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秋兰,刘赣洪
我国自2010年引入微课程以来,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从微课程理念、资源建设、资源应用、资源设计及其实现功能四个方面对中外微课程进行比较,有助于认清差距,克服不足,探求适合我国微课程的发展之路。
微课程最初的理念是人们以非正式学习或正式学习方式,通过对主题集中、短小精悍且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知识核心资源的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学习成效,促进知识内化。2008年,美国的David Penrose提出微课程概念[1],指出微型的知识脉冲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他认为微课程可为学生提供一个挖掘学习资源的平台;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方便学生自主挖掘所需知识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可通过集中的主题有效地节约学习时间[2]。国外学者认为微课程将成为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同时也可能为现实课堂的教学模式提供一种新思路[3]。
针对我国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广东佛山的胡铁生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微课概念。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4]61。胡铁生将微课程的受众从学生扩大到教师,他认为只有满足教师与学生需求,并且具有半结构化、动态生成的微课程资源才能避免利用率低下问题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他将微课程定位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补充与拓展资源,契合了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理念[4]65。
然而,国内学界对微课程概念的认识存在分歧。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指出,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5]。黎加厚认为,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6]10-12。胡铁生则指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7]36。而金陵认为微课“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是微课程系统的一段学习材料。”[8]因缺乏共识,微课与微课程两个概念在国内学界处于混用状态。
基于不同理念,国内外均开展了大规模的微课程资源建设。可汗学院的微型教学视频以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将相应的“微视频课程”衔接起来,并设计和配置了相应的练习[9],应用微视频和相应的一整套新型组织管理模式,改变传统课程教学体系,使之更适合于网络课程学习者的特殊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10];TED-Ed将课程与视频、字幕、交互式问答系统等融合为一体,允许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自由编辑视频,可真正激发人们自主学习的热情[11]。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迅速掀起“微课”资源建设热潮。2010年11月,广东佛山启动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目前,佛山市教育局已建成规模超过5000节,符合当地教材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在线微课学习资源库[12]。2012年9月开始的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从超过20000件的作品中评选出597件优秀作品,并通过“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实现中小学优质微课教学资源在全国范围共享[7]41。
与国外相比,我国微课程资源建设成效显得有些逊色。究其原因,除了起步较晚主要因为我国微课程资源建设机制及其平台建设所需的技术保障相对欠缺,微课程应用目标不明确以及微课程应用策略不完善。
在国外,微课程主要应用于网络课程及新型的现实课堂的教学模式中,且已取得显著成效。除可汗学院和TED-Ed外,还有美国中小学微课视频维基资源库、英语学科微课视频库、美国知名高校建设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以及十大翻转课堂案例等。
我国微课程目前主要体现在基于微课的教学改革项目和基于微课应用的教师教研活动中。
焦建利等人与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合作启动了基于“颠倒教室”的教学改革实验项目[13];黎加厚等人在上海闵行区、山东淄博、深圳福田区开展了关于教师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培训项目[6]10-12;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集团合作面向全球推出了的 “凤凰微课”[14];胡铁生主持了“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15]。
李玉平在多地开展基于三微研究的区域网络教研[16];广东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构建微学习生态系统[17];韶关学院设计基于微课理念下的教师教育技能实训方案[18]。
此外,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基于微课程的MOOC建设。相比国外微课程的应用,我国的微课程在应用策略、应用机制上非常欠缺,应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促进我国微课程更加有效推广应用,以更好地促进教与学。
从教学、社会、技术三个维度对当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可汗学院、TED-Ed和佛山微课进行比较分析,这三种微课程资源设计及其实现功能的异同一览无遗。
在教学目标方面,TED-Ed的每个微视频都附有相应的课程说明,使学习者能够在观看视频前清晰地了解学习目标。可汗学院与佛山微课都通过视频标题体现课程的大致目标和内容,佛山微课可帮助学生通过教师上传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来进一步了解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可汗学院的微课程因包含众多的数理例题讲解,往往直奔主题,缺乏简短的说明或铺垫[19]。
在教学策略方面,TED-Ed有明显的话题引入和关键概念的总结,辅助教学资源丰富且更新快,更适合于课堂外的非正式学习。佛山微课包含了教师上传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与专家点评等辅助资源,比较方便运用于现实课堂教学。可汗学院的数理例题讲解视频往往直接呈现例题并显示解题步骤,其文史内容的介绍却与TED-Ed的风格一致。此外,可汗学院与TED-Ed都按学科进行分类,而佛山微课按学生年级进行分类,因而在相同主题的聚合方面显得更弱些。
在学习评价方面,TED-Ed的练习题包括了封闭式与开放式两种,但往往只有封闭性练习题会提供评价反馈,开放性习题会因缺乏相应的社会交往支持无法实现评价反馈。在这方面,可汗学院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提供关联到相关知识点的微视频和学习路径指导,避免所学知识碎片化与彼此孤立。佛山微课在学习评价方面的功能则没有发展起来。
在交互功能方面,佛山微课与可汗学院均具备异步在线讨论功能,可汗学院通过这一功能为学习者解惑,使在线学习的师生形成比较热烈的讨论氛围,佛山微课却利用不足。TED-Ed则缺少相关的社会性教学支持功能[19]。
另外,可汗学院与TED-Ed为每个学习者都建立了相应的账号,并详细记录学习者的足迹。为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维持其注意力,可汗学院甚至引入论坛的“成就”评价体制,为完成一定程度的学习任务的学习者提供“成就”认可和“徽章”。而佛山微课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
在整体布局上,三个平台都能做到页面风格统一、视频布局合理。可汗学院与TED-Ed多采用卡通、动画等形式的设计风格,符合该年龄段学习者的心理特征,能够吸引年轻的学习者。可汗学院甚至在练习题中采用动画的形式,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19]。
从学习支持的角度讲,微课程平台应该提供计算器、日历、学习计划、搜索引擎等学习辅助工具插件。但三个平台都只有网络环境下的搜索功能,不支持学习者对学习页面的自定义功能。
在体现微课程资源半结构化方面,以交互式微型视频为特点的TED-Ed课程将视频、字幕、交互式问答系统融为一体,允许世界各地的教师与学生自由编辑视频;而佛山微课体现了半结构化、开放性的特点,却未被充分利用。在动态再生方面,TED-Ed和可汗学院的资源更新速度很快,而佛山微课却久未见更新。
近几年来,我国的微课程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我国微课程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未来我国微课程建设和发展,应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努力改变“重建设轻应用无研究”的现状,真正做到为用而建、以建促用、用中提建,走出一条有我国特色的微课程发展之路。
[1]Shieh,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A1,A13.
[2]Open Education (2009).Online education - Introducing the microlecture forma[EB/OL].http://www.openeducation.net/2009/03/08/online -education - introducing-the-microlecture- format/.
[3]Morris,L.V.Little Lectures?[J].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2009,34(2):67-68.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5]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 [EB/OL].http://weike.enetedu.com/news/html/2013-2-25/20132251033101.htm,2013-9-18.
[6]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7]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8]金陵.从联系中看MOOC、微课和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6):33.
[9]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12,(2):9-21.
[10]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65-73.
[11]刘运华,衷克定,赵国庆.新加坡微型课程研究项目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98-101.
[12]翻转微课程——江西教师网旭光英语工作室.2012年佛山市中小学教师优秀“微课”作品征集[EB/OL].http://www.jxteacher.com/dxg/column33680/c6f233a9-6873-4f5b-93aff877d4b08ba0.html,2012-8-6/2013-09-18.
[1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14]凤凰网教育.“凤凰微课”启动新闻发布会隆重举行[EB/OL].http://edu.ifeng.com/news/detail_2013_01/04/20769994_0.shtml,2013-01-04/2013-09-18.
[15]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9-22.
[16]秦越霞.草根专家“微课程”—访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教研中心主任李玉平[J].广西教育,2013,(2):54-56.
[17]刘静波.构建微学习生态系统——基于微课程的教师培训新模式[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9-11.
[18]吴安艳等.微课理念下的教师教育技能实训方案研究——以韶关学院的师范教育为例[J].软件导刊,2013,(6):199-201.
[19]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