业模块化教学创新设计

2014-04-17 07:49陈德俊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会展模块化模块

潘 峰 高 京 陈德俊

(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 安徽合肥 2306013)

论艺术与科技专业模块化教学创新设计

潘 峰 高 京 陈德俊

(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 安徽合肥 2306013)

艺术与科技专业作为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新增专业(专业原名会展艺术与技术),迎合了我国会展产业的高速发展,近年来在国内各大高校逐步建立起来。笔者所在单位作为安徽省内第一批开设此专业的本科高校之一,近年来在教学一线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以艺术与科技专业模块化教学创新设计为内容展开研究。

艺术与科技专业;模块化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艺术与科技专业作为新兴的本科专业,隶属于设计学其他学科,符合国家大力发展会展产业的宏观思路,力求通过四年的高校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会展设计人才。其培养的专业人才具备一定的展示设计能力、项目策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由于人才定位是以设计人才为核心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专业教学设计方面需要涉及设计学、管理学、语言学、文化学等交叉科学,教学难度有所增加。

在艺术与科技专业教学中引入模块化的创新教学思路不仅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专业本身的基本需求。本文从专业系统模块的设计、模块之间的关系、核心模块与辅助模块等角度探索该新兴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之路。

一、课程模块的系统设计

模块化教学思路自从西方高校引入以来,以培养人才目标明确、机动灵活、市场接轨程度高等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在艺术与科技专业引入模块化教学思想不仅仅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更重要的是借力模块化的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1]。鉴于会展设计人才的知识多元性和交叉性,从整体上考虑设计了七大子模块,共计五十五门课程。具体包括低年级的设计基础模块、设计表现模块、平面设计模块和高年级的空间设计模块、会展理论模块、会展专题模块,以及横跨教学全程的会展素质模块。

艺术与科技专业七大模块知识覆盖范围广、能力训练突出,体现了重基础、强专业、宽口径的教育初衷。本科四年的专业教学共设计192个学分,单一学分16课时,课堂学时总量为1792课时,与公共基础课程模块的744个课程共同组成教学的基本框架。单课程学时设计灵活,包括48、40、24课时等,对核心模块与核心课程进行倾斜。同时,设计实践模块、机动课程和第二课堂等进行有益补充。

二、课程模块的衔接过度

模块化教学容易产生脱节与重复的现象,因此在本专业的教学设计中通过课时的互补、连贯性课程的穿插、课程内容的协调等进行突破,围绕会展设计人才的目标技能点进行课程开发,舍弃一些“生老虚累”的课程,新增一些“鲜实效用”的课程。

大学一年级同步开设素描、色彩和三大构成,以及设计理论课,总约550课时。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通过不同的知识体系和不同的授课教师,混合作用、联合培养。多元化、差异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脱离单调,师从多家。大学二年级开始专业基础技的增加了空间设计基础、模型工艺、雕塑等课程,以明确空间训练的主导地位,总约320课时。同时,通过版式设计、图形创意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平面素养,以拓宽视野。大学二年级暑假设立实习短学期,以专业实践自然过渡到高年级的专业课程中。大学三年级开始专业课程的训练,相对应的会展空间、理论、专题模块同时进行,涉及的课程达到十五门左右,长短不一、相互联系,总约620课时。同时开展的设计选修课和第二课堂,起到了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作用。两个学期中不定期的专业考察,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最新鲜的行业发展状态。大四四年级作为总结,延续了三年级的课程体系,课内学时相对减少,给学生相对充裕的时间做自我培养。其中,下学期主要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作为教学难点的模块衔接问题,其一半是课程计划的合理性,另外一半是授课教师的贯彻落实。系部和教研部门要组织相关课程的教师坐下来探讨授课的安排,并确定小训练的选题。条件允许的情况设计子模块的负责人,充分研究课程群与模块间的过度和联系问题,避免训练的重复和流失。

三、核心模块的明确完整

核心模块是对专业教育影响较大,构成人才专业技能的核心知识体系。通过对高年级学生的简单访谈,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的就业选择直接将本专业排除在外,其主要的原因不是待遇、发展等问题,还是缺乏自信、不敢应聘的问题。这样的结果,在国内会展设计行业几十万人才缺口之大背景下显得格外遗憾[2]!因此,通过提高核心模块的教学效果提高对专业的自信意义重大。

核心模块首推空间设计模块。针对会展项目的类别,考虑了商业空间、展馆空间、文化教育空间、品牌发布会、虚拟空间等系列会展空间设计的课程。以40课时的长度为主,4周内完成课程,其中16课时为实践课以引入模型设计的表达方式。商业空间以专卖店、橱窗设计等为内容,强调灯光与环境气氛的营造,了解商业展示的特点,满足商业空间诉求的特点。展馆空间以会展中心场馆内的独立品牌会展为主,以产品展销为核心,通过虚实空间的处理和色彩、光线形成完整的项目空间,注重空间的划分和有效的利用。文化教育空间突出展示类别的特殊性,强调场所性格,能够在限定条件较多的情况下实现设计初衷。品牌发布会以服装发布会、新产品发布会等为内容,注重展示效果的营造,舞台美术、灯光效果、声音特效等都属于教学内容。虚拟空间设计根据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特点,以新媒体会展为内容,通过对虚拟会展的掌控迎合行业的新趋势。

四、常规模块的体系完整

设计基础模块、设计表现模块和会展理论模块、会展专题模块,归属常规模块。其特点为知识体系完整、拓展性能优异。通过这四个常规模块的教学,完成会展设计基础和专业知识的积累,同时通过一定的拓展,为就业口径和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设计基础模块旨在提高学生美学的鉴赏能力和构建原理,并通过透视、人机和素描、色彩等训练将自然中的美吸收、提炼、凝结和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设计表现模块重在将思维想法通过各种常规渠道进行表达,草图、施工图、效果图、模型都是需要了解并掌握的。会展理论模块包括会展项目所需要的预算、组织、策划、行销、管理等内容,围绕该专业设计人员的行业技能进行教学。会展专题模块作为会展空间模块的查漏补缺,解决空间设计之外会展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以陈设道具、广告传媒、导向设计、会展礼仪等为内容。

五、辅助模块的有益补充

会展素质模块属于辅助模块,贯穿大学四年的始末,包括产品设计、设施设计、民艺文化、景观设计、会展口语、CIS设计等课程,多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另外,还包括第二课堂的内容。会展设计作为一门跨度较大的新兴学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机能的发挥,专业氛围的营造起到直接的作用。设立会展素质模块可以提高学生对设计学科的学习兴趣,积极利用课外时间自我塑造,诸如产品、景观、CIS等课程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民俗民艺、专业口语等课程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综合能力。

第二课堂作为素质模块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部分,有别于常规的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不仅是“学”的部分,“教”的环节更有讲究。首先努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自己没有做过好的设计怎么可能教好学生?基于国情,很多设计教师从学生直接变为教师,没有结果实践环节的积淀,难以取信于学生。通过高校、教师双方合力创造实践机会,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第二课堂的建设可以与学生社团、课后兴趣小组等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通过网络微博等搜集竞赛和项目的信息,组团配置后协调相关的指导教师,通过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模式取得第二课堂的成功。

六、结束语

艺术与科技专业作为设计艺术学领域的新兴专业,开设时间相对短暂,国内最早的高校也仅有十年的历史。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尚处于起步的阶段。会展产业的高歌猛进为会展教育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巨大的用人缺求也刺激了教育培训的步伐。将模块化的教学思路引入艺术与科技专业是大势所趋,还需要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才能有所建树。“把握市场、结合校情、立足基础、灵活演变”是艺术与科技专业建设的指导方针。地方院校要结合企业特点,以培养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专业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迎接专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1]许传宏.会展人才培养问题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18):45-48.

[2]中国统计出版社.合肥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65-67.

The modular teaching innovation design of art and science major

Pan Feng, Gao Jing, Chen De-jun

(Hefei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art and design Anhui Hefei 2306013)

The art and science of the Stat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11 (formerly known as the new 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 exhibition of art and Technology), to mee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xhibition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gradually build up in the domestic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unit as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 open the major in Anhui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explores in teaching. In this paper, studies innovation of modular teaching design for the content of art and science major.

art and science major; modular curriculum; teaching innovation design

G642.3

A

1000-9795(2014)06-0091-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3-10

潘 峰(1979-),男,安徽芜湖人,讲师,从事艺术与科技、设计艺术、设计教育方向的研究。

高 京(1981-),女,陕西渭南人,合讲师,主要从事工业设计的教学与研究。

陈德俊(1981-),男,安徽合肥人,助教,主要从事艺术设计和设计基础的研究。

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安徽会展人才的需求分析与开发策略研究”(SK2013B415),合肥哲社规划项目(HFSK13-14D27),合肥学

院教研项目(2012jyxm3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会展模块化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模块化住宅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会展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