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看科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做好地震、气象、测绘等工作。无论是春节期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还是在政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做好测绘工作,都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地理信息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兴势力,地信产业深入国计民生,在人们熟悉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兼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建议,发改委、国防科工局、财政部等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研究加快资源三号后续业务卫星发射进程和高分七号星的立项进程,确保2014年发射资源三号01业务卫星,争取2017年发射高分七号卫星,以尽快提升我国地理信息资源获取能力,缓解国家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紧迫需求,保障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抢占国际空间信息领域竞争制高点。
“天地图是我国自主品牌的地理信息服务网站,是政府服务的公益平台、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方便群众的服务平台、国家安全的保障平台。”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建议国务院将天地图作为国家战略信息平台加快建设,并作为电子政务系统的地理信息平台予以支持,从而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将天地图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给予立项支持,进一步提高天地图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速度非常快。”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杨元喜介绍说,“北斗有自己的特色,不仅有导航定位授时功能,又有短报文功能。坚持发扬自己的特色优势,提供优质的服务,那么在国内和未来国际市场,北斗一定会有立足之地。然而北斗系统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航天技术和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但北斗要走出国门,打造与GPS媲美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副主委郭晋云表示,地理信息产业是以现代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等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开发利用为核心,从事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的高技术服务业。以位置服务为核心的地理信息不仅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和许多产业的智能化发展,更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关系到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都与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加速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是推进我国四化建设必须采取的重要战略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原总工程师李莉在《关于加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的提案》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型地图服务的快速发展,我国新闻媒体时有出现“问题地图”,为公众树立正确的国家版图意识带来冲击。她建议加强对新闻媒体工作者的培训,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国家版图意识,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地图送审的规定;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播放或刊载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公益广告,普及全民国家版图知识;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彦宏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一方面通过政策修订简化火箭、卫星等的研制、生产与发射审批流程;另一方面鼓励民营企业开展火箭、卫星等的研制、生产和发射业务,加深航天事业对民营企业的技术和人才开放,鼓励支持民营企业与国有航天企业的合作,推动航天产业发展,促进航天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逐步解决相关领域现有的审批程序复杂冗长以及市场封闭、缺乏竞争等问题,促进航天产业降低成本、吸引人才、鼓励创新,提升我国航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如果说从神一到神九都属于研发阶段的话,那么神十则是应用阶段的开始,这也是更高水平的展现。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交会对接的完成,将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的完美收官,并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将是一次真正的应用性飞行,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为在轨的各类航天器输送人员和物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认为,中国火箭强国发展应以核心技术为牵引,优化研制流程,顶层规划运载火箭核心能力研制体系,提升火箭数字化协同设计能力,推动运载火箭研制模式优化,瞄准未来航天发展前沿,循序渐进、完善运载火箭型谱,实现从一次性运载火箭、部分重复使用到完全重复使用的跨越。如此才能真正构建中国航天运输体系,为航天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为人类探索及和平利用空间铺路搭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探月三期总设计师胡浩表示,航天是“万人一杆枪”的大系统工程,一个零件一根导线都能决定成败。今年将进行一次返回实验,专门打一颗返回器,绕月球飞行后,从月球轨道出发,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大气返回地球。高速返回地球是探月三期要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月球取样返回是对航天器研制、运载、发射、测控、地面各系统综合能力的大检阅,是一个国家航天实力的综合体现。对中国来说,地外天体取样并返回从来没有做过,是重大跨越,难点、挑战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