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贝
当前普遍采取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结构,仍可作为高职英语教改的内在逻辑。结合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主题,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解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1.对工作领域的解析。这里不考虑高职学生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的情况,而是假设他们在毕业后两年内都将从事本专业范围内的工作。由此,在校学生所在系部和所学专业,将构成他们未来的工作领域。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未来将在物流业从事相应的技术和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未来将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应的会计工作等。之所以将“工作领域”纳入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中进行解析,原因在于高职英语教改必须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相契合,这样才能避免教改流于形式。
2.对工作形态的解析。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各个专业领域的工作形态也发生着动态改变。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即不同专业领域的工作形态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通过工作内容表现出来,如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可能更多体现在人际交往和组织沟通的形态上;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在其未来所从事的工作中,可能更多表现为对专业技术文献的查阅和应用形态上。这些基于对往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基础上所获得的信息表明,高职英语教改也应适应这一形态需要。
3.对工作绩效的解析。作为一种反馈机制,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还内含有对工作绩效的评价。当然,针对在校高职学生来说,我们不可能将工作绩效的评价标准强加给他们,但却可以通过考试环节来近似评价他们在英语应用上的能力水平。因此,这里对工作绩效的解析就要求,优化高职英语的测评形式和内容,从而借助倒逼机制来促进教改活动的实践。
上文已经指出,可以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作为高职英语教改的内在逻辑。同时,随着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三个方面的解析可得,在教改中必须根据不同专业背景建构起差异化的教学创新模式。本文认为,可以在专业群基础上,针对其中的核心专业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然后微调外围相关专业来实现整体的教学模式创新目标。就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定位而言,可以分别从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中进行界定:
1.理论教学中的模式定位。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框架下所进行的定位,可以细化为以下两点:(1)项目导向。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针对高职学生的教学中仍应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如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专业词汇量等。因此在教学模式创新中,首先应进行文本资料的重构,以满足提高应用能力的需求,并根据各自专业的具体需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2)任务驱动。这里的任务应理解为“工作任务”,即需要将各自专业领域的岗位工作内容分解到教学细节之中,通过案例或情境教学来促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上述的英语应用能力。
2.实训教学中的模式定位。众所周知,高职英语教学没有实训环节,这里的实训指的是专业课程的实训。实训教学中的模式定位需要借助在专业课程实训中植入英语元素来实现。就定位而言,主要把握两点:(1)任务内容的选择。专业课程的实训安排都有一定的计划,该计划也体现了专业实训的不同项目和任务。因此,将英语元素植入专业课程实训中,在情境模拟的设计上应与专业实训项目和任务相融合。(2)任务完成的效果。如何保证英语在实训教学中的效果,将关系到教改绩效的水平。因此,任务完成的效果需要通过测试来确定。可见,针对该环节的测试形式和分值配置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根据上文所述的定位驱动,高职英语教改创新模式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构建:
1.学院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目前高职院校英语的教改工作面临着被轻视的尴尬局面。无论是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还是在教改经费的配置上都不如专业课程。因此,学院管理层必须对英语教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认识到英语教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未来职业竞争力。
2.建立多部门的协同会商机制。首先,高职英语教改需要与各系部专业课程相融合;其次,高职英语教改需要在教务部门的统筹下来完成;最后,招生就业部门将为“基于工作导向”提供原始数据。因此,建立多部门的协同会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在具体的操作中,英语教学部门应与核心课程所在系部进行教材体例的商讨,并与教务部门进行教学学时比例的商讨,以及与招生就业部门进行项目内容设计和效果评价指标的商讨。
3.实现教学文本的重构与优化。不同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现状和教改经费数量的情况是不同的。若是上述两项要素都比较充裕的高职院校,本文认为可自行编撰符合校本要求的教材。自编教材可以改变传统的“章节”体例,而以“项目、任务”作为替代进行重构。然而,项目和任务并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根据各核心专业的岗位需要所进行的内容重组。若是不具备上述条件的高职院校,则可以按照“项目、任务”来进行教案设计,并在理论和实训环节中实施。
4.增强实训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度。实训教学是完成情境教学的重要板块,也是构建高职学生英语通用能力的关键领域。因此,需要增强实训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增强途径主要有:其一,增加情境设计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其二,完善实训教学的考核形式。在实训项目设计中,应将其与专业实训项目相融合,并结合岗位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另外,为了便于情境教学的组织管理,教师也可以在情境中扮演一个角色。
5.完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这里主要说的是完善理论和实训教学的考核形式。理论教学环节的考核,在采取传统考试或考查形式的同时,应增加面试的分量。同时,还可以通过提交专业文献的翻译作业、涉外岗位调查报告等方式来进行考核。针对实训教学环节的考核,则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体评价:教师给小组打一个总分,然后由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参与程度进行分值细化。这样一来,有利于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仍需强调,英语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因此,在进行工学结合时不应一味模仿其他专业课程的教改模式。为了建立合理的教改方向,有必要讨论一下英语教改的目标定位。
1.专业群视角下的目标定位。之所以要在专业群视角下进行目标定位,是因为英语教学改革本身就面临着成本支出,同时还须考虑到它作为公共课的特点。可见,以专业群为导向开发出符合特定学科板块的教材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汽车制造专业,学生的业务拓展往往依赖于对外文资料的查阅和学习,因而在英语专业文献阅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岗位群视角下的目标定位。如果以上是从学校层面所进行的目标设计的话,那么这里的目标定位则是从实际岗位需求角度来展开的。针对实际岗位需求的目标定位,有助于教材内容的具体编写,也对教师教学模式提供了路径指向。高职层次所培养的学生一般处于工作一线,并以实际操作为特征,因此对于有助于他们业务拓展方面的英语辅助来说,应以适用、简明为特色。重点主要在专业文献阅读上,并应以引导和启发为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