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申良云
高校共青团作为青年大学生的群众组织,担负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共青团的外部环境和工作对象发生了变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挑战和机遇。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我们需要进一步发挥高校共青团的优势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高教管理机制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加之互联网的广泛使用,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活动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日益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
1.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的不断深化使高校共青团的工作范围更广。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的新阶段,高校共青团的群众基础更加广泛,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更加重要。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的理念、观念不断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领域和工作方法也得到了扩展。以培育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综合能力、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模式,在教育培养过程中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采取的工作方式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特点非常相似。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更为广阔的工作平台。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实施,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自主选择权,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高校共青团组织不断开发新的内容,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创新活动载体,真正起到思想引领的作用。
2.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拓展了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空间。网络媒体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它以鲜活的文字、动态的图像吸引年轻人,在思想文化的传播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重要性,已成为高校共青团组织传播先进文化和拓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因此,我们必须依托网络,利用网络新载体推进高校共青团工作,解决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新问题。“第二课堂”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场所,丰富的网络信息及快捷的方式使共青团“第二课堂”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文化与科技含量;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网络信息使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更为生动形象;网络信息的相对隐蔽性更为共青团组织与大学生的深入交流提供了互动平台,更易被大学生理解和接受。高校共青团组织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长期实践使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基础更牢。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组织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和实践创新,在建设过程中,特别重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作用,积极主动承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实际和成长成才需要,致力于优化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环境,开展了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制度建设、工作作风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研究成果。潜心于活动场所阵地和平台载体建设,带领大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实践,在“青年志愿者行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和大学生“挑战杯”等科技文化竞赛等活动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大学生普遍认同和关注的品牌活动,构建了高校共青团组织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为大学生提供了创新创造的良好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伟大工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显著成效,但随着社会转型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种新的社会组织大量涌现,青年的分布与群体机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严峻的就业压力使应届毕业生提前走入社会进行实习锻炼,高校大学生由相对简单的“班级人”向“社团人”“公寓人”“社会人”发展,团组织覆盖出现了一些盲点,少数毕业生流动团员难以找到团组织,为此,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1.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时效性需要增强。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内容和重点不断发生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更加突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国内环境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改革全面推进实施,面对利益关系、道德体系、法律规范的调整变化,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发挥优势和作用,及时构建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2.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意识需要加强。高等教育改革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校共青团组织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需要在管理规范、科学有序的职能建设上探索新方法,提供充分实践的新载体和平台,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的需求打造精品活动。随着高校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和公寓生活园区环境的不断优化,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空间不断扩展,对共青团组织模式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在传统的以班级为主体建立团组织的基础上,探索在学生社团和公寓园区等大学生相对集中的场所建立团组织的可能性。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世界的自由性和开放性极大影响了团员青年的精神世界,处在世界观形成期的青年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腐朽思想的侵蚀。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创新方法和手段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为高校共青团组织面临的新课题。
3.高校团员青年思想引导和团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随着社会经济和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他们思维活跃,独立性和个性相对较强,很难被一些传统的工作理念、教育方法和单一的活动形式所吸引。作为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骨干力量,共青团干部的素质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好坏。当前,高校团干部大多由学生担任,团干部从事团组织工作的时间得不到保障,专职团干部未能专门从事共青团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共青团工作的正常开展。部分干部工作中对自身要求不严,不注重理论的学习积累,不注意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在理论素养、工作技巧、实践能力等方面离党组织的要求和学生的期待较远。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吸引和影响青年大学生,提高共青团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是高校共青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组织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队伍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和“第二课堂”建设、网络信息和平台载体建设等方面做了积极尝试,取得了实际成效。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共青团组织需要抓住机遇,进一步找准工作定位,正确分析工作对象,适时转变工作方法,深入挖掘活动载体,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充分发挥服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作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进一步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政治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党和国家推进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高校大学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践者,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21世纪的人才,既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更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完善的德才表现。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想尽办法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引领导向和载体保障作用。充分利用自身贴近大学生的优势和特点,满足青年学生对先进理论的学习需求,积极宣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旋律,引导他们通过理论思维认同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政治上与党保持一致,努力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真正做到党有号召、团有行动。
2.进一步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组织优势。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对象分布密度高且文化知识修养较高,他们的思想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引导性。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是高校的首要职责,人才素质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进一步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组织优势,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大胆创新团建模式,在班级团组织建制的基础上,巩固和创新基层组织建设,以学生公寓楼栋(楼层)、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为单位等多种模式建立团总支(团支部),实现对大学生的全方位多重覆盖。要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和选拔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业务水平高的青年教师从事高校共青团工作,创建共青团干部做事、创业的舞台和工作环境。要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努力形成高校共青团工作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提高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感染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坚强的堡垒。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组织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活动,通过挖掘社会资源,采取有效手段,把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和激励大学生自立自强、勤奋学习,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进一步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践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锻炼活动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高校共青团组织有责任搭建实践平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全面地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抓好“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建设,充分发掘实践活动的丰富内涵和新的组织形式,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和大学生特点的方式方法,大力推进实践基地建设,充分挖掘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等各种社会资源,成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一批勤工助学基地和就业见习实习基地,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始终坚持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择业就业和兴趣爱好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教育培训和条件保障体系,形成有利于实践锻炼的长效机制,督促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广泛接受锻炼、时刻磨砺意志、努力奉献青春,并在实践锻炼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能力水平,增强团结协作,寓教育于实践活动之中,增强实践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4.进一步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网络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网络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具有交互性和选择性的特点,使大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更为畅通和便捷,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领域。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进一步发挥网络优势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构建网络工作平台,推进网络教育服务功能,强化网络信息监控,建设优质网络文化,维护网络安全管理,把网络建设成开展主流意识教育和宣传社会主旋律的新阵地,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要运用校园网络系统建设好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的团属网站,扶持大学生自发创办的“红色网站”,建设网站精神家园,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高点,提高实效性和影响力,增强教育的及时性和广泛性。要充分利用网络图文并茂的优势和特点,努力提高高校团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信息知识技能,选拔大学生团干参与网络的教育管理和舆情监控,借助网络信息工具设计适应青年大学生需求的网络学习教育活动,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变为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立体化教材,用健康活泼的内容占领网络阵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将更多的大学生吸引到共青团组织的周围,使大学生愉快接受主流文化价值观,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辐射力和感染力。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项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连续开展,并坚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特征确定工作手段,创新、延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