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飞
音乐如斯
杨晓飞
音乐生活已经伴随我二十多年了, 在这二十多年里, 常常想为之写些什么,却总也戛然而止,倒不是没有想说的话,只是简单的“音乐”二字,里面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到底从何说起呢?那就先说说什么是音乐吧。我觉得,音乐是抽象的语言,是对人的感情的描述,所以,音乐人有自然的情感流露,音乐才会动人。这一点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作为音乐人,深知自然的情感流露并不是喝一杯水那么简单。现实的生活压力处处,音乐人们做音乐不光要靠神来之笔的灵感,更多是要靠经验式的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制作出的音乐就是那种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不痛不痒,无病呻吟的作品,如斯,我称之为“音而不乐”;那青涩的年代,初学MIDI,常常有非常好的旋律闪现在脑海,但是,制作后却每每不满意,音符完全还是那个音符,没错一个,为什么编曲后,那么难听,或是没能全效,原因是音乐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做积淀,不是随便抱着个吉他扒了几个和弦就学会了作曲,如斯,我称之为“乐而不音”。由此看来,有技术,没情感,不叫音乐;有情感,没技术,也算不上音乐。一首动人的音乐是音乐人多年生活的历练而沉淀出的,它是你受伤时安慰你的“MR RIGHT”,它是你开心时让你做回真正自我的催化剂,它是理性的学习与积累,它是感性的直白与洒脱。所以,也可以推论出,真正的音乐人一定是好学的。
一首好的音乐不需要完全演奏完,你就会自动地随它而摇摆,它的典型的美,无可取代,无法复制,在乐曲刚刚开始闪烁那么几个星星点点的音符时,你就已经被它带到了它所塑造的世界,有快乐,有哀愁,有成功,有失败。它总给人以浑然天成的感觉,殊不知这谱写乐章的笔的主人,他经历过什么才能如此的痛快淋漓。在经历了暴风雨后,总会有彩虹等待着那些辛勤工作的人,默默无闻几十年如一日的音乐人们。“我追随着你需要多少旅途,才能够让你听到我的脚步?我追随着你需要多少孤独,才能分享你的幸福”,每当我听到吴极的《灯火》,都能感受的到,他对我们音乐人的鼓舞。
一首好的音乐它会让你多年后都不会忘记,久久不能忘怀,它伴随你的成长,培养你的价值观,树立你的人生观。会让一个抑郁的人变得乐观开朗,会让你于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破疑难。周华健一首《朋友》传唱了大江南北,出门在外的人唱起了它,五湖四海便皆兄弟了。刘欢的一首《从头再来》,让多少历经挫折的人恢复了自己的健康心态,在面对失败时能够客观理智去对待,看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哈,音乐的力量真的很伟大,有时候失眠了,某些安静的音乐还能催眠呢……
一首好的音乐不是简单的口水歌,啷当韵,大街小巷都在放的音乐未必都是好的音乐;如果你发现一首歌词里面,除了啊,就是啊,空洞的赞美,那这八成是一首没有实际内容的歌曲,时间能证明一切,总有一天历史的丧钟会带走这些无心之作。
为什么今天会想说说音乐之好恶?因为它实在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的文明社会,精神生活是我们的重要领域,一首消极的歌曲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小觑的,一个人喜欢听的歌仅代表个人情操,一群人喜欢听的歌代表了这个群体的素质,如果有那么一首伤风败俗的歌,乌烟瘴气,让整个民族都跟着一起摇摆,那这个就不太好办了……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孔子早已为我们率先垂范,热爱音乐。所以作为一名音乐人,我觉得有必要去认真地制作音乐,处理好音乐的细节,正确地引领市场,培养更多的人去学会正确地审美音乐。那种歌曲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号角,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憧憬着美好的一天。爱是我们人类一生都在不断赞颂慨叹的话题,但我更相信,除了“爱”,也有很多可歌可颂的话题去尝试写写,或者干脆写实一些,反映一些社会问题,让歌曲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百姓。
责任编辑 姜艺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