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五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评奖综述

2014-04-17 07:11王真东杨贤科
教育科学论坛 2014年8期
关键词:评奖成果理论

●王真东,杨贤科

四川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以下简称“教学成果奖”)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专门设立的,我省基础教育和中职教育层次最高、影响最大的教育奖项。 从1997 年开始,该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推动了课程教学的深层变革,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了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

2013 年,在总结前几届,特别是第四届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的科学、有效做法基础上,第五届评奖对教学成果的内涵界定和评奖标准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客观、公正、公平地评选出了304 项优秀成果。本文即对此次评奖关于成果界定、评审标准和成果特点的有关认识,做一综述。

一、教学成果的界定

《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对教学成果的界定是:“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已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1]”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奖沿承前四届的一贯认识,即教学研究必然是一种教育研究, 必然讲求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育研究必然关注改革实践,必然提出行动方案[2]。 教学成果评奖应当发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价值导向功能,引导教育工作者系统、全面地开展研究和改革, 避免加剧教学和研究相脱离的“两张皮”现象。同时,“没有教育科学,就没有科学的教育[3]”。重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就必然强调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通过政府评奖鼓励教育工作者科学认识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顺理成章。

因此,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奖既表彰微观的学校教育教学方案,也表彰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行动的教育研究成果,还表彰中宏观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具体而言,教学研究成果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和课堂学生活动等方案;教育研究成果包括德育研究、教育管理研究、课程建设及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合作学习、自主教育、学习策略等研究成果;中宏观研究成果包括中小学素质教育、 教育监测与评价、 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优先发展等研究及改革成果。

二、教学成果的个体特征

作为一种行政表彰, 教学成果奖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作用。受到嘉奖的优秀成果,会在更多地区和学校范围内被推广,帮助解决实践问题。 那么,这些优秀的教学成果具有哪些一般性的特征?根据《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第三、四、七条规定,结合前四届的评奖标准, 第五届评奖从成果的先进性、 科学性、实践性、应用性四个方面对优秀成果的一般特征进行了概括。

(一)优秀教学成果具有先进性特征

2010 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为教育事业的整体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集中反映了我国教育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智慧。是否符合理论、政策或实践改革趋势,这种方向上的先进性,是一项优秀教学成果的首要特征。作为较为优秀的教学成果,它要么发现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要么创新了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术理论或实践模型, 要么创造性地将某种理论或模型应用于改革实践。 比如,优化信息技术手段用以丰富教育落后地区的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就是一种创造性地应用研究成果。它所关注的问题不是新问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也不是新进展,但是,它紧跟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发现,创造性地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校际教学资源共享,这呼应了现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改革诉求,符合教育理论及政策所指引的新方向。

(二)优秀教学成果具有科学性特征

真实的研究过程和恰当的研究方法,往往是研究结论可信的必要条件。 优秀的教学成果较少来源于简单的经验判断,而普遍来源于系统的教育研究。即使是从偶然的直接经验, 或者片段的间接经验基础上, 萌生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也必然要经过系统的分析、论证和实践, 才能使得该措施经得住理论、政策和实践的检验,最终形成优秀的教学成果。 即,抓住真问题——扎实研究问题——实践检验结论——系统提炼反思,这是优秀教学成果通常经历的一种“破茧”过程。四川省历届普教教学成果评奖,都要求申奖者呈现其成果的来源渠道, 比如成果报告、工作报告、检测报告、成果鉴定书等。因此,99%的申奖成果和获奖成果,都来源于已经结题的课题研究,并遵循了立项评审、开题论证、中期报告和结题鉴定等研究阶段。

(三)优秀教学成果重点强调实践性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事物包含了一般和特殊这一矛盾关系。大到每个区域的教育事业、每所学校,小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和教师,将它们进行横向比较后,我们都会得出其间既具有一般特征、又具有个性特点的关系结论。因此,无论是迁移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还是创造性地推进自身改革,都必须考虑本地区、本校的教育发展实际,把握行动对象的个体差异性。 也就是说, 优秀教学成果必然符合本地、本校的现实需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能够有效解决研究对象的实际问题。 遵循教育教学一般规律,立足自身实际和对象实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就是优秀教学成果最重要的特征要求。从实践层面讲,经过前述研究过程形成的教学成果,要在相应区域范围内接受实践检验,以考量其是否推动了研究对象达到一般性要求,并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个性。

(四)优秀教学成果取得显著性成效

教学成果的使用价值,体现在应用成果于教育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之中。“经过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就成为一种价值导向,被定格为优秀教学成果必备的条件之一。 这种通过深入实践和外围推广产生的实效,从最终的结果上看,就是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促进了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公平。简而言之,教学成果必须经过不少于两年的实践检验, 并确实在本单位或更广范围内产生正向推动力。这种改革的时段和成效性要求,是判断教学成果优劣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成果形成过程中,参与实践探索的区域、学校或教师等教育教学活动发生明显改善,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成果在形成后进一步得到推广,并引起推广范围内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产生明显改善。

三、第五届获奖成果的整体特点

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奖共评出304 项,其中一等奖36 项,二等奖 117 项,三等奖 151 项。 从教育科研的功能实际看,这些成果体现了近年来四川教育工作者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追求,侧面反映了四川教育的改革发展历程, 反映了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懈努力。从整体上看,这些优秀成果表现出了如下四个特点。

(一)反映了课堂内外教育教学系统改革的进展路径

从研究对象看, 获奖成果聚焦教育教学改革的有152 项,占到了获奖成果总数的50%。 其中,围绕学科课堂教学(含信息技术、科技教育)的有49 项,德育、艺术、体育、美术、心理健康40 项,侧重研究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和教学论的则有63 项。 这些成果的视点不再局限于狭隘的课堂内。在系统观的引领下,传统课堂之外的学生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应有之义。尤其是对于那些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得到深化, 学校发展基础得以夯实的学校来说, 探索课堂以外的教育实践,成为学校特色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教育扎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并拓展到课外教育教学活动的视野, 整个学校教育越来越呈现出系统性和立体感的面貌。

(二)凸显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

从学段划分看,中等职业教育的获奖成果有36项,占奖项总数的11.8%,获奖数量和总比创历届最高。若将申报获奖率与基础教育相比较,全省中职类申报成果共50 项,获奖率高达72%,这一比例远高于基础教育的43.3%获奖率。 其中,有14 项成果聚焦“9+3”教育模式(四川从2009 年起,在全国率先启动四川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即在9 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组织藏区学生到内地免费接受3 年中等职业教育)。这说明,我省贯彻落实《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加大了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形成了一批优秀的成果,推动了我省中职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这些“9+3”的教学成果, 集中体现了任务学校科学解决实践难题的努力,达成了促进各民族学生文化交融,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 指导少数民族学生良好就业等目标,为稳步推进“‘9+3’免费教育计划”这一民生工程,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引导。

(三)体现了前沿理论转化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方法论

从成果来源看,304 项获奖成果中,有302 项来源于课题研究,仅有2 项成果来自个体经验。 其中,中小学校通过行动研究, 在诸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引下,或将新课改理念落实到教学方式,或对新课改理念生发出新的认识,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比如,导学法)及地方课程的落实、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等,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科研机构则通过科学研究, 将有关教育政策的效率追求和伦理公正理论予以内化, 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特色办学等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推动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发展。 这种援引理论成果于科学研究,并通过实践探究来解决问题的思路,符合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论要求,保证了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科学性、可行性。

(四)呈现了理论研究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的转向趋势

本届普教教学成果评奖中,共有9 个省属师范类(含开设有师范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参与推荐成果申奖。其中,有22 项成果获奖,相当于师范院校在前四届获奖成果的总数。无论是参与的高校数量,推荐项目数量,还是获奖项目和获奖率,均创历届最高。同时,这些成果都不是由高校单独完成,而是高校与中小学共同探索,理论结合实践的结晶。 可以看出,一方面,中小学校抓住提升理性认识这一关键,将实践探索置于理论框架的指引之下, 推动教育工作者在与理论对话的过程中,自发地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另一方面, 高校理论研究工作者越来越关注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 注重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指导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检验和提升理论成果。

总体来看,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反映了近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的有关进展。成果内容涉及面广,包含了基础教育和中职教育的课堂内外多个方面。成果来源科学可信,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论一以贯之。成果主研人员结构呈多元化,既有中小学一线教师、教科研机构教研人员,还有高等院校理论工作者和各地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 纵观历史我们确信,四川教育教学改革的每一步深入发展,都有这些教学成果所作出的贡献。 随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探索, 将来的教学成果又会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系统、 完善; 这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自觉,也离不开各种环境的激励支持。

[1]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92 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EB/OL]. 四川省人民政府 http://www.sc.gov.cn/zt_sczt/jsfzzf/scfggz/200907/t20090714_781088.shtml.2009-2-6.

[2]王嘉毅.教学研究的本质与特点[J].教育研究,1995,(8):28-33.

[3]张烁.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召开[E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131/c1001-20394259.html.2013-1-31.

猜你喜欢
评奖成果理论
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评奖公告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评奖获奖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