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珍
(茂名市第十六小学,广东茂名,525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当前,以“互动”和“发生”为核心理念的师生“互动—发生式”教学模式在中学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大力推广,使学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得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笔者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容量大、思想性强,对学生来说过于抽象、不好理解等特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互动—发生式”教学的探索,促进学生理解教材、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下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思想性强、内容抽象的学科。漫画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又蕴涵哲理,生动的图画能使人印象深刻,能唤起联想回忆,还能激发人的情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中学生喜爱。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漫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中领悟真谛,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以生活情景类的漫画导入新课。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一框题《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中“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这一内容时,笔者没有直接先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表现在哪些方面,而是给学生出示一组《欢喜冤家》幽默漫画,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从漫画中寻找自己生活的“影子”。然后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收入增长,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生活用品更加丰富,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许多知识点比较抽象,传统的授课讲解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无法调动学生深入思考。而漫画是一种特殊的信息符号,对人的感知活动有调节和支配作用。漫画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可以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例如,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不仅对本国的国情有所了解,还要对世界的发展变化要有所了解”这一知识点时,笔者请学生共同探讨,设计一幅漫画《坐井观天》启发学生思考,不了解外国的发展状况就如同不知道井外的世界有多大一样,必定会盲目自大。学生如果了解世界上有那么多国家,都有各自的国情风俗,这一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这样做既能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从抽象思维顺利地过渡到形象思维,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又能培养并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以提问来活跃课堂气氛,几乎每个教师都在做,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了,但实际上并不是随便提两个问题就能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的。在实施互动教学过程当中,“问题”或“专题”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互动广度与深度,是互动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笔者以前就曾遇到过这样的现象: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有一定的学习压力,笔者把书本上的知识点或课后的思考题提出来,让学生回答,结果认真听课的学生还思考一下,但有不少学生连问题都不听,点到名字时就站起来把书打开,随便翻一页念几句就说回答完了;更有甚者,站起来就说不会。这种提问式互动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恶化教学氛围,甚至对基本的教学秩序都会产生隐性的破坏。
因此要想通过提问展开师生互动,其中关键的一环是教师要能设计和提出有效的问题,使提出的问题不仅能体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还要具有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吸引力和层次性。如,在复习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不良诱惑”这一知识点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不良诱惑?它们有什么危害?为什么青少年学生最容易受诱惑?青少年应该怎样抵制不良诱惑?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可信,使材料和观点相统一。
同时,在新课导入时适当设置提问,既可以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且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如讲到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第三框题《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时,教师可以就课本的案例设置如下问题:“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应行使什么权利?”“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去行使呢?”(前一问是复习监督权,后一问就是贯穿新课)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对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现在的初中学生关心时事政治,且具备一定的讨论时政的能力。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时,笔者根据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联系学生了解又感兴趣的时政热点,让他们小组讨论,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九课第二框题《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了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并发表重要讲话的相关视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同时还让学生阅读了另外一则材料,即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做出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求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针对学生观看这段视频和材料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难点,笔者设置了小组讨论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共同探讨“在新时期更需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吗?请说出你的理由”。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同学提出艰苦奋斗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在新时期更应该发扬光大,并以现在浪费资源现象严重、贪图安逸的社会问题突出为例子,旁征博引,证明观点,以理服人;有的同学认为在革命战争时期更应该体现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如今社会应该与时俱进,既要懂得享受,又要艰苦奋斗。在这些同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后,其他同学不甘落后,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并提出了独特的看法,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讲理由、摆事实、谈认识,适时点拨、适度解释。争论中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后,师生共同归纳,达成共识:艰苦奋斗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而且,艰苦奋斗不仅指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它也代表着一种不畏苦难、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与挫折的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情境是教学的载体和资源。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大胆设计冲突情境让学生思辨、归纳、总结,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积极思考,把个人多方面的知识、能力充分表达出来,既能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能,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胆识,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何乐而不为呢?
“用”即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知识内化,进而付诸行动。在课堂小结中,教师可通过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变抽象为具体,变理论为实践。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懂得用知识来指导行为,最终达到知行统一的境界。例如,在初三思想品德复习课中,笔者尝试让几个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对试卷进行分析、评讲,来提高教学的互动性。一张试卷,笔者一般安排五位学生分析评讲,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分配他们不同的评讲任务,并对他们统一要求和指导,即在评讲中要总结题型,联系并复习相关考点,注意事项,最后还要分析错误的做法,总结出相应的解题方法。由于要上讲台,而且讲课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参与讲课的学生积极性都很高,都作了相当充分的准备。这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相当大的作用,对提高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也是非常有利的。
实用性是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鲜明特征,特别是在初三教学中更显重要。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新颖的,独具特色的。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自信,提高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对思想品德学科的认同。
通过“互动—发生式”教学探索,笔者相信,只要努力实践这一教学方法,就能把思想品德课上出“味道”,上出“名堂”,从而让思想品德课变得有吸引力。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吴松年.把握课堂教学的契机[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2(3).
[3] 卢建华.试论“美德作为知识可教”的边界[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