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回归儿童教育的课程新旅

2014-04-17 07:11张泽科
教育科学论坛 2014年8期
关键词:校本儿童学校

张泽科

一、研究背景

本届小学共同体“校长论坛”,聚焦儿童课程校本化设计与实践,主题的确立主要基于三大背景。

一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走向与热点是: 发现和回归儿童。人类文明进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发现了人, 将人从神的笼罩下解放出来, 世界焕然一新; 二是发现了女性, 将女性从男性统治下解放出来,世界的半边天从此撑了起来;三是发现了儿童,将儿童从对成人的依附中独立出来, 现正处于发现儿童的阶段。 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与发现儿童这一背景相适应,建立起“以儿童为中心”的学校课程体系,走向“学校课程儿童化”。

当前基础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 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是未把儿童作为中心, 学校教育更多考虑地是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的需要,而不是儿童的需要。教育从儿童的能力、特长、需要出发,发现儿童是前提,适宜儿童成长的需求是关键,并构建起适宜儿童成长与未来发展需要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个性化,呼唤儿童课程校本化。

学校课程回归儿童是当下课改攻坚的热点。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背后的深意是授予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课程自主权, 主要任务是推进国家课程最优化实施,唯一途径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既要从价值诉求上走向儿童化, 又要从操作行为上走向校本化。

三是关于学校教育课程化的实践研究。 2013 年11 月,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第十四届“校长论坛”,聚焦“学校教育课程化”主题,得出一个基本结论: 学校教育课程化是深化课改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推进学校教育整体变革,必须走向学校教育课程化。 “学校教育课程化”开启的是学校教育改革的课程化取向, 是促进学校从课程领导力培育入手, 把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纳入课程视野、 课程行为。“儿童课程校本化设计与实践”,突出的是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建设和实践走向。 两个主题是一种递进、纵深的关系。

二、研究成果

基于“儿童课程校本化”的主题牵引,我们经历了一断思想与精神同频共振的生命旅程, 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第一,确立了“学校课程儿童化”的课程改革价值取向与行为路线。

第二,构建了儿童课程概念、理念、特征、建构方法、实践路径、评价框架体系。这里所说的儿童课程,是指在小学教育阶段基于儿童视野, 促进儿童成长为中心、适宜儿童发展规律的学校课程。校本构建儿童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基于儿童、尊重儿童、为了儿童、发展儿童。儿童课程的基本特征是:趣味性、生活性、多样性、选择性、活动性、整合性。 儿童课程校本化的基本内涵是: 课程目标校本化、 课程内容校本化、课程实施校本化、课程评价校本化、课程环境校本化。 儿童课程实施有三条路径:国家课程校本化,突出“儿童现场”;地方、校本课程特色化,突出儿童学习的成长个性;研究性课程专题化,突出儿童的创造力培养。

第三, 探索了以学科文化建设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儿童化的走向与路径。以学科文化建设推动国家课程最优化实施, 落实学科素质教育是桥梁和途径。

第四, 探索了基于学情研判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践策略。应基于学情开展课程改革与实践:设计教学目标、调整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运用学情分析技术,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

第五,探索了学校课程儿童化引、出、合、分的基本策略。基于学校课程儿童化视角,为儿童成长铺设跑道,培育迎接未来社会挑战的素质和能力。

第六,确立了校本课程儿童化的基本策略。校本课程应该饱蘸儿童特性、 释放学校和生活的泥土气息,应突出生活性、趣味性、自主性、实践性等特点。

三、延伸探索

“儿童课程校本化设计与实践” 的进一步探索,可从四方面着力:增强儿童课程的完整性,尤其要增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道德人格的课程;开发更多的儿童化的校本课程, 让儿童依据个性发展需要有充分的课程选择;积极吸纳时代新知,使儿童课程充满时代气息;适当引进优质国际课程,为课程质量的提高充实国际元素和提供示范。

“儿童课程校本化”探索我们才刚刚起步,既需要学校主体发现儿童与回归儿童教育的独立思想和实践,也需要借助共同体平台,在多彩、平等、包容的基础上充分的交流互鉴,只有这样,才能为“儿童生命的蓬勃”提供丰盈的土壤、优质的跑道,点燃聚生儿童生命起飞的能量。

猜你喜欢
校本儿童学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六一儿童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