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萍
2002年启动的电力体制改革,走到今天已经超过十年。从来没有哪一个行业的改革像电力体制改革一样,妥协伴随争议,艰难而行。除了厂网分离顺利完成之外,主辅分离留下了行业隐患,输配分开尚且没有时间表,竞价上网更是遥遥无期。
因此,市场对电力改革的预期就更加迫切。近日,国研中心发布的“383方案”再次引起高度关注。虽然其中明确建议要“引入大用户直购电,建立实时竞争发电市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开展“竞价上网”,形成以双边合同市场为主、实时竞争市场为辅的竞争性电力市场;推进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等。
不过,本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这一建议在短期之内恐怕还不会落地。
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现在没有形成竞争性市场格局,改革进行不动,“5号文”十年来也没有完全推进,因此以上意见,短期之内做不到,还要执行发改委的标杆电价。
按照2002年既定的“电改方案”即业内通称的“5号文”,电力体制改革可以归纳为十六个字:厂网分离,主辅分开,输配分开,竞价上网。要求电网企业逐步对配电业务实行内部财务独立核算,从而实现电网企业输配分开的重组。同时,对输配电价也进行独立核算,并最终形成上网电价、输电电价、配电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的四类电价。
(晓宇摘自《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