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年画引导儿童参与年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2014-04-17 01:48:25张海涛
教育观察 2014年11期
关键词:喜庆年画色彩

张海涛

(泰州市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江苏泰州,225700)

你家里过年时在墙上贴年画吗?

你知道大门上的门神画的是谁吗?

……

这是“蛇年”(2013癸巳年)春节过后,参加“年画,感受纸上的年味”美术实践活动的学生们在向社区居民们进行调查。

去年,笔者执教六年级美术《木板年画》(苏少版第11册)这一内容时,正值春节临近之时。这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关注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了解年画的发展历史,学会从造型、色彩和构图等方面去欣赏年画,提升学生美术素养;还要学生学习绘制年画,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上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过年的喜庆场面,并和同学们交流有关“年”的话题,重温过年的喜悦场景。“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我们兴化过春节有哪些习俗吗?”“放鞭炮、贴春联、看春晚、吃团圆饭、拜年……”学生们说了不少过年的习俗。笔者接着问:“和我们美术有关的习俗是哪些呢?”“贴春联和门神、送贺年卡、剪窗花、贴‘福’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了些,可惜没人提到“贴年画”。由于年画的乡土气息较浓,加之许多题材还沿袭着传统年画的特点,现在的学生与年画相隔很远了。“贴年画”这个年俗在这些“00后”的记忆里大多已经是空白的了。其实对于“70后”的笔者来说,对年画的记忆也只是停留在小时候家里贴过年画了。近20年来城镇居民家里也很少贴年画了,一般家庭居室内墙壁上都是挂些装饰画。

为了让年画这朵中国民间美术的奇葩在校园绽放,笔者利用寒假(春节前夕)把美术社团的孩子们召集起来搞了个美术实践活动,主题是“年画,感受纸上的年味”。利用这个机会笔者和孩子们一起了解中华民族的年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年文化,同时有目的地增强孩子们保护优秀民间艺术的意识,让这个年过得很有意义。

一、了解年画,观察欣赏中走近年画悠久的历史

“春从画里归”(〔清〕李光庭:《题杨柳青年画》)。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也是最为普及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一到过年,家家户户的年画迎面扑来,让人立即置身于热闹的春节氛围里,年画烘托出喜庆气氛,普遍为人们喜欢。

因为学生对年画这一艺术奇葩还缺乏了解,上课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欣赏传统年画《门神》等,并提问:“这些作品和以前接触过的山水画或其他画种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尝试从色彩、构图、造型等几方面来讲述。学生经过观察得出结论:它们的色彩比较艳丽,人物造型比较夸张复杂,色彩对比强烈,内容喜庆、栩栩如生。而且年画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特别适应屋内屋外张贴的环境,给人们以吉祥、喜庆的感觉。接着,笔者向学生们介绍木版年画的发展史:年画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已十分流行。全国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和高密、苏州桃花坞、河南开封朱仙镇、陕西凤翔和汉中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年画产地。其中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年画的表现内容包含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小说、世俗生活、时事趣闻、名胜风物、门灶诸神、仕女娃娃等,几乎涵盖了中国百姓生活题材的全部。它植根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笔者借助课件展示不同时期的年画,让学生感受年画内容和社会发展的密不可分。笔者还结合图片向同学们讲解年画是怎么制作的。古代的年画都是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才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画、刻、印是各自分开的。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刻印技术的提高,亦使得年画的艺术风格更加明晰彰显。所以说年画是与雕版印刷术同时发展起来的,它在宋代已经成熟,产量激增,在民间被争相仿效。学生们欣赏着年画,在教师的讲解中逐渐走近了那段悠久的历史,走近了年画这一传奇的艺术。

二、学画年画,动笔作画中体验年画蕴含的情感

在学生对年画这一艺术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后,笔者抛出了两个问题:“年画是真实的写照吗?年画表述了一种什么愿望?”引导学生通过学画民国时期的著名年画《莲年有余》逐渐懂得画中蕴涵的意趣和手法。

“莲年有余”是典型的年画内容,蕴含着特定的含义,即寓意人们希望年年丰收,生活幸福富裕。此画的图案色彩也极具特色,胖娃娃、大鲤鱼形象生动逼真,小男孩笑嘻嘻的表情及红、黄、绿鲜艳明快的色彩呈现出喜庆、吉祥和欢乐的气氛。为此,笔者制订了以下活动目标:1.欣赏年画的色彩和内容,初步理解“莲年有余”的含义。2.用语言表达欣赏作品后的感受。3.用鲜艳的色彩临摹或用“变体画”的方法表现《莲年有余》。

上课伊始,笔者便出示《莲年有余》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整幅画有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接着重点引导学生欣赏鲤鱼的姿态,感知鲤鱼的“摇头摆尾”“活蹦乱跳”。然后引导学生欣赏年画的色彩,感受红色和金黄色所营造的喜庆气氛。最后让学生说出对年画的整体感受,理解“莲年有余”的真正含义。第二环节,欣赏其他“莲年有余”的年画和剪纸画,感受其不同的创作风格,加强对色彩和图案的感知。第三环节,教师示范鲤鱼的画法,鼓励学生大胆用色,画一条色彩鲜艳的鲤鱼。笔者为学生们准备了一些鲤鱼线描稿,让他们运用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设计,当堂绘制出具有童趣的鱼纹装饰。

课后笔者布置了三项特别的寒假作业:1.收集年画。请家长和学生们一起收集年画,可一起到图书馆、新华书店找年画,或上网搜集资料。也可以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看到的年画内容用文字描述出来和同学们作交流。2.创作年画。寒假期间完成自己的第二幅年画作品,具体要求是:(1)利用年画与儿童画相同之处,来表现一幅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年画作品。(2)根据年画的风格特点去涂色。要求色彩对比强烈,大胆运用红黄蓝、橙绿紫等色彩,体现出节日喜庆的气氛。3.走访调查。春节时到亲戚和邻居家拜年(至少达到10户),现场观看他们家里有没有贴年画或门神。通过与长辈和同龄人的交谈,调查他们对年画的了解程度,并填写调查记录表。同时,笔者也告诉学生,春学期开学后我们将举行年画展览会,评一评,看谁的年画能给新年带来更喜庆的节日气氛。学生听了非常兴奋,有些恨不得当天就完成这项特殊的、别有趣味的作业。

三、展示年画,优作展览中传承年画传统文化

2013春学期开学后,在美术教室里,一组“门神”的年画前吸引了不少教师同学驻足观看,有些带学生的家长也忍不住走上前细细欣赏:威风凛凛的武将“秦琼敬德”,“福禄寿”三星门神,面貌狰狞的“钟馗”……年画中熟悉的面孔再次唤起了老师、家长们儿时的记忆,启发了人们对中国文化、民俗、社会生活更深的理解和思考。由于年画材质的特殊性,不易保存,因此传统年画更多只能从书籍资料、网络图片中去搜寻,大多以清代为主。学生们在热心家长的帮助下从网络中搜索年画图片并打印出来。那些色彩缤纷、充满喜庆的画面,令孩子们久久留恋。

展厅里,有心的同学带来了笔者课堂上介绍过的“年画四大家”的作品。作为江苏人,同学们为苏州桃花坞是全国木版年画的南方中心感到自豪。除了传统年画,学生们还细心收集了一些跟年画有关的照片,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幅“胡爷爷和少年儿童一起印年画”的照片。照片记录了2010年5月31日上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中国科技馆新馆,同出席即将在京召开的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全体小代表和部分中外少年儿童一起参加“体验科学、快乐成长”活动的情景。照片上几个小朋友正围在木版水印展台前,体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的操作步骤。胡锦涛爷爷和孩子们一块儿动手,将宣纸覆在涂好墨的木雕版上,用刷子均匀地刷起来。很快,一幅武强年画的代表作“六子争头” (表现6个憨态可掬娃娃的传统版画)印好了。透过清晰的画面,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央领导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当然,孩子们最愿意停留在小伙伴们的年画作品面前,有的孩子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有的在拍照,有的在评论,有的在虚心地倾听他人的讨论……他们在活动中逐渐懂得年画中蕴涵的意趣和手法了。

年画是中国的优秀民间艺术,它珍藏着中国民间的精神密码。年画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创作风格,体现了其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也是现代绘画需要学习和借鉴的传统艺术。不过现在我们却很少见到年画,也很难买到年画。如何将这门民间艺术继承和发扬下去,笔者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唤醒更多的美术老师能带领少年儿童多组织这样的挽救传统民间艺术的活动,这才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真正有价值的传承。

[1] 陈通顺,徐淳.《美术》教师教学用书[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2] 侯莉敏.儿童期的特性及文化环境的影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猜你喜欢
喜庆年画色彩
有喜庆 今生缘 中国人的喜酒
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48
牛年画牛
幼儿100(2021年7期)2021-04-10 06:32:16
年画
心声歌刊(2020年4期)2020-09-07 06:37:08
缸鱼年画之旅
神奇的色彩(上)
喜庆的日子
青年歌声(2017年8期)2017-03-15 03:40:14
欢歌喜庆的泼水节
民族音乐(2016年2期)2016-07-05 11:36:29
春天的色彩
环球人物(2016年9期)2016-04-20 03:03:30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8:25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02: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