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汤寿潜的税收思想

2014-04-17 04:56:06王方星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税收思想

戴 娟 王方星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苏州大学医学部,江苏 苏州 215123)

试析汤寿潜的税收思想

戴 娟 王方星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苏州大学医学部,江苏 苏州 215123)

汤寿潜作为晚清立宪派的代表人物,针对晚清国疲民弱的现状,著书《危言》、《理财百策》,书中深刻体现了他的税收思想。在税收和国家的关系方面,他将税收视为国家正常运作的经济基础,同时也体会到税收对社会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税保护政策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税收对民众生活具有调节作用。出于对税收这两大功能的认识,汤寿潜在书中提出了税收改革建设的建议,一方面主张整顿旧税,先后提出“包厘”和“裁厘加税”政策;另一方面建议创办新税,包括印花税、佛寺庙观税、矿税以及对于鸦片收重税等,这为财政困窘的清政府指明了税收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实施路线。汤寿潜的税收思想是中国税收近代化道路中的重要内容。

汤寿潜;近代化;税收思想

汤寿潜,原名汤震,字蛰先(蛰仙),浙江绍兴府天乐乡(今萧山区进化镇大汤坞村)人,著有《危言》、《理财百策》等书,书中有大量篇幅表达了汤寿潜的经济税收思想,所谓“立名于当时,可式于后人”①是时人对他的极高评价。《危言》、《理财百策》的刊行于世,也奠定了汤寿潜的思想在晚清政坛的地位,“时人以比唐甄潜书,冯桂芬抗议焉”,②“专论时务,洋洋洒洒,数千万言。……皆洞悉中外利弊,当兴当革,牛毛茧丝,剖晰无遗。而文笔则如长江大河,浩渺无际。令读者爽心豁目,开拓心胸,足以辟中朝士大夫数百年之蒙蔽,惜不令当局者见耳”。③然而,过往学界多从宏观层面对汤寿潜的宪政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等论述探讨,极少有人系统地对其税收思想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学界对于历史人物税收思想的研究成果虽不少,④但均未对税收思想研究进行系统地思考,故而表现出零散、不成体系的特征,多就人物对税收的观点和建言进行注经式的阐述。本文试图立足于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就汤寿潜税收思想作一梳理,探讨汤寿潜在中国税收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并进而概括历史人物税收思想研究的一般范式。

纵观前人的研究以及笔者自身的思考,可作如下表述:历史人物的税收思想一般而言,是由他的税收功能观、税收建设观、税收管理观组成。所谓税收功能观即历史人物对于税收的认识,其核心体现在对税收的重要性认识上,一般表现为税收与国家政权的关系、税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其中包括特定历史时期对于关税保护问题的认识);税收建设观即包括历史人物对于现存税制的整顿建议和改革举措,一般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历史人物都会针对现存税收体系日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而提出改革建议,可分为整顿旧税、创办新税,亦可将部分历史人物对国家税与地方税问题的思想归纳其中;税收管理观即历史人物对于税收管理的认识和建议,囊括其中的问题有对于税收原则的思考、税务机构职员的管理等。

一 税收功能观

近代著名理财家周学熙认为:“寰球各国趋于竞争潮流,凡所以优胜劣败者,大都以理财为要素。理财之法,尤以租税为前提”。⑤税收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一)税收与国家的关系

汤寿潜对于国家与税收的关系直接论述并不多,但在其各种税收改革建议中都提到了赋税与政府财政的关系,并进而延伸到中国国防、经济变革等方面,“无论防海备边,借资挹注”,⑥“劝学明农,通商惠工,练兵购械,皆可随时挹注,不患无米难炊”。⑦不难看出,汤寿潜认为税收是国家正常运作的经济基础,也是晚清政府走出困境的关键之一。中国社会经济及工业近代化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伴随着运动成长的汤寿潜认识到了维新变革清政府必须发挥税收的调控作用,筹集大量资金投入近代化运动中。⑧

合理的税收政策能支持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营,而横征暴敛的税收政策将引起国家的覆灭。在汤寿潜看来,税收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前朝典故都在提醒他,税收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固。汤寿潜回顾历史指出:“明季征饷、辽饷、练饷,赓续加赋,细民求弃其田不可得……不自聊生,命脉遂蹙。我朝龙兴入关,解娆除苛,尽罢所不便于民者,因利而利,民以大和”。⑨明末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对国家政权的冲击,让汤寿潜对刚平复不久的太平天国运动认识更加深刻,⑩更明白整顿日益腐朽的税收制度之紧迫性。

(二)税收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

税收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毋庸置疑,重点表现为税收直接影响国富民强。汤寿潜对此自有其深刻的认识,故并未在其著作中大谈此类表象问题,而是将笔墨集中于探讨关税保护政策对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马克思认为,“保护关税制度把一个国家的资本武装起来和别国的资本作斗争,加强一个国家的资本反对外国资本的力量。”⑪保护关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于是纷纷采取“重于进口以遏客货,轻于出口以畅土货”⑫的关税保护政策。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晚清政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其中协定的关税“以百中取五为税则”。⑬汤寿潜认为这是清政府“不谙泰西进口税则之重,又狃于国初广东所收洋税仅及值百取二之额,遂漫焉许之,铸成大错”,深表痛心与担忧。数年后,汤寿潜在撰写《理财百策》时,再次强调海关税收对国家社会经济的重大影响:“天下凡自主之国,其税则随时轻重,才有自主权利,非外人所得问也”,而中国却因当初《南京条约》中的大错,使得“西人得持枋(柄)而摇我矣”,⑭“番舶则慕膻而集,中原则竭泽以渔”。⑮

另一方面,汤寿潜还认识到税收对于民众社会生活的调节作用。他在提出对寺观庵院征收各种税收的同时,即表明这种心迹——“以税为罚”,“诚能行尽二十二行省所有之寺观庵院摧陷而廓清之,此固中原(指中国——笔者注)四万万人之幸也,此固富强之所起点也”。⑯随后汤寿潜提出的征收香税,即寺观庵院善男信女进香之财源征收香税,同样表明是“以示惩劝”,希望通过税收达到“男必勤于业,女可宁其家,而僧道无所恃以为活,将不逐而自去”⑰的社会效果。重税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汤寿潜建议对于寺观庵院、烟捐等社会不良现象征收重税,真实意图在于改良社会风气,而不仅仅是为了增加税收。汤寿潜对于税收的杠杆调节作用的认识是准确的,也是符合近代化税收精神的。

二 税收改革建设观

(一)整顿旧税意见——以厘金为中心

所谓旧税,系相对于从西方引进的新税而言,一般指中国社会的传统税种,包括田赋、盐税、厘金、关税等项。其中尤以田赋、盐税在传统社会时期政府财政收入所占比重为大(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奉行以田赋为主、以盐利等收入为辅的租税体系),⑱而厘金、关税在中国近代社会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晚清维新思想家每每对这些旧税发表整顿意见,汤寿潜在著作中同样对此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表示“间尝反复于时势,斟酌于情理,而思所补牢矣”。⑲以下即以汤寿潜重点讨论的厘金税作一分析,从中亦可窥见其整顿旧税的思想。

厘金本是清政府应对太平天国用兵时期内偶然出现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⑳是一种商品货物税,初时税率为1%,故称厘金。后厘金制度被清政府作为主要财政收入之一逐步推广,税率亦是不断提高,至光绪年间,多数省份的税率皆在5%以上,甚至浙江、江西、福建三省达10%。㉑而实际各省自定厘金税率应当更高,“户部对于各省办理厘金,定章立制向不过问,悉听各省自主”。㉒厘金制度使得国内关卡林立,并且造成民族资本家经营成本增加,向来被视为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最大的恶税。㉓汤寿潜生活在厘金制度盛行的江浙地区,对厘金税的弊端认识更加深刻。他指出,各地的厘卡委员对商民“恫吓、留难、索诈,商民敢怒不敢言,郁气满腔”,长此以往,“大则隐酿为水旱,小则显激为仇抗”,“小民生计日蹙,顾尚堪此竭泽之渔哉?”㉔厘金制度弊端丛生,有识之士裁撤厘金之声甚嚣尘上,而汤寿潜却冷静地认为“居今日而犹谓厘捐可不停,是不顾国之根本,妄人也;居今日而漫谓厘捐可立停,是不审国之缓急,迂儒也”。㉕同时指出,当时清政府海防建设、洋务运动都需要大量财政支持,而厘金税额“极盛时可得二千万,近亦可得一千五六百万不等,数与各海关洋税埒”,贸然裁撤厘金,造成的财政空缺将导致早已风雨飘摇的清帝国彻底崩塌。因而他认为裁撤厘金不如改革厘金,实行“包厘”,即在全国贸易繁盛之地“设局置委员”,官府将厘金包给当地的“坐贾”,“由坐贾捐之行商,而委员第捐之坐商”。此种形式好比是洋务运动中企业经营方式从官办到官督商办的转变,如此,厘金税收“如烛照数计,无从朦混”。汤寿潜对此法有三方面的考虑:其一,“国用有着”,政府财政得到保障;其二,商民不再有“恫吓留难索诈之累”,商业经营活动更为顺畅;其三,地方官府可裁减冗员,“节去司事巡丁,与夫分卡巡船一切浮费”,政府财政支出减轻。汤不无得意地称为“利国利民,无愈于此者”。㉖

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汤寿潜提出的“包厘”思想,是从官办厘金制度的弊端着手,着眼于改革税吏对过往商民的剥削侵扰,但却未认识到承包人同样有沦为勒索者的威胁,正如官督商办较官办确有进步,但依旧未能根除弊端,所以反观汤寿潜“包厘”主张,亦可认为这是为应对弊端日趋严重的厘金问题的权宜之计,可称为“改良厘金”思想。俞政先生认为,汤寿潜“包厘”思想用意在于减轻官吏对商民的苛剥,“设想的动机是好的,但要真正实行起来,其效果恐怕有限”。㉗汤寿潜应是知晓“包厘”方法存在的疏漏,而且他心中明了要根除厘捐之弊只能是裁厘,但晚清政府的客观事实又使其清醒地认识到裁厘时机未到,故只能提出“包厘”方法,尽可能弥补厘捐存在的弊端。五六年后,汤寿潜看到清政府财政危机四伏,乃作《理财百策》,主动修正《危言》中关于“包厘”思想,明确提出了“裁厘加税”的主张。

“裁厘加税”是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对于税制改革的普遍主张。1894年,郑观应明确提出“为今之计,不如裁撤厘金,加增关税”。㉘1896年,盛宣怀同样认识到“我国用之绌,必不能停收厘金”,建议“莫若径免天下中途厘金,加关税为值百抽十”。㉙汤寿潜也认可“裁厘加税”建议,他明确指出西方列强不同意加税,缘于清政府宁可不加进口税,也不愿裁厘,“西人病我厘卡栉比,洋货之销路浸灌尚有遗也,每与议加进口税,必以尽罢内地厘金为要挟。我则深闭而固拒之,与其停厘金,无宁不加进口税。”并针对清政府的担忧,提出裁厘加税对于清政府的财政并无损害:“一旦竟加进口税以尽罢内地厘金,渠(指列强——引者注)必无词。即不能援洋药之例加至值百抽二十,但能加至值百抽十,则进口所加,足与厘金相抵而无不足。且进口取之于西人,厘金取之于吾民;进口专注于海关,厘金遍毒于内地,利害本末,尤□然也”。㉚这段话表明汤寿潜认识到裁厘加税,可将使厘金税间接转嫁到外人,关税多加只是外洋承担,厘金却是国人受难,故可裁厘加税。

难能可贵的是,汤寿潜提出裁厘加税主张的同时,务实地思考厘金停后“万一海面有警,洋货裹足,无税可收”这样的现实问题,提出“以就地税补之,凡货出于地,就出货之地抽出货之税”。㉛又为安抚清政府脆弱的神经,汤寿潜认为进口税、就地税收入几乎可以抵消裁撤厘金造成的财政空缺,如果还担心不能平衡,那么可以增设“落地税”,“如此地之货运而之他,则零售顿鬻必有着落之地,但问其货来从隔省,则所销之地即为落地之地。令其地之绅商行栈承认包缴”。㉜由此可见,汤寿潜整理旧税主要以厘金税为中心的主张建议,既考虑到了旧税的弊端变革的需要,也照顾到清政府财政虚弱的现实,如此促使其提出“裁厘加税”,增设就地税、落地税等思想。应该说汤寿潜整理旧税的思想是务实可行的,增设就地税、落地税更应视为其创造性的思想体现。

1911 年,汤寿潜出任浙江省都督,即开始践行其裁撤厘金思想,从当年九月起免除全省钱粮一年,受到浙江广大商民的拥护,“吾浙光复之日,他务未遑,首先以裁撤厘捐明告天下,良以厘捐之弊病不可以一日而安,奉命之初,无不欢欣感忭。”㉝也有人认为“只对地主富商有利”,是为“博取地主阶级对他(汤寿潜)的好感”。㉞陶士和先生认为汤寿潜此举“带有历史上新政府开元后蠲免钱粮的传统做法,也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掌权后否定封建经济制度的一次初步尝试”。㉟故而汤寿潜对厘捐的认识从“包厘”发展到“裁厘”,最后在浙江付诸实施,“这是他对封建经济制度否定的一次初步尝试”。㊱不过对“正用及地方公用杂捐,如盐、绸、丝、茶、烟、酒等,仍照常捐税,以资军政要需”。㊲裁撤厘金的变革,虽然为时不长,到蒋尊簋任浙江第二任都督时,发布命令:“仍行厘金制度”。㊳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当时“裁厘”的条件、环境尚不成熟,作为裁厘思想并没有错,但中国当时的客观环境决定了再好的主张也只能是理想。但是汤寿潜是认识到迅速裁厘的危害的,当海关洋人官员问他裁厘后浙江省借款债务无处筹措,汤寿潜回复说:“(我)知道这一点,但是厘金制度很不好,改革不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是裁撤”,并决定用“过去汇解北京政府的款项来偿还英德续借款”㊴故不难理解汤寿潜完全不切实际地对浙江免除厘捐,是其对厘金之弊不能坐视的表现,其中或许更有其思想主张终于有实施的紧迫性的欣喜之情。㊵

(二)创办新税主张

一般意义上说,所谓“创办新税”是引进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中行之有效的一些税种。但对于清末维新思想家们而言,“创办新税”思想就明显带着“半旧半新”的痕迹。对于西方先进税制的模糊认知和理解,汤寿潜等维新思想家为财政日绌的清政府开出了所谓的“新税药方”。

汤寿潜为增加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提出了扩大税源、增设税种的方法,尤其是完全属于“舶来品”的印花税,他论述甚为详实。印花税是一种国家对因商事、产权等行为而发生的凭证征收的税,以在凭证上贴印花税票的方式纳税,故名。1642年创行于荷兰,该税因具有税负轻微、税源畅旺、手续简便、成本低廉的特点,被近代学者视为“良税”而普遍盛行于西方各国。㊶汤寿潜显然从各种途径对印花税有一些认知与理解,他认为“印税创行于西历五百三十七年东罗马”,㊷后各国相继仿效,“今遍行东西洋各国”,提出印花税征收对于国民生计大有裨益:其一,印花税征收方便,“请由户部定制印花纸,一经颁给各省,即可按所发以定收数。分局承售此纸,先课后,纸随征、随领又随解,无烦行催,亦无可侵蚀”,所谓“国利一”;其二,体现华洋税赋平等,“洋商与华商,但有贸易,华商自完国税,不能不黏贴印纸,洋商亦暗中输纳”,所谓“国利二”;其三,中国征收印花税,税款巨大,“英、法、德、俄等国,此项岁征皆得一万万至二万万;倭地最小亦二千余万”,中国“广土众民”,粗略估计也能“岁征一万万”,所谓“国利三”。国利有三,民利亦有三,汤寿潜认为施行印花税,民众可以“不受官吏苛索”,也可以因“罢厘停捐”“清还洋债”㊸而获释。

汤寿潜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如此器重印花税,促使1907年度支部出台印花税则十五条,奏请清廷颁行全国,后因地方反对,致使到清朝覆灭都未能真正实行印花税。㊹㊺印花税在民国初年成为第一个被引进到中国的西方税种,㊻这与早期维新思想家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汤寿潜深知“国之不可一日无财,如鱼之不可一日无水”,㊼除却上述的就地税、落地税、印花税外,“博访”古今中外税制,提出了许多的“新”税种。汤寿潜的“新”税种可分为两类,一类即包括印花税在内的完全由西方引进的税种,可称为“外来税”,一类即脱胎于中国古代税种,稍加改变形式,可称为“内生税”。中国历史上,每当国家财政危急时,总有统治者取财于佛寺庙观。汤寿潜也看到寺庙“自都门以至省、府、州县、乡屯、市集,但有人烟之所,浮屠、老子之宫,即麻列焉”,他认为这些地方是游手好闲之徒所在,“为农工商之蟊贼,败俗伤风,莫此甚矣”,故主张将寺观庵院改为学堂或工艺堂,原有固有之财产全部没收充公。㊽如果不能改寺观为学堂、为工艺堂者,可“税其室”,即征收寺观庵院的房屋税,以房屋橼数之多寡为征收标准,并责令当地著名的僧寺道观尼庵造册收税。㊾中国自摊丁入亩后不再征收丁税,而汤寿潜认为僧道“不耕不织,惰游秽浊,直四民之大蠹耳”,故提出征收“僧税”,每年令州县保长负责征收,㊿除此僧税外还需征收“实产、浮产税”,即所谓的“房地税”和“进益税”,对出家为僧者的固定资产和浮动资产都征收重税。但汤寿潜解释如此重税,是“以税为罚”,故不能误以为他完全站在清政府统治阶级角度为封建王朝费劲脑力剥削民众,其初衷依旧还是希望通过税制改革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这是值得注意的。

同时,汤寿潜认识到矿税的重要性,认为清政府担心民间“因矿滋事”而加以限制,使得出现“洋款则厉禁,机器则作俑”,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觊觎。因而他建议“普诏天下,许人得借洋款购机器,定地开采,既收天地之利,尤免觊觎之害”,如此中国能在渐开民气的同时,达到收揽“矿税之利”,可谓是一举两得的考虑。汉代有“算轺车”,汤寿潜建议“仿行之”,税则采用“简而易行”的上海租界内小车月税的方法,并预计将来铁路、马路遍布内地时,均可沿用此法。

这里不得不提汤寿潜对于荼毒中国深重的鸦片问题的思考。他深知鸦片之害,回顾荷兰以鸦片灭亡爪哇,英国以鸦片侵入印度以及中国的历史,更知晓英国人地尔洼的《在中国做鸦片贸易罪过论》,对中国的鸦片毒害现状是痛心疾首的,内心希望能“禁而绝之”,但清政府在咸丰九年(1859)三月已谕令“许民间得买食”。汤寿潜了解中外所订立的条约修改可能性微乎其微,故只能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建议对鸦片烟征收重税,“以重税为抑制之策”,利用税收政策调节鸦片的流毒。至于实施的方法,汤寿潜认为鸦片进口关税“改增未久,势不能再与议增”,故而比较可行的就是对国内行栈、烟馆重征营业税。随之行栈、烟馆必将此项增加之税收成本转嫁于吸食之人,“所税皆可增于吸食之人”,如此或许可以利用税收的调节作用减少鸦片吸食的需求量,达到“有因扰因病遂不吸不售者”的预期效果。故汤寿潜力主“他民不可扰,他商不可病,在吸烟之民、售烟之商,正不妨有意扰之,有意病之”。

汤寿潜借用中国古代已有的一些税收名义,建议采用西方先进的税则制度对古税制进行改革,这是他创建新税的最主要的思想,如船税、林木税、茧灶(税)、间架税(即房产税)、硝磺(税)、屠捐等。细细审视其各项税收建议,亦可发现他对税收调节作用的深刻认识,他建议实行重税本意并非是为了征收巨额税款,而是以此为手段,督促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的改进,如寺庙庵堂、鸦片烟等。在其改进的思想中都闪现着务实的精神,绝不是埋首故纸堆的“纸上谈兵”之策,而是切实可行的改良之法,如对厘捐、烟税的改良之法。

综上所述,汤寿潜处于中国近代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其税收思想也明显带上时代的特征,正如黑格尔所言 “没有人能够真正地超出他的时代,正如没有人能够超出他的皮肤”,“个人作为时代的产儿,更不是站在他的时代以外”。从总的方面而言,汤寿潜的税收改革思想从属于其维新变革思想,是他想通过税收的调节作用来达到改造社会风气的效果“以税为罚”,并希望整顿税收机制、改良税收政策达到积累财政,推动改革的目的。这也是当时推崇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共有的心理和走过的轨迹。具体而言,从其税收思想来看,作为即将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汤寿潜认识到健全的税收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作用,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迫切要求,故而其提出的整顿旧税、改良新税的主张和建议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的。难能可贵的是,在处于清政府国权沦丧、税收权利殖民地化的大环境下,汤寿潜并没有放弃奋斗改良的希望,他务实地针对客观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顿改良税收主张。虽然有些主张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反复和波折,但其开拓性和进步的改良思想预示了中国税收的近代化道路。汤寿潜的税收思想以及维新变革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界都产生着如其著作 “危言”般的震撼影响。

注释:

①张謇,《汤蛰先先生家传》,《汤寿潜史料专辑》,政协浙江省萧山市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1993年版,第125页。

②宋慈抱,《汤寿潜传(刘锦藻)》,国史馆馆刊,1948年第2期,第80页。

③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9页。

④以历史人物的“税收思想”为题的论文有:王振宁:《浅议马克思恩格斯的税收思想》,《当代经济研究》1994年第4期;龚汝富:《张謇的税收思想》,《涉外税务》1998年第3期;孙飞:《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邱伟年、王政:《亚当·斯密与傅玄税收思想的分析比较》,《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第6期;李甜田:《浅析郭嵩焘的税收思想》,《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等等。

⑤周学熙,《租税论·序》(1922年11月),才杰,《中国财政问题第二编·租税论》,新华学社,1922年。

⑧邓绍辉,《晚清财政与中国近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36—337页,第410页,第411页,。

⑩关于汤寿潜是否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清政府的横征暴敛,笔者以为他是有认识的,至于认识的程度和深度如何因史料暂缺不能知晓,但其对不合理的税收引起普通民众的反抗是能从史料中推敲出来的。至于他并没在在其《理财百策》中明确指出这一点的原因,可以从其写作的初衷和所处的时代去理解。他撰写《理财百策》是为了财政日绌的清政府寻求理财妙法,且他深受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当时还忠于心中的“圣清”,自然会为尊者讳,避而不谈这类有损国体皇恩的话题。

⑪〔德〕卡尔·马克思(Karl.Marx),《保护关税派、自由贸易派和工人阶级》,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84页。

⑱夏国祥,《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研究》(1900—1949),上海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第11期。

⑳㉑㉒罗玉东,《中国厘金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分别引自第1页,第61页,第27页。

㉓罗玉东,《关于厘金的弊端》,《中国厘金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25-132页。

㉗俞政,《汤寿潜经济思想之比较研究》,政协萧山市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汤寿潜研究》,团结出版社1995年版,第30—31页。

㉘夏东元,《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44页。

㉙盛宣怀,《条陈自强大计折》,《愚斋存稿初刊》(1),思补楼藏版。

㉝裘孟涵,《王金发其人其事》,《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1页。

㉞陶士和,《浙江民国史研究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5页。

㉟黄兰英,《汤寿潜与浙江经济的发展》,政协萧山市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汤寿潜研究》,团结出版社1995年版,第58页。

㊱浙江图书馆,《辛亥革命浙江史料续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6页。

㊲㊳《1911年11月13日铁世兰致安格联第58号函》,《中国海关与辛亥革命》,中华书局1983年版,分别引自第409页,第544页。

㊴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73页。

㊵关于汤寿潜明知厘金税不可裁撤而却在浙督上任伊始即果断下令裁撤,其中的心迹和原因,笔者以为可从以下来理解,其一,厘金税的确对于浙江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危害巨大,而突然间裁撤有政府财政无着的危险,但汤寿潜有其应对之策,即将原来的汇解北京的款项来抵消;其二,作为早期维新思想家,在中国近代社会中往往都有一种共同的命运,即先进的维新思想往往得不到重视和实践,故可以理解当汤寿潜就任浙江都督后,其对于读书人最重视的三不朽的追求之心就呼之欲出,且汤寿潜是好名之人,浙督的身份使其比王韬、马建忠等早期维新派思想家有了权利的保障,税收思想实现的紧迫之心可能促使其对厘金突然裁撤危害的忧虑感降低。

㊶㊻贾士毅,《民国财政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均引自第434页。

㊺据周棠在1910年记载,印花税“迄今殆界乎行与废之间,湖南湖北,虽云奉行,买用者少”(周棠:《中国财政论》,第270页)。

A Trial Analysis of TANG Shou-qian's Thought of Taxation

DAI Juan WANG Fang-xing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 of Soochow University;College of Medicine of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123,China)

TANG Shou-qian,as an early constitutionalism reformer,who had realized the poor situation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an exhausted country with its weak citizens,wrote the two books respectively named Warnings,and Hundreds of Methods for Financial Management,which deeply reflected TANG Shou-qian's thought of taxation.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untry and its taxation,he recognized that a country's taxation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economic basis of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country,and meanwhile,at the same time,its taxation had an decisive influence on its social economy,which was verified by his two following specific viewpoints of the two basic functions of taxation-that the policy of tariff protection can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and its taxation could adjust the life of the country's citizens.According to the two functions of taxation above,TANG gave some suggestions for taxation reforms.On one hand,he noticed the significance of adjusting the old taxes and suggested two kinds of taxes-"bao-li"and collecting more taxes as a good idea; on the other hand,he suggested developing some new taxes,such as a stamp tax,a tax on temples,a tax on mines and a heavy tax on opium.All these things above pointed out a new route to the taxation reform of the Qing government.His thought of tax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axation modernization.

TANG Shou-qian;modernization;thought of taxation

K252

A

2095-3771(2014)03-0066-07

戴娟(1989—),女,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王方星(1987—),男,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近代医疗社会史。

猜你喜欢
税收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我国财政收入运行持续向好一季度税收同比增长17.3%
消费导刊(2018年7期)2018-08-22 03:28:26
税收(二)
新少年(2016年4期)2016-11-19 14:22:49
税收(一)
新少年(2016年3期)2016-05-30 10:48:04
税收(四)
新少年(2016年6期)2016-05-14 11:59:22
税收(三)
新少年(2016年5期)2016-05-14 03: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