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越歌
(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 白俄罗斯明斯克)
白俄罗斯声乐研究在中国
赖越歌
(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 白俄罗斯明斯克)
2013年中国与白俄罗斯两国首脑共同将两国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了中白关系新纪元。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更加稳固,白俄罗斯深厚的专业音乐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歌唱家与声乐教育师资。我国对于白俄罗斯的声乐教育研究主要基于这些学成归国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他们在留学期间得益于语言、资料的优势,研究视角关注了身边的人和事,这对于推动中白音乐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声乐教育;教学体系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与白俄罗斯关系不断加深,中国赴白俄罗斯的留学生也不断增加。我国对于白俄罗斯的声乐教育研究主要基于这些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他们在留学期间得益于语言、资料优势,研究视角关注了身边的人和事,这对于推动中白音乐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白俄罗斯声乐事业的发展历程是曲直的,它们最早基于音乐演出团体的自发性的发展。冯雷认为,首先“学生剧团是白俄专业声乐艺术的萌芽地”,产生的初期是16-18世纪,其目的是具有说教宣传、传播知识的学校乐团所起的作用。起初是波兰的天主教为了宣传波兰语及其教义;而东正教是白俄罗斯的主要教派,他们也成立相应的学生乐团。这些都促进了音乐的发展,特别是这些乐团都崇尚巴洛克音乐,上演戏剧、舞蹈、合唱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乐团每一场演出必定有声乐作品,很重视歌唱。久而久之促进了歌唱的发展。其次,“农奴剧团是白俄专业声乐艺术的基石”。该剧团产生于18世纪,是白俄罗斯较高等级民众的私有专业音乐团体,他们拥有音乐、舞蹈领域的专业人才,当时已经有二十多个这样的专业团体与二十多个剧院(即:音乐厅、歌剧院、芭蕾舞剧院等)。在农奴剧社里还有专门的声乐教师,有的教师还经过意大利歌唱的培训,教授歌者如何歌唱等,极大的推动了白俄罗斯声乐事业的发展。再者是“私营剧院是白俄专业声乐艺术的催熟剂。”进入19世纪初,白俄声乐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新型的私营剧院取代了农奴剧院。白俄罗斯用本民族语言歌唱的歌剧诞生了,标志着建立起自己的音乐创作、表演之路。19世纪中叶在俄罗斯与西欧的影响下,有了专门的音乐学校。白俄罗斯的声乐教育发展,经历了学生剧社、农奴剧院、私营剧院到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声乐艺术从宣传教义、供人享受到科学教学的过程。
歌唱的发展历程不是孤立的,它是与声乐作品发展息息相关的,最初以宣传教义为主,以西欧的巴洛克、古典音乐为主。但是白俄罗斯人民自己创作的具有自身特点的音乐更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更能够准确的表达本民族人民的心声。其中,对白俄罗斯声乐事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的人物就随之涌现。早期,波兰作曲家、歌唱家的影响力颇大,原因之一是白俄罗斯西部与波兰接壤,相当一部分人都是讲波兰语。19世纪三十年代之前,“‘波兰戏剧之父’—B.博古斯拉夫斯基领导的剧团经常在白俄罗斯的城市格罗德诺进行了巡演。” 1801年波兰歌唱家M.科任斯基于格罗德诺市组建了音乐剧团。演出足迹遍及白俄罗斯各地及东欧各国,演出的剧目包括了波兰作曲家的歌剧以及世界著名的经典歌剧。
白俄罗斯作曲家C.莫纽什科对于推动白俄罗斯专业声乐艺术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这位出生于明斯克的作曲家,在1841年就创作了轻松喜剧《最后的华沙抽彩》,其中独唱部分的咏叹调非常受观众的喜爱,也是歌唱演员常演曲目。C.莫纽什科是一位特殊的人物,他不仅作曲还兼任波兰戏剧、歌剧演员和导演以及剧团业主。他于1802年在格罗德诺建立了剧院。在他的影响下,白俄罗斯各大主要城市的歌剧、舞剧发展迅速,并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歌剧演员。由于白俄罗斯人民对于音乐欣赏水平的提升,19世纪中叶开始,来自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歌剧团时常来演出,促进了国际的歌唱交流。其中德国歌唱家施米特戈夫对白俄罗斯歌唱事业影响最大。
白俄罗斯的一个重要歌剧作曲家B.杜宁—马尔钦克维奇和C.莫纽什科共同创作了轻歌剧《犹太新兵的招募》、轻歌剧《音乐家的比赛》和《神水》,这些歌剧都是用当地人的波兰语演唱的。第一部用白俄罗斯语演唱的歌剧也是由这两位作曲家合作创作的。
基于以上的理由,白俄罗斯歌唱事业的发展总是包含了演出团体、职业歌者、音乐学校以及作曲家,最重要的是还有音乐消费者。将这些关键词加以展开予以论证则有效地推动了白俄罗斯歌唱的发展。也是该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轨迹。
白俄罗斯的专业声乐教育所取得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世界各地的歌剧舞台上都有白俄罗斯籍的歌唱家。19世纪下半页白俄罗斯就建立起声乐教学的基本体系,20世纪初俄罗斯有5所专门的高等音乐学院以及20余所社会音乐学校,其中明斯克音乐学院成立于1932年,完善的办学机制为白俄罗斯的专业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白俄罗斯随机独立。白俄罗斯最重要的高等音乐教育有国立音乐学院、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其中国立音乐学院是最为知名,最好的时期可以排名世界前十强。
曹姝莉的《白俄罗斯高校声乐教学的特色分析》较细致的研究了白俄罗斯高等声乐教育情况,“白俄罗斯的高校声乐教学理念被形象地比喻为‘倒金字塔’形,即一个由细到宽、由一元到多元的过程,学生需要经过严格的基础训练之后,才可以自由地选择发展方向。”实际上就是按照学生的歌唱素质来确定,其发展方向有声乐教育、歌剧演员等。课程设置合理而富有建设性和发展性,声乐专业课程严谨有效、基础理论扎实、表演课程突出实践性,有完备和强大的师资结构队伍,教学模式灵活,以促进发展学生为目标,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大纲。最重要的是考核目标明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又不落呆板的教学模式。
冯蕾的《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声乐专业教学体系的构置》全面的论述了该校声乐教育教学的情况。认为“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声乐及歌剧教研室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具体细化为培养歌剧和音乐会演员及声乐老师。”其教学原则包含了一对一的教学,技术与表现相结合,课堂与舞台相结合等,培养学生歌唱的全面素质。对于歌剧演员、音乐会演员的培养目标所设置的课程是有明显的差别,但考核目标是相同的。在课程设置中,其核心课程包含了:“声乐专业课每周三节, 钢琴伴奏课一节 (在钢琴伴奏老师的指导下唱歌)。……声乐理论、 声乐史论、 合唱、 重唱、 和声学、 视唱、 教育学、 心理学、 宗教及体育课等各个方面的课程。(5)”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的师资雄厚,他们来自世界各地知名的音乐学院,也有本校培养的歌唱家,每一位教师都经历过长期的歌剧、音乐会演艺生涯,具备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其教学特点是:重视基础训练,重视合作。
孟卓的《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声乐教学特色之浅见》则是具体的论述了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声乐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其突出的“声乐教学特色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演唱技巧方面主要注重解决歌唱的呼吸、共鸣和咬字、吐字的问题;在声乐作品表现方面则比较注重对声乐作品进行深度的分析,在尊重原创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原作的表情符号进行作品表现。”对该校在歌唱的呼吸方法、歌唱共鸣的生理学基础与实践、吐字咬字原理、声乐作品研究、歌唱时忠实于作曲家的意图等方面有详尽的论述。确实,这些严谨的、细微的教学态度确保了教学质量,验证了细节决定成败的谚语。
世界总是在比较中找差距,在比较中谋发展。白俄罗斯完备的声乐教学体系,在某些方面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尽管我们有八大音乐学院,也不乏有上海、中央这样的一流音乐学院,我们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世界的音乐舞台上闪耀着中国的歌唱家。中白专业声乐教学的比较其意义不言而喻,对比中优势互补,促进专业声乐发展。
练远媚的《中国、白俄罗斯“声乐教学”类型学比较》中认为:中白专业声乐课堂教学存在某种不约而同相似的东西,特别是授课形式与内容方面,其发展却各有特点。其一是专业性的声乐授课形式相同,都是采用个别授课形式(2:1,两位教师一位学生),在中国每周2节,课堂教学中是以灌输、传授占主导;在白俄罗斯每周3节,外加艺术指导1节,强调实践、强调基础,教师隔三差五组织学生演出,与合唱团、乐团、钢琴艺术指导进行合作进行舞台实践演出。另一个特点则是,中国注重科学发声法的训练,一节声乐课基本包含了声音训练与演唱作品两个部分,生师比远远高于白俄罗斯的专业声乐教学;而白俄首先是注重人体解剖知识中的发声机理的研究,其次则是循序渐进的进行课堂声乐教学,强调音乐的表现与情感的投入。其次是“强调‘本土化’的声乐授课内容”(5),本土化一般是指演唱的作品具有民族性的歌曲或本土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歌曲,也包括歌剧作品。这是发展与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再者是“以‘专才’为主‘通才’为辅的声乐教育培养目标。”(5)在白俄罗斯继承了俄罗斯专业声乐人才的培养模式,其中“国考”是有别于中国的主要的特点,学生毕业时声乐主科必须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统一考试,这说明一点就是国家对于艺术人才(专才)培养的高要求。除此以外,声乐人才不仅是专业歌唱家,有部分人进入中等学校教育机构,也有一部分从事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等,这就是所谓的通才培养。
结语:白俄罗斯声乐教育的研究在中国刚刚起步,这里只涉及到基本的教育现状,简要的历史发展,以及表层的中白声乐教育比较研究。而在中白文化交流、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声乐作品创作的作曲家、专业音乐表演团体的研究还基本没有涉及,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音乐消费群体的研究,这是声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声乐市场没有消费,最发达的声乐事业都将失去意义。
[1]冯雷.白俄罗斯专业声乐艺术萌芽探析[J].艺术评论,2011(07).
[2]曹姝莉.白俄罗斯高校声乐教学的特色分析[J].艺术教育,大舞台,2014,2.
[3]冯雷.白俄罗斯鼓励音乐学院声乐教学体系的构置[J].美与时代,2011年5月(下).
[4]孟卓.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声乐教学特色之浅见[J].艺术教育,2009,8.
Belarus vocal music study in China
Lai Yue-ge
(The Belarusian State University of Culture and Arts, Belarus Minsk)
In 2013 China and belarus to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up to the heads of the two countries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opens the white relations in new era.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belarus profound professional music education for China to cultivate a batch of excellent singers and vocal music education of teachers. For belarus's vocal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in China is mainly based on these, Dr., master's degree gainer learn homecoming, they benefit from the advantages of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 during the study,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s focus on the people and things around, this to promote the white music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larus national college of music; vocal music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G650
A
1000-9795(2014)08-000233-02
[责任编辑:鲍 雨]
赖越歌(1989-),女,浙江龙泉人,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现代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