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煜
(江苏省火炬计划管理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8)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是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中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加强引导、鼓励创新、扶持重点、营造环境”为指导思想,通过政策性引导和扶持,促进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及市场推广,营造科技产业化环境,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增强经济竞争力的一项政策性引导计划。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重点围绕培育和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的产品。重点新产品项目分为战略性创新产品和重点新产品两类。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产品,将获得由科技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环保部联合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自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实施以来,我省累计共有“KLQ6129GEV 型纯电动城市客车”“PAN 基高性能碳纤维-HF10”等5025 项产品获得国家认定,立项数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通过对我省2008-2013 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实施进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谈下近年来我省立项项目实施情况和主要成效。
我省将实施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为遴选出更多更好的产品,省科技厅每年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作专项的安排和部署,并深入企业广泛征集、遴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新产品,有效发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示范、引导和推动作用。
2008—2013 年度,我省累计推荐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1695项,立项项目960 项,立项率达到56.6%,立项数占全国总数的13.5%;累计推荐企业1239 家,立项企业720 家。截至2013 年立项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346.6 亿元,制订标准5940 项,研发投入1020.8 亿元。立项产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552.9 亿元,利润462.5 亿元,上缴增值税167.7 亿元,授权专利5384 件。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的实施,对我省企业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提高新产品开发效率等起到了积极作用,我省企业的科技创新已进入良性发展状态。
2.1.1 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不断增长
通过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实施,企业不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投入。自2008 年以来,立项企业共投入研发费用1020.8 亿元,其中仅2013 年研发投入就达224.8 亿元。
2.1.2 企业研发机构普遍建立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提高了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积极性,促使我省企业研发机构的总量快速增长、质态逐步优化、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四个80%”,即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80%的研发经费投向研发机构、80%的研发人员聚集到研发机构、80%的发明专利由研发机构完成、80%的省级以上新产品来源于研发机构。近年申报省级研发机构企业超过1000家,申报国家级的超过100 家。目前我省累计拥有各类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92 家,居全国前列。
于是,“走出去与请进来”自温秀玲担任院长的第一天就被提上日程并开始密集践行。派出医生到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妇产与风湿免疫专科,到中科院肿瘤医院进修肿瘤专科,到阜外医院进修心血管专科,到北医三院骨科与生殖医学专业学习……
2.1.3 企业创新人才加快集聚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引导企业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力度,推进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企业人才站点的建设步伐,加速形成各类创新人才加速集聚企业格局。目前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人员达35 万人,是2010 年的2.1 倍。重点新产品立项企业2013 年研发人员数达6.18 万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达7493 人;实现新增就业人数143151 人,其中大学生人数为71755 人。
2.1.4 企业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
通过国家重点新产品政策引导,有效加强了企业与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建立,一批产学研合作基地先后建立。如上海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无锡基地、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等成为当地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我省产学研合作得到了空前发展。
2.1.5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
通过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实施,企业更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自2008 年以来,立项企业共授权专利25799 项,其中发明专利6022 项;立项产品截至2013 年累计共授权专利5384 项,其中发明专利1477 项。其中大部分项目的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摆脱了部分产品依赖进口的现状,对企业的市场开拓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以南京三埃工控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开发的“高精度阵列式皮带秤/SA-600”为例,该产品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在项目实施期,该企业新申报专利14 项,目前累计直接相关专利18 项(1 项国际发明、3 项国内发明和14 项实用新型)。其中“现代物流散状物料核心计量设备”、“高精度阵列式皮带秤”等核心技术先后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各项性能指标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2.1.6 企业技术标准研制积极性不断提高
2.1.7 企业融资能力不断加强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企业融资能力不断加强,对各类资本的吸引力不断扩大。截至2013 年立项企业累计吸引多元化社会投入163.1 亿元,其中风险投资为26.5 亿元;国内上市企业数为68 家,国外上市企业数为13 家。
2.1.8 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通过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政策引导,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截至2013 年立项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346.6 亿元,净利润1330 亿元,上缴增值税956.8 亿元,创汇509 亿元;立项产品累计实现销售额2552.9 亿元,利润462.5 亿元,上缴增值税167.7 亿元。立项企业截至2013 年累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数为446 个,军方采购数为535 个。
2.1.9 企业品牌价值显著提升
国家新产品的认定是企业纳入国家创新战略的标志,为企业扩大市场影响和综合竞争力奠定了基础。在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的带动下,一批新产品正逐步向品牌产品转变。目前已形成了“艺工牌”滚动功能部件、“圣诺牌”热管换热器、“华欣牌”微机高速分析仪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信誉好的知名品牌,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同时,良好的品牌价值,有力促进了企业加速发展。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实施,除了在推动企业创新方面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之外,还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优势产业集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2.2.1 推动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实施,对推动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产品研发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总量迅速增长、质态不断提升、结构日趋优化”的良好态势,带动和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如我省数控机床、新型纺机等优势产业实现从低端仿制向部分高端自主设计的转变;软件、光伏、集成电路、风电装备、轨道交通、纺织机械等十多个产业的规模已居国内前列,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初步形成。以获得2013 年战略性创新产品立项的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MS900DW 型高速列车客室侧门系统”为例,该项目自主创新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车门系统,首创了内置塞拉门系统技术、新型外摆塞拉门系统技术、新型内藏侧拉门系统技术、新型门控技术等,突破了国外核心技术和专利壁垒,打破了国外厂家的市场垄断,大大降低了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成本和维护成本,实现了我国高速车门及其关键部件自主产业化,对提高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2 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
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我省选择传统产业链中关链性强、带动性大的产品,积极组织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有力地促进了我省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使传统产业焕发了勃勃生机。以纺织行业为例,通过阳光股份有限公司“爽舒呢”、“莱卡精纺呢绒”等项目,三毛集团“超细复合织物MOSS 摩丝”、“新合纤维超细复合莱卡氨纶弹力交织物”等项目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纺织行业的技术升级,提升了毛纺织染整、制衣制备到检测分析试验仪器设备的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使其成为国内重要的毛纺生产基地。
2.2.3 加速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实施,加速载体内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与发展,显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如在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引导和推动下,我省国家火炬计划邗江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产业基地内企业开发各类新产品上百项,产品不仅涵盖了全部大小吨位、规格全、品种多,而且实现了高速、专业、数控化。基地内江苏金方圆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发的数控冲模回转头压力机、数控激光切割机、FMC、锻压自动化机器人成套装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代表着中国锻压机床的最高水平。部分龙头企业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实施,对我省社会及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今后我省将进一步加强宣传,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政策环境,加大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显示度,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引导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新产品研发,增强我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