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红
让小学生体验空间概念
■陈晓红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
小学生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于学习比较抽象、规律性的空间概念,一般都要借助于必要的观察和直观操作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空间观念的建立一般是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因此,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要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对几何形体亲自去比一比,想一想等操作活动,体验空间概念的形成过程。
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的意见不统一或理解困难时,创设猜想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理解空间概念的知识点,突破难点。先让学生大胆猜测结果,并且在猜想中体验创新的喜悦和自豪感。对于学生猜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不要轻易下断语,要继续给以充分的时间,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如:教学《角的大小》时,让学生猜测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得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不同方法等,找到与角的大小有关的因素,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知识点。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学得很主动,既帮助学生体验了空间概念,又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教学“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时,因为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关键是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所以,在教学时先出示侧面裱有彩纸的圆柱体,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接着让学生想:如果将圆柱侧面所裱的彩纸沿着“高”剪开、铺平,会是什么图形?学生有的说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说是长方形。这时,教师演示圆柱侧面展开图——长方形(含正方形)。让学生看清楚后,再请学生把展开的长方形(含正方形)彩纸重新贴到圆柱体的侧面上,并比较展开图——长方形(含正方形)的长与宽和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及高之间的关系。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清楚,可以重复操作或演示。经过这样的直观教学,学生形成了关于圆柱“侧面”的鲜明表象,也为推导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奠定了基础。
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几何知识,可创设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并让学生多操作、多实践,从而获得对空间概念的体会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对称性时,理解“对称”这一概念较为抽象,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剪纸,让学生发现这些剪纸的美丽和奇特,猜测老师怎么会剪出来的,跃跃欲试的学生可以自己尝试着剪,允许他们犯错误,教师尽量多给学生观察操作的机会。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理解“对称”这一概念,并不断尝试得出对称花纹的正确剪法。通过观察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理解折痕就是“对称轴”,然后出示一组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判断它们的对称性和各有几条对称轴。学生可以讨论,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通过上面的动手操作之后,学生大部分还是喜欢自己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得到验证,并及时得到反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让学生动手操作,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本身的感受、领悟和欣赏,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
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形体的特征,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时,可创设错误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借助于直观演示,观察、操作等感知活动来改正错误。比如,教学长方体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提供两种不同的长方体实物:A.六个面都为长方形的普通常见的长方体实物:B.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的特殊的长方体实物。采用这两种形,能使学生全面的了解不同类型的长方体的特征,避免学习的片面性。教师先提供一个有错误的结果,让学生拿出准备的长方体,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操作,结合教师观察提纲,强调对点线面的观察,放手让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学习,自由地、充分地去感知、发现和交流,很快提炼出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接着,让学生用长短不同的三组棱搭建长方体的框架,利用长短不同的小棒,让学生想一想,再动手把头脑中形成的物体的表象摆出来,体现由面到体的训练。再如在讲圆锥体时,圆锥的高学生看不见,摸不着,较难掌握,教师就要用模型演示,并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细致观察,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抽象出圆锥这一概念,可以用圆锥教具沿底面圆直径到圆锥顶点切开,让学生观察到切开后横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边正好是圆锥底面圆的直径,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距离就是圆锥的高,还可以在黑板上画一草图标出圆锥的高。这样,抽象的概念具体了,便于学生理解空间概念。在观察时可故意放出错误信息和结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纠正错误内容,空间想象力就会初步形成。
实践表明,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可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就能更深刻地认识几何形体的特征,体验空间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进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