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
丁丁日记
再小的孩子也有智慧的内心,他也在考察身边的成人,并根据自己的考察形成自己的判断,成就自己的行为方式。孩子做出选择的核心是他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读懂了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地去引导他,满足他,并引导他的行为,促进他的成长。
虞永平
江苏吴县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学前教育研究》杂志副主编。
丁丁开始认生了,与前期对求抱者来者不拒相比,现在开始选择了。很多孩子对亲人的选择秩序大都是妈妈、奶奶、爸爸这样的排列。丁丁不然,首选的是爷爷。爷爷是非常忙碌的,管理着一个企业,每天早出晚归,但无论多晚,一定会去看丁丁,丁丁一见爷爷,也一定会表现出需要抱的强烈愿望,他会发出快乐的呼唤。祖孙似乎各得其所,每天如此。如果爷爷回来了,去洗手或先做别的事,丁丁就会表现出不高兴,甚至喊叫。一家人也看惯了这个剧情,大家有欣慰,有乐趣,甚至还有丝丝妒忌。
慢慢的,大家也开始看明白了其中的奥秘。真所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毫无道理的选择。丁丁的选择自有其道理。这个道理的核心是丁丁的感受和需要。首先,爷爷的力气大,手臂长,抱着丁丁的时候,不是紧箍在身上,丁丁四肢运动自如,当然也会感觉到舒服一些。其次,爷爷爱孙心切,想着法子让丁丁高兴,不时跟丁丁讲话,最关键的是经常让丁丁看看窗外,给丁丁来个托举,极有耐心地陪丁丁玩各类游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爷爷很少对丁丁的要求说“不”的。丁丁用声音、表情和动作表示要外出,爷爷一定执行;丁丁表示要皮球,爷爷就去捡;丁丁不停地扔东西,又要爷爷捡起来,他再扔,爷爷再捡,不停重复;丁丁指指阳台,爷爷就抱着去了。凡此种种。这些要求其他人不可能无条件满足,爷爷满足他了,并且乐在其中。当然会出现别人不满足他时,他对爷爷的强烈期待。
再小的孩子也有智慧的内心,他也在考察身边的成人,并根据自己的考察形成自己的判断,成就自己的行为方式。孩子做出选择的核心是他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读懂了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地去引导他,满足他,并引导他的行为,促进他的成长。
丁丁现在是一个探索家,一个匆匆忙忙的探索家。独自安静坐着玩大人给他的玩具的时间变少了。他几乎没有静止的时候,他要去看的东西太多了。他现在的目光是搜索性的,四处搜索,只要有任何我们根本不可能察觉的“有趣信息”,他就会快速前往。摇摇晃晃的脚步帮助丁丁去探索更多以往他无法到达的空间和无法触及的事物。正是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他在了解周围的事物,在形成对他身边这个世界的理解。
丁丁的手指就像螺丝刀,任何小洞洞他都会去抠挖,所以,家里电源插座有封盖太有道理了,不然就要用胶布封住所有插座。找到了喜欢玩的东西,能持续玩很长时间,走过新鲜的、特别的地方会很感兴趣,昨天来来回回走一个坡道走了十几次,非常有耐心。有趣的是探索者选择“孤独”,他现在不喜欢别人和他一起玩,不再愿意和人亲热贴脸,不喜欢别人抱他或跟着他,好不容易由行走获得的独立,他努力地要“维护”。
丁丁的行为有时也是复杂的,有时显现出他胆小的一面。看到某些新东西,明明很想要的东西,他会显得胆子很小,不敢去拿,不敢去玩,每次都是用手指指着想要,甚至要到了,也是小心翼翼的样子。丁丁特别热爱小动物,一直去追小狗小猫去玩,靠近了却不敢触摸。他接触一种新食物第一反应总是皱眉,接触新食物后发现好吃会做鬼脸,高兴的时候会叫妈妈,但你要让他叫妈妈,他是不愿意的。
其实,丁丁活动空间的拓展,也拓展了他的探索范围,丰富了他的认知和情感,发展了他的动作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行动就是孩子智慧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