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毕延威
“新常态”教师是静心教书的人
■博主:毕延威
何谓“新常态”的教师?笔者认为,“新常态”的教师,是从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各级政府重视教育发展,鼓励教师们做骨干教师、名师、特级教师,就是鼓励教师在没有功利心的状态下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时下有不少教师无利就不往,演化出在学校老师的眼里“只有分,没有人”的教育,也就是说,在一些地方的教育变态了。
“新常态”的教师除了要提高做教师的门槛,还需要国家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有能力也有资本静下心来做人,安安静静教书。请教育行政部门不要再用今天这个检查,明天那个评比,引领教师为了名利而往。客观地说,不说要把教师的经济待遇提升上去,就说目前的社会文化,也没有这种让教师做新常态人的文化。
在一所学校里,教师只能围绕课本去教书,如果哪一位教师的教学敢于超越课本,影响了围绕课本而教的成绩,不说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不愿意,就是社会层面也会让他无地自容。时下的社会文化,无论是你、我、他,都是在复制他人也就是成功者的脚印,一步一步把自己埋入活着的坟墓里,谁若不如此,不说你成功,就是想混出个人样也很难。教师要做“新常态”的人,首先需要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要改变现有的生存状态。苹果创始人史蒂芬·乔布斯说:“你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不要把时间花在过别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所困——让自己的生活成为他人想法的结果。不要让他人的意见淹没了你自己内心的声音。”只有如此,教师们才能活出个人样,成为“新常态”的人。
(博客链接:http://blog.ifeng. com/article/33867192.html)
教育微博圈
@王旭明:有理想信念的教师就不该为时髦左右,有道德情操的教师就不能与学生眉来眼去勾勾搭搭,有扎实学识的教师就不能整天想得奖当专家,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就应宽容学生,包括犯错学生。
@刘戈:兴趣是个好东西,但也是个奢侈品,如果孩子们把奢侈品当成自己应有的权利,人生的道路会是空虚和悲哀的。
@孙云晓:浓厚的兴趣、充分的自信、良好的习惯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三要素”。
@苏州外公:中学生军训是必要的,有利于提高体能和学会一些独立处理生活的能力。不能因为出了一些毛病就否定它,重要的是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贺州市公安局平桂分局:体育课在中小学阶段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课程。体育课上的训练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安全上要注意的事项也因训练的内容、使用的器械不同而有所区别。
@春风杨柳兰桂香:中小学校长、教师的轮换制会导致各个学校不求上进,大学没有自主权会导致各个大学趋同化严重,影响方方面面的创新。教育需要道德的约束,但不能有过多的绳捆索绑。
@蔡甸王启东:校长不比官员,官员需要流动以求清廉,而校长大可在熟悉的环境里奉献终身。
@慕贤女:人生不断的经历,就得不断学习,长阅历,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湘水偎依: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是学校成败的关键,加强管理是必要的,但是,管理不能仅考虑如何约束、如何限制,应该更多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精神引领和福利待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