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并行,架设模仿与创造桥

2014-04-17 05:51:29林碧蓉
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草虫甲虫想象

■林碧蓉

读写并行,架设模仿与创造桥

■林碧蓉

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读”,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读中知道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这又是通过“写”来实现的。“读”与“写”是阅读教学两个不变的主题。教师应根据本学段的读写目标,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综合学生与教材、读与写、教与学的关系寻找最佳的读写结合点,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中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随机课堂练笔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书面表达的能力也得到明显的提升。

练在学生表达的兴奋点上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通过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在学生交流的兴奋点上,巧妙地设计练笔,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如人教版六上《山中访友》的第五段,作者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很亲切地与山里的朋友打招呼,同时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表达方式的独特,正是语言学习的“练点”。可以这样巧设读写并行:第一步,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受作者与山中朋友的情谊。作者觉得山中一切都是他的朋友。让我们跟山中的朋友热切地打招呼:师引读——同桌对读——把文章排成诗歌的形式,配乐齐读。第二步,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即“作者是怎样描写自己与山中的朋友的情谊的?”学生发现了拟人与排比的表达效果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本段称呼那些朋友都用“你”,让人感觉特别亲切。第三步,进行迁移片段训练。教师说:“除了文中描写的这些,还会有谁?”出示清凉的山泉、汩汩的溪流。接着,老师说:“还有很多很多,谁愿意像作者这样也跟他们热切地打招呼?你想跟谁?是蝴蝶?是野花?还是其他的?”然后,教师大屏幕出示句子,让学生练说:“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 )的蝴蝶!你_______,你好,( )的野花!你______,你好, ______你_______,你好, ______你_______。”学生们在课堂里交流地兴致盎然,此时提醒学生像作者一样用笔写下来,一次随机的课堂练笔就练在了学生表达的兴奋点上。

学生作文摘记:“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色彩斑斓的蝴蝶,你娇小美丽的身躯在空中有节奏地扭动着,如同一位披着彩衣的少女在翩翩起舞,真美!你好,五颜六色的野花,你灿烂的笑容,缕缕芬芳,让我忘记了一天的烦恼!你好,湛蓝的天空,你一望无际,犹如浩瀚的大海,到底蕴藏着多少奥秘呢?你好,婀娜多姿的柳树,你甩着绿色的秀发,在湖边尽情地舞蹈,使我陶醉其中……”

练在学生的情感触发点上

在阅读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文中与学生相似的生活经历,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就能让学生的心与文字直接对话,聆听文字的呼吸,从而能够达成深刻思维、细腻情感与敏锐语感的共生共存。此时,在学生的情感触发点上进行语言教学实践活动——读写并行,能有效促进学生积累与运用语言,还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如人教版语文六上《穷人》一文细致地刻画了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咀嚼文本的语言形式,学习作者如何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然后进行语言迁移训练,让学生像作者那样,把经历过的一次“忐忑不安”写下来,注意标点的使用。适时迁移仿写,既积累词语,又让语言得到训练,让孩子学会细致地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教学片段如下:第一步,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忐忑不安)。第二步,数一数,画一画,桑娜想到了哪几件事?第三步,如果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怎样排列这几件事?第四步,为什么课文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按事情的先后顺序改写这一段话,让学生比较是否更合乎逻辑了。教师说:“与原文比较,文学大师为什么没有按这样的思维习惯来写呢?”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忐忑不安”的特点——人物的思维很乱,是没有条理的,即省略号的表达效果。第五步,进行迁移片段训练。教师说:“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这种‘忐忑不安’的经历呢?像作者这样,把你经历过的一次‘忐忑不安’写下来,要注意标点的使用。”然后学生练笔。

学生作文摘记:“咳,昨天的电视太好看了,看得我都忘了写作业,这可是我第一次没写作业呀!叮铃铃,上课了,向来严厉的林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面无表情地扫视着教室,好像是在窥视谁没写作业。坐在位置上的我忐忑不安:老师会不会发现……老师问起这件事我该怎么说……就说……哎,不行!老师会狠狠地批评我的……早知道没完成作业这么难受,我就不看电视了!后来,课堂上老师讲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练在学生漫无边际的想象里

读写并行,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挖掘,借助形象显化语文,让学生在漫无边际的想象里练笔,读写联动互促。如六年级上册的第三课《草虫的村落》围绕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读文找画面“追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画面?”在找画面、品画面中,在学生感受到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的基础上,老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并设计“练笔”:跟随作者继续在草虫的村落里游历,以“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学习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段话。课堂片段如下:

师:文中草虫们的生活有趣吗?想不想跟随作者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游历一番?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你心中的世界里自由飞翔。想象着,想象着:我们的身子在缩小,在缩小……我们也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甲虫,追随着甲虫们的脚步穿过细密的草茎组成的茂盛森林,到了这神奇的草虫的世界。听!(多媒体播放应景音乐)草虫们在寒暄,在攀谈,在演奏。看!那儿有俏丽的小圆虫,还有粗壮的黑甲虫,还有远方来客大蜥蜴呢!虫儿们正在热火朝天地生活着、工作着,我们看见了许多许多……

师:都看见什么了?把眼睛睁开,赶紧拿起笔把看见的情景写下来

(生写,教师巡视)

师:你们跟着作者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作文摘记:“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瞧,许多小甲虫在草丛里玩捉迷藏。有的躲在岩石后面,有的藏在草茎下,还有的藏在树叶大伞下。哎呀,一只小甲虫被捉到了,大家都咧开嘴笑了,多开心呀!我还看见天空飞来一只麻雀,降落在草虫村落里,麻雀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它们向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但一点儿也不害怕。对视良久后,它们开始友好地攀谈,不知它们津津乐道的是什么,但可以感觉得出它们已成为好朋友。麻雀身上坐着几只可爱的小甲虫,哦,它们要麻雀带着它们一起飞上天空,感受飞行的快乐呢!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安排随堂练笔,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丰富情感,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如果说单元习作训练有太多限制,如同紧箍咒令学生头痛,那么,随堂练笔正是以其随意性,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在“读”的基础上模仿、创造,以恰当方式在恰当时机展现出课堂别样的精彩。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

猜你喜欢
草虫甲虫想象
小甲虫遇险
幼儿画刊(2023年3期)2023-05-26 05:39:28
草虫小品
源流(2022年1期)2022-03-24 00:38:11
快乐的想象
甲虫有身铁布衫
酷甲虫“屎”里逃生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中国化妆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42
草虫的画法(八)
老年教育(2018年1期)2018-01-24 05:46:15
草虫的画法(五)
老年教育(2017年10期)2017-11-07 05:47:27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读者(2017年15期)2017-07-14 19: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