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琳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评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其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可以对师生教与学的具体情况做出评估,并对教学起着导向的作用。目前,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普遍采用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存在着很多弊端,如过度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自主性的发挥等。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同时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现如今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国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方面普遍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教师或用人单位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尤其是四、六级英语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有着其他评价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盲目地取消,但其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主要由授课教师来组织考试,而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则很少参与其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另外,这种评价方式缺乏激励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感受和表现在评价中无法呈现,成绩决定一切,这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容易使学生产生悲观、焦虑的情绪。另一方面,这种评价方式也可能会降低英语授课教师思考、探索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积极性。总之,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在许多方面都难以满足英语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无法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更难以促进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在传统评价方式基础之上,引入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就显得极为迫切。
1.理论基础。多元化评价体系理论源于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并非像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他认为,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拥有上述9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则表现出了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这一理论向传统学生能力评估观念提出挑战,对当前西方许多国家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几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研究,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2.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为了克服终结性评价为主导的单一性评价方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学者们提出了多元化评价体系。这种新型评价模式是从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多个方面实现多元化,是能够全面地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系列方法。同时这种评价能够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语言潜能、学习态度和学业成就,提供改进教学的信息,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这种评价体系中,教师是引导者,负责评价活动的组织和记录,在评价过程中指导和帮助学生,而学生是评价体系的中心,体现着被评价者和评价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评价内容多元化,即能力评价与知识评价相结合;(2)评价主体多元化,即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3)评价标准多元化,即将统一标准和个人标准相结合;(4)评价形式多元化,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1.评价内容多元化。在传统大学英语的评价体系下,教师将期中、期末等考试中的成绩作为评判学生能力高低的尺度。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很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甚至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这种消极情绪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减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进而可能导致学生不喜欢学习英语,越不喜欢学,学习成绩越差,形成恶性循环。事实上,这种单一的评价内容无法完全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英语水平。因而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一个完善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会注重对其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测试,而且也强调对其英语实际能力和其他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如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态度、自信心、学习习惯、学习策略、自主能力、合作精神等,从而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提供全方位、立体的综合性学习信息。
大学英语的授课教师在组织评价活动时,应该对教学内容的多个方面进行设计,从而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如在英语课文讲解完之后让学生复述课文,用所学的英语单词讲故事,观看英文电影后为电影重新配音,组织英语歌曲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从多个方面和角度,考察学生的想象力和反应能力,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等;还可以通过阅读英语刊物、撰写读书报告、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来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英语的整体水平。
2.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作为英语的学习者,是英语学习过程的主体。因此,多元化评价体系也应由传统单一的教师评价变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强调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与协作。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受评者变成评价的主动参与者,教师也变成评价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的自评可以通过让学生撰写学习报告的形式来实现,报告可以使学生以周记或日记的形式记录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总结学习内容和进展。学习报告为教师和学生评价学习效果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途径,并且是课堂评价的有益补充。学生的自评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可以分为课程前自我评价,课程进行中自我评价和课程结束后的效果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也可以在开展口语对话、情景剧表演、课文复述等英语技能训练活动的时候进行,让学生采用适当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可以弥补教师评价的不足,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不断地自我提高和进步,同时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学习的综合能力。
教师评价并不仅仅指终结性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试卷成绩所做出的判定,而且还包括教师所做出的形成性评价和诊断式评价,主要是指在课后教师和学生多沟通,帮助他们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督促并检查学生的作业,为学生随时提供指导性和诊断性的信息。教师评价必须和学生自评、互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才能真正体现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评价标准多元化。大学英语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应采取灵活的评价标准,应充分考虑不同的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天赋和个性,统一的评价标准很难满足不同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需要和个性的协调发展。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要以大学英语课程中的知识目标作为统一的参照标准,而且要以学生纵向发展的自身进步情况作为个人标准,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中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大学英语知识目标的统一标准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在期末考试中以统一的试题呈现,而学生自身发展的纵向标准可以通过建立学生档案的形式来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内容包含与学习相关的所有资料,如学生的英语入学成绩、最喜欢的英文歌曲、对英语学习预期的目标、参加英语活动的照片、英语刊物的读书报告和学习报告等,这些资料能够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想法、进步情况等。档案收集的时间可以分为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学生定期将档案袋中的资料进行总结,并得出纵向比较的自我评价,不断回顾自己的学习情况;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做出记录,作为多元化评价的一部分。
4.评价方式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同于以往单一的试卷测试的评价方法,而是将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引入评价活动中,如学习报告、问卷调查、座谈会、对话表演、情景剧、英语辩论等形式。通过问卷调查,授课教师及时了解不同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自身英语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性评价,使学生能更好地认清自己英语学习的实际状况。通过座谈会,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沟通,帮助不同的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更有效地对学生实际能力做出评定。各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也能为教师的教学及时提供反馈信息,进而提高英语教学和学习的整体水平。
大学英语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克服了以往评价方式的简单化、评价内容的刻板化、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以及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等一系列问题。这种多元化评价体系既能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能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自信心等方面。当然,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实施也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如不同的授课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评价标准参差不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评价的可信度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体系标准,并积极进行师资培训,帮助老师充分理解和把握多元化评价体系。随着高校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其评价内容的立体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及评价标准的灵活化,将会成为高校大学英语评价体系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