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城镇化战略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探索

2014-04-17 07:05:23丁振宾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6期
关键词:城镇化职业院校战略

丁振宾

一、问题的提出

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推动了用人单位对农村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农村现代化事业急需大量实用技术型人才来支撑城镇化事业的高速发展。社会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运作模式产生深刻影响,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但是,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缺乏科学发展战略的指导,存在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方向与城镇化战略所提出的人才需求不相适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效果不佳、社会各类组织与个人的支持力度不高、学生家长不愿子女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等问题。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步伐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手段,农村职业教育则是配合新型城镇化帮助农民尽快致富、提高一线劳动者素质、帮助企业转型的利器。为此,有必要探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及其价值,解析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若干核心问题,并积极探索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优化路径,以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效能,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二、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城镇化背景下支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性障碍

农村社会群体对农村职业教育缺乏有效认同,制约了农村职业院校生源质量的提升空间。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是我国社会的优良传统,但农村社会群体从潜意识层面将职业教育视为正规学历教育之外的劣等教育,错误地认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素质普遍较低,不愿意将自家孩子送到职业院校学习。造成这种思维误区的根源是忽视了农村职业教育的现代属性,未能认清农村职业教育在城镇化战略中的显著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农村社会群体在思想层面的抵触,降低了农村优秀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可能性,从而大幅压缩了农村职业院校提升生源质量的空间;农村职业院校生源质量的劣质化拉低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降低了农村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进一步压低了农村职业院校的教育品牌美誉度,从而使得农村职业院校的招生和就业质量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从国外职业人才培养的历史规律来看,国外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才结构可划分为学术型、工程型和技术与技能型人才,上述人才构成比例呈金字塔状,即学术型人才供给相对较少而工程技术型人才供给相对较多。当前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呈倒金字塔状,职业人才严重匮乏的根源在于各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的定位和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虽然各地政府出台了若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政策并给予农村职业院校优厚的财政补贴,但政府的热诚难以扭转社会各界在重视学术型人才和轻视技术型人才方面的思维误区。政府与社会各界在农村职业教育事业建设问题上的思维错位导致农村职业教育规模的供求不均衡,动摇了当前城镇化战略的人才之基。当前我国各地农民职业教育中过分强调由政府主持的正规形态的教育形式,而忽视发动民间力量以吸引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参与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或岗位技能培训。这种理念性障碍制约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拓展空间。

(二)城镇化背景下支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不健全

1.外部驱动力和内部驱动力的力量失衡削弱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能力。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动力机制的驱动,以社会各界对农村职业人才的需求为代表的外部驱动力和以农村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代表的内在驱动力是促使农村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源。当前我国城镇化战略的加速推进为增进农村职业人才需求提供了强大的外部动力。农村城镇化战略的落实直接带动了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各类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使得农村各产业从业员工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发生了剧烈波动,各行业企业对掌握新知识理论和新技术的人才需求猛增。但是,强劲的外部需求动力与孱弱的内部供给能力之间的巨大反差严重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制约农村职业教育产业供给能力的主要障碍表现为政府在政策支持层面的慷慨性与其在财政资金拨付层面的吝啬性而诱发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经费不足问题,计划生育等政策压缩了农村人口基数并导致生源规模收缩和生源质量下滑等问题,农村办学条件相对恶劣致使师资力量流失较为严重而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空间等问题。

2.农村职业教育的规模和办学水平与城镇化战略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不适应性。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位为服务农村城镇化战略。我国的城镇化战略并非简单地将农村人口移居到城市,而是要通过农村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促使农村区域经济由传统的小农经济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农村人口必须通过接受现代化产业知识和技术教育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素质的现代化,从而为城镇化铺垫坚实的产业化发展基石。但是,当前我国农村职业院校在制定职业教育战略目标时往往忽视将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相结合。部分农村职业院校片面迎合学生及其家长的就业观,脱离自身办学条件的限制来开办与本地城镇化和区域经济相关度不高的所谓热门专业。这种偏离农村职业院校服务本地城镇化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不仅无益于本地城镇化战略的落实,而且也降低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三)城镇化背景下支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实践性问题

1.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形式面临着多元化挑战。当前,我国多数农村职业院校仍坚持传统的全日制职业教育模式,该模式的理论教育周期较长,学生接受教育的目标多定位为获取相应等级的学历并凭证就业。从学生的职业生涯全面发展角度来分析,传统的全日制农村职业教育模式在强化学生的理论素养方面具有较好的功效,对于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教育技术进步速率较低,与当前我国快节奏的城镇化进程及高速发展的区域经济对技术类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农村职业教育实践中所教授的知识与技术难以及时跟进生产实践中快速升级的技术水平。二是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长周期学历教育与当前实业界对短期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旺盛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长周期的职业教育模式无力适应瞬息万变的人才市场需求,从而造成有限的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注重实际收益的农民不可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职业学校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三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实训实力相对不足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对于实用技术操作能力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农村学子希望通过在职业院校的学习迅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但这种需要难以在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内得到满足。

2.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结构面临着办学层级提升的深层次挑战。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落实需要淘汰大量的低技术水平企业,传统的低技术水平岗位必须升级自身技术水平来适应以绿色环保理念为指导、以精细化生产模式为内涵的新型工业发展模式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对人才的需求。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庞大规模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比例不协调,农村高职教育供给规模难以满足农村城镇化战略的人才需求。为满足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国农村城镇化战略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农村职业院校应当结合本地经济特色和自身办学实力来提升其办学规格和学历层次结构,从而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专业结构面临严峻的挑战。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设置主要以农学和林学为主,适当配置部分涉农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工学专业。从专业设置的总体格局来分析,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设置忽视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战略对工学和经管类人才的现实需求,在涉农工学和经管类人才培养领域的短板制约了城镇化进程中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供给扩张能力。发展经济学认为,处于发展经济体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应当更多依赖于建筑业和服务业领域来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而非简单依靠农业产业化方式来解决。部分农村职业院校受陈旧办学理念的约束,缺乏对区域产业市场人才需求的深入调研和分析能力,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面脱离农村城镇化战略背景下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要,导致农村职业技术专业人才的供需失衡问题。

三、支持城镇化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优化路径

(一)支持城镇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战略

1.农村职业教育可以采取面向农村学生的中高职衔接式人才培养模式。城镇化战略对人才素质需求水平的提升反向迫使职业教育同步升级。由于农村学生群体中的困难家庭比例较高,家庭经济负担较重,所以农村学生通常在初中阶段即开始分流,部分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直接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并随后就业。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应当着力考虑深入开发并提升此部分学生群体的知识素养水平。实施中高职衔接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构建科学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新体系,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农村职业教育可广泛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和美国CBE模式下的职业教育实体间的互动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城镇化战略需要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特质,中高职教学体制性分工合作与教学内容相互承接,中高职课程系统化开发,中高职的多元化教学策略融合,中高职实训教学资源整合,中高职教学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中高职衔接式人才培养模式。

2.农村职业教育可以采取面向企事业单位的以需定产和择优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柱型产业的经济支持和龙头企业的产能拉动是推动城镇化战略落实的关键,而支柱型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则需要大批掌握关键技术的员工。由于职业教育资源的有限性,让全体员工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设想缺乏现实基础,遴选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村居民进入职业院校进行专业化学习的方案成为必然选项。企业可以根据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关键岗位技能需求来安排综合素质较高的员工进行全日制脱产学习,其目的在于培养企业执行产业升级战略所需的技术人才,以满足企业前瞻性技术发展趋势的人才要求。职业院校应当为该类人员的进修专门设计个性化人才培训方案,通过采取全日制学历教育、短期专业技能教育和进行驻厂式现场教育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减少企业人才培养工程对正常生产秩序的干扰。

(二)支持城镇化的农村职业教育培养主体多元化战略

农村职业院校可采取多元化策略来拓展职业教育的培养主体,为农村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提供多形式和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

1.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可以依托企业平台,建构企业主导型农村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源自相对落后的手工业技术时代,其培养内容主要表现为代代相传且被极少数技术工人所掌握和垄断的生产操作经验,其生产工艺与技术的传承具有典型的人身依附性和学习对象的封闭性等特点。企业主导型农村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传统的企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有助于大规模提升多数员工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为企业适应新生产技术环境进行丰沛的人才资源储备。作为职业教育培养主体的企业,可以主导对新聘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工作。企业主导型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企业主导型农村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拨款,部分源自政府财政经费补贴或其他社会组织拨款;企业可以在利润最优化目标约束下形成较为严格的教育经费支出制度,有效化解职业教育机构教育经费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二是企业主导型农村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提升员工的管理能力和生产技术能力,为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产业技术升级做好充裕的人才准备。三是企业主导型农村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内容专一且适应企业当前生产力水平的现实需求,学制安排与企业生产进程安排的自洽性较强,确保员工在学习过程中完成本职岗位工作,并能通过工作实践来及时验证学习效能。

2.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可以依托行业协会平台,建构行业协会主导下的社区型农村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行业协会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宏观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把握能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联系,建构行业协会主导下的社区职业教育组织机构,将有助于为农村社区型教育机构争取更多的办学经费和政策支持,推动农村终身教育机制的建立。行业协会主导下的社区型农村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行业协会主导下的社区型农村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立足行业人才市场需求来准确定位本行业,使得社区型职业院校所培养出的农村技术人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与行业技术升级的需要,以及用人单位的技术需要。二是社区型农村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行业协会的工作重点是对本行业所需的技术型人才资源开发做宏观规划,结合国内外行业技术发展水平来制定本行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标准,并积极为行业协会的会员企业之间及企业与政府之间展开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工作提供平台,力促政府、非政府组织及营利性企业就农村职业教育事业展开跨平台合作。

(三)支持城镇化的农村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型战略

1.农村职业教育机构应明晰农村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型战略的内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职业教育战略的制定构成基础性环境约束,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人才支持。农村职业教育机构应当结合农村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特点来设计其教育结构,以确保农村职业教育活动为城镇化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农村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型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一是农村职业教育结构的设计应当考虑职业教育层级结构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力,既要合理安排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规模比例问题,又要有效化解农村中高职教育间的有机衔接问题。二是农村职业教育管理机构既要根据各地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设计农村职业教育的区域布局结构,确保农村职业教育规模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相适应,又要注意农村职业教育规模的区域平衡,适当运用政策扶持和财政扶持的方式来支持经济相对落后农村的职业教育发展。三是农村职业院校既要结合人才市场的当前人才需求来合理安排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又要本着适度超前的理念前瞻性地挖掘本区域可预见未来的人才需求,拿出部分专业设置名额来安排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职业教育专业。

2.农村职业院校应立足专业生命周期理论来及时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以确保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相融合。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通常要经历创新期、生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与该专业对应的产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保持一致。农村职业院校的专业规模通常表现为专业规模扩张和专业规模收缩两种状态。农村职业教育专业规模扩张阶段通常对应于专业生命周期的萌芽阶段和成长阶段,农村职业教育专业规模收缩阶段通常对应于专业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而专业成熟阶段的专业规模通常保持相对稳定。农村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决策重点在于通过深入透彻的市场调研来挖掘农村区域经济的产业发展所处阶段,有针对性地及时压缩处于产业衰退期的对口专业办学规模乃至停办该专业,将处于衰退期的专业建设所需办学资源投放于新兴专业建设领域。通过发展与新兴产业对口的新兴专业,农村职业院校可以保证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建设与城镇化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相适应。通常而言,农村职业院校可以在综合考虑各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区域经济产业生产增加值规模等指标的基础上划分高成长性专业、低成长性专业和中成长性专业等专业类型,并据此对农村职业院校的现有专业进行分类化管理。对于在人才市场中竞争力较差的专业,可以压缩该专业建设经费;对具有较强人才市场竞争力的专业,可增加对该专业建设的投资力度,以确保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市场需求规模相适应。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再加上我国农村经济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较快,农村职业院校在相关专业调整的决策上经常暴露出时滞性问题。为此,农村职业院校应当具有适度的超前意识,在专业结构调整方向上预留好提前差,以保证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

猜你喜欢
城镇化职业院校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战略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战略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城镇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