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次级文化研究

2014-04-17 07:28寸晓红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团体价值观价值

寸晓红

(云南省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德宏 678400)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次级文化研究

寸晓红

(云南省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德宏 678400)

边疆少数民族部分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价值观模糊不清,要想使其建立正确人生观,就必须了解大学生的价值观、态度、生活风格等层面的特殊文化现状,以云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通过对该校大学生的次级文化表现、特性进行研究,探讨大学生次级文化形成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建议以加强大学生次级文化建设。

次级文化;大学生;价值观;态度;生活风格

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8-24岁间,根据Erikon(1968)的人格发展理论,大学生正处于青年后期到成年初期阶段,主要解决统合危机,以达到自我统合,并与同性或异性建立友情或爱情等亲密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自我负责,着重人际间的友谊,建立信任感、亲密感,满足亲和动机,进而增进自我成长与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如果发展不顺利,个人将陷入孤独寂寞的困境(李美枝,1983)。因此,这个阶段是影响个体未来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处于心理动荡时期,急需进行自我探索,大学生的自我探索,必须有一个自由平等的环境,而大学教育阶段正可提供大学生发展自我,得到自我实现(何英奇,1990)。学校教育以“显性课程”为主教导学生,同时另一方面以“隐性课程”熏陶学生,隐性课程主要以学校校园文化为主体,而学生次级文化则是构成“隐性课程”的重要内容,并对学生产生正面与负面的影响[1]。因此,如何引导与发展大学生次级文化以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成为了当前各大学院校校园文化建立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次级文化一方面是社会变迁的产物,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结构与文化内容,另一方面却是引发社会变迁的原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化似乎为现代生活带来新的风貌,而大学生不论在校内或校外都是处于多元的环境中,其价值观、生活风格甚至身心状况都有所改变。现阶段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价值观模糊不清,要想使大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就必须先了解其价值观、态度、生活风格等层面的特殊文化现状,同时,在多元社会及快速变迁环境影响下,探讨大学生个人背景因素在学生次级文化的影响以及大学生次级文化各层面之间的关系[2]。大学阶段教育的成效,将影响学生本身成就与幸福,推动社会的进步。了解并发挥大学生次级文化的教育功能,塑造学生价值与规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达到教育目标。

一、次级文化及大学生次级文化的内涵

次级文化(subculture)也称副文化,是指某些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与主体社会有显著不同。次级文化是社会的一部分,是某部分人共同分享一些明显与大社会不同的规范、价值上、信仰及态度的文化模式,并且加以认同。所以次级文化是一个大社会团体中的次社会或次团体成员所形成的一套特殊价值观念、态度与生活方式,这些特质和大社会所形成的主流文化有所不同。(何英奇,1985)。在任何一个社会里,次文化的产生是很普遍的现象,因为不同的阶级、职业、宗教、种族、地区、性别、社团、政党、年龄等,其团体的文化互动模式也不同,自然形成自己独特的局部文化物质(宋镇照,1997)。

学校是一个教育社区,具有特定的任务与目的。因此,学校教育具有文化传递、创造与革新的功能。学校内所进行的活动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封闭性,自然容易形成特殊的文化体系,特殊的价值上一届规范,以及特殊的规章制度、仪式与传统,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学校文化。形成学校文化的因素包括:学校行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社区文化、学校物质文化以及学校制度文化。Dewey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强调学校是个特别安排的环境,目的在于提供基本的学习,建立进步的秩序,并创造更好更广阔的环境。最早倡导学校文化研究的学者Waller(1932)是这样定义学校文化的:学校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使学生受学校的规范影响,满足自身的需要,并从事适当的学习。所以学校文化使学生有所规范,学校文化是由教师有意设计或安排的,以引导或影响学生同伴的次文化(高强华,1995)。

由此可见,学校存在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因此学生是组成学校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在进入学校的大社会系统后,和学校中的老师及同伴互动,发展出属于学生团体所共有的价值规范及生活形态,即形成所谓的学生次级文化。别一方面,在学校中学生是被领导者,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学生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面具有独特性,可能与成人文化相符,也可能与成人文化相背离,这种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心理特质、行为模式、态度和生活方式构成了学生次级文化。而学生同伴团体是影响学生次级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同伴团体互动,学生可以在校园生活中,尝试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习与成长。

二、高职院校学生次级文化的特性

大学生次级文化是由大学生团体所形成的特殊文化,包含大学生外在行为表现及内在意识形态。学生次级文化是学校中的一种社会现象,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次级文化主要表现出以下特性:

(一)学生次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附属文化

在一个大团体中,由于成员的异质性,会形成许多非正式的团体或附属团体,这些附属团体有各自的规范及价值,而学校是一个社会中的次级团体,有其特殊的文化体系——学校文化。在学校组织中,又包含了各种属性不同的附属团体。如行政人员、教师、学生等,这些不同团体的文化,构成了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学生次级文化也是其中的组成部分。Waller(1932)认为学校文化包含两种对立的文化:一是教师所代表的成人社会的文化,一是学生所代表的同辈团体的文化。台湾学者林清江(1991)则认为学校文化包括:社区环境代表的文化、教师代表的文化及学生同辈次级文化,也就是说社区、教师与学生共同形成了学校文化。学生作为学校的组成部分,学生所组成的团体也成为了学校的附属团体,学生次级文化就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产生,学生次级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一环,其主要元素仍自来于学校文化。

(二)学生次级文化具有“潜在课程”的教育功能

潜在课程强调“非正式的”与“非刻意安排”的观念,潜在课程包含了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非正式关系所形成的价值与规范,而学生对于这些价值与规范所形成的影响是无意识的。所以,学生次级文化实际上代表学生的价值与规范,这些价值与规范所形成的“环境”是潜在课程的重要部分,在潜在课程的影响下,也常常形成独特的学生次级文化

在高职院校中,要研究大学生的次级文化,主要从“价值观”、“态度”以及“生活风格”三个层面进行探讨。价值观层面分为“知识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宗教价值”、“政治价值”及“经济价值”等六个维度。态度层面包括“学习动机”、“学校认同”与“政治参与”等三个维度。生活风格层面则探讨“社团活动”、“人际关系”、“网络资讯”以及“追求流行”等四个维度。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里的学生包括有多种少数民族学生,处于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多民族文化交织在一起,学生形成的次级文化也各具特色。比如:景颇族同学喜欢群体行动,景颇族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积极作用,但群体成员间容易相互影响,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在一起玩的伙伴中,如果有人喝酒、打架、吸毒很容易就会带动其他的伙伴。在一起玩的伙伴之间有着共同的行为,这种共同的行为是使同龄伙伴群体凝聚的一种纽带,一个人只有与其他成员保持一致性才能在同龄的伙伴群体中有自己的位置,景颇族还有很浓厚的“公有”意识,这些都可能成为景颇族遭遇毒品和艾滋病的脆弱因素。而傣族则显得温和,阿昌族纯朴等,不同少数民族同学形成的次级文化也相应带有各自民族的文化烙印。

(三)学生次级文化具有“交互作用”的特性

从“符号互动论”来看,学生次级文化是学生适应学校环境所形成的观念与行为[3]。因为学生来自于不同社会背景,具有各种团体的文化背景,进入学校后,个人所显露出来的观念与行为在彼此之间会产生冲突,通过交互作用,个人会趋向隐藏多数人所不能容许的特质,进而寻求妥协,产生学生次级文化;另外,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社会化,无论是正式的学习活动,还是非正式的潜在课程,都是影响学生次级文化的重要因素,而学生次级文化所显示的一些特质,也能促成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改变,所以学生团体、行政人员以及教师团体,都会与学生次级文化产生密切的互动关系。

(四)学生次级文化具有“过渡性”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还处于从少年期到成人的过渡期,学生次级文化一方面整合了学生团体中不同背景学生间的差异,另一方面也缓和学生与课程、教师之间的对立。所以可以将学生次级文化看作是一种相互妥协的结果,也是学生对学校环境的适应方式[4]。学生次级文化的存在,避免了学校各团体之间的冲突,尤其是师生之间价值上一届行为的差距得以缩小,彼此间建立了一个缓冲地带,使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去学习成人角色所需要的知识与态度,便能顺利地从儿童世界进入成人世界。在这一个过渡时期学生所表现的价值与行为,主要反映学习过程中接受成人文化或反映成人文化的程度,而非有意反抗成人的价值上,他们希望独立自主,使自己能顺利的过渡到成人社会。

(五)学生次级文化具有非正式组织的性质

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存在有许多正式与非正式的关系[5],因而会形成具有价值与规范的非正式的组织特质,学生中的同伴团体、教师与同事之间的非正式团体,都会逐渐形成他们自己的价值与规范,学生与其他成员彼此间,存在非正式的交互作用,一方面协助学生适应学校环境,一方面影响学校正式组织,促使学校改变环境。

(六)学生次级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取向

人类学家Linton(1939)的研究指出:一个社会的文化通常是由以下部分组成:固定的中心文化与自选文化。在学校中,课程与教师是中心文化的代表,学生则由于背景不同,以及受到其他附属团体的影响,会发展出另一种态度与行为模式,这就是自选文化,也就是学生次级文化。在学生社会过程中,由于学生不一定赞同学校课程与教师所代表的中心文化,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6]。

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确定,对于学校所持态度,对于“好学生”、“好老师”的判定,不但可能与教师的价值观念与看法不同,也可能在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学生所判定的价值往往不是完全符合教师所判定的价值上,所以学生次级文化可看作是学校组成部分不同价值导向的产物。

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次级文化表现

通过云南省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次级文化各层面的现状及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并就不同背景变量的差异进行探讨。大学生次级文化主要包含“价值眼观”、“态度”及“生活风格”三个层面,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在价值观方面表现为大学生都重视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如乐于助人及孝顺等美德的“社会型”价值观,这与大学生重视社会正义、公平,学校也积极推进青年志愿服务,社团参与社会服务等教育有关,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形态转变,为应付越来越激烈的生存环境,大学生也必须学习并重视一些实用的价值观,如强调理智思考与逻辑运用的“知识”价值。大学生没有强烈的宗教信仰,所以缺乏对宗教信仰积极认同;大学生次级文化在态度方面持肯定态度,比如有积极的学习动机,就业压力大,升学通道多,网络资讯发达,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意愿,但逃课、作弊、抄袭文化的盛行,也会导致学习态度被动;大学生在整体生活风格方面表现为重视人际关系,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研究发现大学生次级文化存在性别、年级、家庭等差异。

男生比女生更为重视“学校认同”、“政治参与”、“社团活动”、“网络资讯”等方面,男生比女生表现为更热衷,男生倾向于动态的体能活动、视觉感官享受或喜欢新鲜刺激的活动,而女生更多关注健康生活形态,倾向于静态传统的活动。大学生随着年级增加,在熟悉适应学校环境后,由于学习及成长经验,可能会对学校认同度下降,而低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陌生环境中,其心理上较依赖并接受学校的规定、仪式、文化,以及教师所传递的观念。所以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对学校认同较为积极,更愿意参与社团活动。高年级学生因为随着年级及心理状态渐趋成熟,社团活动不再具有吸引力,参与意愿降低,对社团参与的选择上,自主性明显提高。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大学生比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更能接受新潮流行观念,而在其他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

四、有效引导大学生次级文化正向发展的建议

(一)学校积极扮演价值引导的角色,协助学生发展健全人格

大学生身处多元快速变迁的社会,在重视物质及功利环境影响下,学校应因势利导,利用课程建设、素质提升、社团活动开展等方面引导学生,鼓励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积极开设各类讲座,加强服务性、文艺性、文化性社团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注重校园环境,提供学生良好的全人教育学习环境,以熏陶、塑造学生健全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以提升未来竞争及发展的潜力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动机及对学校态度上是正向的,学校可以顺势引导这一正面学生文化,但由于高校扩招,就业压力加大,大学生未来在社会上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学校应协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及目标,积极培养学生第二专业能力,开设辅助课程,举办专业技能培训及考核,教师改进教学技巧及评价方式,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以建立学生对学校及教师的认同及依赖,进而对学业成就产生正面影响,形成积极的学习型学生次级文化。

(三)利用社团活动的教育功能,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社团与同伴关系在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互动上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重视学生社团在大学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将社团看作是大学教育的延伸,积极扶持社团活动及建设,提供多样的社团活动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鼓励学生踊跃参加社团,学生处有效管理学生社团,以发挥社团同伴团体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四)了解学生次级文化,以引导建构积极正向的学生次级文化

学生次级文化是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所形成的,要形成良好的次级文化,必然要了解并尊重不同价值特性以及多元的文化背景,以适应未来多元价值的社会环境。由于个人需求与兴趣差异,成长背景不同,大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及生活风格等不同层面的次级文化呈现多样性,而外在不良的诱惑及认知判断,容易使大学生迷失自我,影响大学生的正向积极的次级文化,进而影响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应该尊重不同价值的差异,利用学生的多元文化背景中的积极因素,帮助学生以建立多元价值体系,为未来人生发展奠定基础,现阶段的大学生在富裕安定的环境中成长,接受全面的教育,享受多元文化的刺激,由于社会的包容,使得他们更勇于表达自己,然而这些看起来应该很幸福的大学生却又时常表露出对人生的迷惘以及失落感,部分大学生甚至出现偏差的价值观与行动,并形成负面的次级文化(张雪梅,1997)。也有部分大学生因受社会功利思想及物质文化影响,在校园文化中呈现出负面的文化效应,如:比较重视个人感受、忽视人文精神、追求功利、读书风气不浓、师生关系冷漠等。在休闲活动的选择上,偏重逸乐取向,追求刺激,喝酒、打麻将,性观念与异性交友态度趋向开放,这样的生活方式,已经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影响心理健康。所以,学校需要积极应对这些偏差现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使大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则需要从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态度、生活风格等层面的特殊文化着手。

[1]李亦园.当前青年次级文化的观察[J].中国论坛,1987,9.

[2]李美枝.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与应用[M].台北:大洋文化出版公司,1989.

[3]何英奇.大学生自我认证与次级文化近五年间的转变:以师大的教育系学生为例[J].教育心理学报,1993,10.

[4]李国霖.广州—台湾初中学生次级文化比较研究[J].广州教育,1989,05.

[5]张德聪.从青少年次级文化谈校园危机处理[J].国立空中大学学报,2008,07.

[6]顾明远.论校园文化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05.

Frontier minority areas in the secondary culture 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

Cun Xiao-hong
(Yunnan Dehong Teachers’ College, Dehong Yunnan, 678400, China)

Part frontier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value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we must understand th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 and life style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special cultural level, to yunnan dehong norm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secondary culture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formation of secondary culture, and put forward effective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secondary culture construction.

secondary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attitude; life style

G41

A

1000-9795(2014)08-000046-03

[责任编辑:周 天 ]

寸晓红(1970-),女,汉,云南腾冲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文化建设研究。

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13)《边疆民族地区地域特色高职院校软实力及文化建设研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视角》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团体价值观价值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