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式研究

2014-04-17 06:50颜玲孙斌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1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思想

颜玲 孙斌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社会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社会价值观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局面。社会价值观的变革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影响,使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受到来自社会不同方面的冲击。

1.大学生的价值需求由“单一性”趋向“多元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人们开始更多关注精神需求。与此同时,西方社会的非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国内传播,特别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导致社会价值观多样化、复杂化。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的大学,也受到了冲击。一方面,产生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思潮,正以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对校园的价值观产生巨大冲击,不断影响校内价值观,并呈现社会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大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与社会紧密相联,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大学生的价值观必然受到来自社会的多种价值观影响,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信奉主流价值观如“为祖国读书”“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他人中实现”的大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仍占较大比例,达到62.8%,但信奉一些非主流价值观如“金钱至上”“及时行乐”等的学生比重也不容小视,达到19.09%。②这些思想价值观虽然没有改变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但也对整个大学生群体产生了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大学生的价值追求由“理想化”趋于“现实化”。物质财富的增长引起整个社会对物质生活的高度关注,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侈之风、炫富之风出现,严重侵害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造成价值理想的虚化。大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定型,社会也将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作为评价个人成功的标准,弱化对精神层面的要求,使价值观呈现世俗化的特点。

3.大学生的价值选择由“简单化”趋于“矛盾化”。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一直生活在校园中,生活环境和价值观相对简单,但由于现实社会的不断冲击,导致他们在价值选择上摇摆不定。一方面,他们坚守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道德准则,并努力实现这个价值目标;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价值观又时刻影响他们的选择,特别是不良的社会价值观容易使他们产生矛盾的心态,并陷入冲突和焦虑中。调查显示,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呈现以下几对矛盾:在理想上追求共产主义的思想价值,但现实生活中又易被物质享受所诱惑;在群体面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爱集体的情感,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注重个人得失。这些矛盾不仅左右大学生价值观的选择,也使大学生经常处于彷徨、迷茫中。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创新的重要原则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变成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就必须创新培育的方式方法,不仅要发挥传统教育方式的优势,使各项功能得以继续发挥作用,还要在新模式的创新中,坚持三个重要的基本原则,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1.正确认识处理价值取向“一元”和“多元”的辩证关系。

价值取向决定价值观形成的方向和趋势,一个主体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指导主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处理现实问题,而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立场和价值态度”③就是基本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起指导作用,影响人的基本行为方向,只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引导人们完成正确的人生目标。首先,尽管我们正处于多元化的社会,但仍然要以某种思想为主体,并以此来引导和充实,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这一主导思想的灵魂。其次,由于现实生活的多元化,人们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多元文化意识的培育,提升他们的道德判断力、鉴别力,使他们能够明辨是非、看清本质,保持自我本色,正确做出选择。最后,教育大学生认清一元与多元的辩证关系,提高辨识力,提升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不排斥中国传统道德的精髓,又开放性汲取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在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时,也要正确对待其他的价值观,这样才会提高教育效果。

2.正确处理“物质追求”与“精神提升”的关系。追求物质利益是人的自然属性,人的思想与价值观不可能脱离物质利益,因此,必须正确对待物质利益的追求。在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利益,把握物质利益的精髓,是整个教育培养过程的重中之重。马克思指出:“正确理解的个人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④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首先,既不能为了崇高的理想而否定现实的物质需求,也不能把物质追求当作解决教育问题的钥匙。肯定物质利益追求的存在,不是否定精神追求,而是引导大学生摆脱物质利益的牵绊诱惑,成为主宰物质利益的人而非物质的奴隶。其次,要丰富充实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一方面,必须通过各种教育手段,认清和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所处的阶段,挖掘思想内涵,从而得出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科学判断,发挥精神生活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作用。另一方面,要教育大学生认识到精神世界、精神生活是每个大学生必备的素质,是一个合格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⑤,就必须包括精神世界。

3.正确处理好“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关系。

社会实践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既要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也不能忽略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首先,继续发挥课堂教育培养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透,使大学生了解掌握其内涵特征;其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增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使他们融入社会,逐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融合;最后,要把课堂教育的内容现实化、生活化,使理论知识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便于大学生消化课堂教育的理论知识。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创新

在新时期,由于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难度大大增加,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大学生的思想,通过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创新思路,打造整体性、全局性的教育模式。

1.变“课堂讲授为主”为“讲授与实践感受相互贯通”的教学方式,强化大学生的道德体验,改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主要局限在课堂教学上,这种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方式方法仍有不足和缺陷。因此,必须改变这种通过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价值观培育的方法,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以大学生素质训练为平台,加入以“道德体验”⑥为手段的教学方法。一是专家学者宣讲报告会。通过举办专家学者专场报告会,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的思想疑惑,提高他们的思想认知能力。二是思想讨论交锋会。通过举办主题班会、讨论会或辩论赛,使大学生在关注社会热点和思考理论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想交流,在不同的观点中接受启发,加深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提高判断力。三是大力开展现场教学。通过鲜活的资料、史料和现场观摩,增强事例的说服力,形象再现实物、实地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亲身感受中提高认识。四是开展社会调查报告。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带到现实社会中,在体验社会的过程中学会辨证思考问题、分析社会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现实可感性。五是开展网上对话,通过开设网上对话聊天室,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思想深处的想法,真实反映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2.变“单一性”教育模式为“立体式”教育模式,形成教育网格化,发挥各种教育力量的整合作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多样性的立体工程,不仅要求所有教育者都参与进来,还要运用多样化的手段。一是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大学必须成立专门由校级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局规划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加强工作的重视力度。二是要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工作部门以及其他教学部门、教学辅助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都必须作为成员参与其中,发挥每个部门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三是加大投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必须从硬件、软件、经费、师资等方面加大投入,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改革人才培养评价指标。在书本知识考核的基础上,将大学生思想道德综合素质训练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大考核力度,提升大学生的重视程度。五是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辅助功能。政府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起引导作用,要在全社会大力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家庭教育是重要场所,长辈不仅要教育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社会要全力弘扬正气,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道德氛围,共同打造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平台。

3.开展“心理团队训练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发挥心理教育的功能。部分大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心理素质脆弱,过分追求个性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针对大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应大规模开展心理训练活动,丰富教学手段,从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入手,提高大学生对学校生活的认可度,使大学生融入大学生活,改变他们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不良习惯和认知。通过协同合作,培育大学生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有机统一,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⑦在开展心理训练活动的同时,还要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释]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

②于化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培养简述[J].活力,2010(4):23.

③陈晓萍.跨文化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

④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65-166.

⑤(德)马克思.资本论(上)[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9.

⑥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25.

⑦陆建军,成杰.团队精神[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0:178.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思想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的价值观
思想与“剑”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