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党外人士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014-04-17 06:52胡吉红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党外人士政治思想

胡吉红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民族大业的发展和传承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对此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作为党的亲密战友,党外人士对宏大伟业的建设当然不能置之不理,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当然不会漠不关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外人士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同时,高校党外人士在教育培养青年大学生中又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文章拟就高校党外人士这一智力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问题作一探讨。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外人士服务于民族大业的题中之义

党外人士是统一战线的一个特定概念,指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广泛代表性的各界人士。这一群体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在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民主党派,其构成基础是社会主义劳动者,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都是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共同目标的。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也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应予以牢记的历史使命。

伟业的接力传递,需思想政治教育来保障。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积极拓展新形势下的有效途径,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各方面的资源动员和组织起来,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强调要建立健全“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在民族大业上,党外人士与共产党早已形成如同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所说的“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情谊。统一战线的这一“同心”思想,为党外人士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发挥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消除了障碍。同心,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是要切实增强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上,党外人士同共产党有着共同利益和共同追求。一直以来,广大党外人士始终和中国共产党一道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谋发展、促繁荣。同时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中认真履行职能,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不断反映社情民意。在现实中,他们能够加强对所联系群众的思想引导,做好沟通思想、稳定情绪的工作。并能够及时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的稳定工作具有积极作用。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人才荟萃的集散地,也是党外人士相对集中的地方,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当前,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整合校内包括党外人士在内的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合力,全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外人士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可以而且能够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方面军。

二、党外人士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追求的目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首先应是具有健全人格之人,其次还应是对社会有用之人,最后才有可能谈得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之人。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节点应在于:

1.培养有健全人格之人。人格是一个人知、情、意、行等方面内在特质的总和。健全的人格体现在对生活充满希望,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正确地面对现实;既讲竞争也懂协作,意志坚强,勇于克服困难,独立性和适应性强,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两者的和谐统一,能够主动地进行自我反省,能对自己的言行做出客观的评价,并能根据评价结果,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从而促进自我社会化。一个人格健全的大学生不但要有丰富的文化学识,而且还应有高度的思想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坚韧的意志品格。我们所教育培养的应是具备这些人格的大学生。

2.培养对社会有用之人。人具有社会属性,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社会而独立存在。人要在社会上谋得发展、获得尊重,需要在贡献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才有价值?于大学生而言,需秉承“利他者利己,助人者自助”的信条。实践证明,一个人如果将公众利益最大化,那么自我价值也将同时实现最大化。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通常富有社会责任感,懂得关爱他人,具有真才实学,能够服务社会。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是将人生价值变小为大的途径。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的付出终会得到回报。这种回报,就是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所教育培养的应是这些对社会有用的大学生。

3.培养利事业传承之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也是当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生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方有保障。大学生肩负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其文化学识、道德品质、能力才干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学校并不意味着只是一个将教科书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的地方,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便是对人的造就。我们所造就的应是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三、党外人士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伟业所需之才,当然需要多方的智慧与努力,其中作为党外人士较集中一个领域,高校应该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一智力资源,以使其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党外人士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大体有三:

1.以当事者经历现身说教。党外人士同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他们及其与之联系的广大知识分子,尤其是他们中的老一辈,对新中国的成立、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都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他们中的有些人更是这一过程的亲历者,对于新旧社会制度的对比感受更深更强烈,更能体会到新制度下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对于现在社会上所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他们能够客观公正地认识到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要经历的问题,作为当代人,不要害怕问题,要正视问题,关键要寻找解决问题之道。这些经历和认识问题的方式对于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2.以旁观者观感助推说教。实践表明,单一的、机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已不适用于当前,当下需要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党外人士在校学习的知识以及工作后信息的敏感点与大学生相近,容易与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大学生与党外教师交谈时,也愿意讲真话,讲心里话。师生间更易进行平等交流和双向互动。党外人士常常站在不同的角度想问题、提建议,能够弥补思想政治工作者正规性教育的不足。党外人士以独立于学生、共产党之外的第三者将思想、知识和道理传授给青年学生,以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自身的一些弱点和不足,比如:对于学生的自以为是、对正面教育不信任、盲目性等,可以帮助他们纠正自身认识上片面性、直线性的偏差,行为上盲目、冲动的不良倾向,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党外人士参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使优良的教育资源得以利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多了一条有效途径和方法,使现任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受到有力的推动和促进,更是符合了诸多党外人士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自愿发光发热的意愿。

3.以教育者身份传道说教。高校中汇集着多学科、多方面的高学历、高职称的党外专家学者,其中相当部分是学校学科建设带头人或教学管理骨干,在学术上有较深的造诣。他们在教学中更能将专业知识、自身经验、政治思想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寓思想于教育中,能够把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另外,他们可以将自己对政治的敏感性、对时代脉搏的认识和把握,及时传递给学生。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便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更具穿透力和渗透性。在教学过程中,党外人士能够结合专业,因势利导,联系多年的工作实践启发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耐心疏导,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实习实训等时机,和青年大学生交朋友,促膝谈心,了解其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等情况。高校的党外人士中有不少政治理论、法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他们实乃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里手。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这样青年学生定会获益良多。

四、结语

高校党外人士作为社会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同时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的管理者都应重视对党外人士这一宝贵资源的开发及利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充分挖掘党外人士自身所蕴含的历史、人文、经验等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和信息引导到课堂中来,服务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猜你喜欢
党外人士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形势下做好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方式方法研究
引导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优势作用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