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国枢?梅娣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之一,也是老年人脑卒中、心功能障碍和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房颤患者将与日俱增。据预测,今后10~20年内,中国房颤患者将增长一倍,达到2000万人,将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何谓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一种快速而绝对不规则的异常心律,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老年人常见,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为3%~7%,80岁以上高龄老人患病率高达10%~20%,并且随着年龄每增长一岁,患病率升高1%~2%,65岁以上老年人占房颤病人总数的84%。
其二,心房纤维颤动快速而不规则,每分钟颤动频率高达350~600次,只有在心电图上清楚显示f波。所以说,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金标准。
其三,心脏(心室)搏动频率多数患者较快,每分钟可达100~160次,且每次搏动的间距和强弱绝对不
一致。
最后,“短绌脉”现象,即心脏搏动(听诊器所数得心率)快,而触摸脉搏所得脉率少,心搏率减去脉搏率等于“短绌脉”,心率越快,脉搏“短绌”越多。
心房颤动临床症状及其预后
房颤的临床症状及其预后,主要与原发心脏病的基础和房颤的类型、持续时间长短以及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密切相关。
第一阶段为阵发性房颤,约占房颤患者总数的20%。一般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多数为几分钟至几小时,一般不超过48小时。若原无心脏病史,心率又不快,患者可无任何不适。往往是在体检或做动态心电图时偶尔发现的。由于起病隐匿,平均延迟诊断2~3年,多数无须治疗,经安静休息可自行终止,预后良好。
第二阶段为持续性房颤,约占房颤患者总数的50%。房颤持续48小时至1周以上,多数心率较快,每分钟100~160次者,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憋气、心绞痛、呼吸急促、头晕、乏力、血压降低;甚至可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危及生命,需要去医院急诊救治。经过治疗,多数患者都能转复正常窦性心律,若再配合正确的病因治疗,祛除病因,多数预后良好。
第三阶段为慢性永久性房颤,约占房颤患者总数的30%。持续房颤3~6个月甚至更久,无法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即使转复也无法维持正常窦性心律。除有上述持续性房颤症状外,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有10%~20%的慢性房颤患者会突然发生脑栓塞。这是由于房颤时,心房收缩不同步,容易在左心房的心耳处血液淤滞,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即可栓塞脑动脉,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其结果是约有25%的患者致残,如偏瘫、失语、痴呆等;另有25%死于脑卒中急性期,还有少数患者血栓脱落堵塞下肢动脉,引起下肢缺血坏死,而导致截肢。
心房颤动的自我管理
第一,学会自我保健,积极治疗。
房颤患者须加强自我学习,学会自我保健、自我监护和自我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左心房扩大(左心房内径大于45毫米)、心力衰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有房颤家族史等人群及65岁以上老年人都属于房颤高危群体。都应当严格规范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限制饮用浓茶、咖啡、可乐,避免过度紧张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减肥,生活要规律,情绪要稳定。同时要高度重视病因治疗,如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及心脏功能;甲状腺功能亢进者须积极服药或手术治疗甲亢;二尖瓣狭窄伴左心房扩大者须行手术置换人工心脏瓣腆等。
第二,学会自我监护,自我管理。
房颤高危人群及慢性房颤患者须学会自我监护和自我管理,养成每天多摸一摸、数一数自己脉搏的良好习惯。如在吃饭前后、运动前后、晨起睡前及感到心悸、胸闷、气促、乏力时,勤观察一下自己脉搏的快慢及其是否规律,以便早期发现房颤及其他重要心律失常疾病,早期防治,早期受益。
有慢性永久性房颤患者,须定期门诊检查,每1~2个月做一次心电图。患者自己需要准备一副听诊器,学会听一听、数一数自己的心脏搏动,同时另有一人配合数一数脉搏,每次至少数2分钟,计算一下心搏率减去脉搏率,得出“短绌脉”是多少。若心搏率太快,每分钟大于100次,短绌脉太多,每分钟大于20次,都会显著降低心脏搏出血流量,严重影响心脏功能。须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地高辛及B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用量,将心室搏动率调整至每分钟70次左右。若心搏率太快,短绌脉很多,此时测量血压不太准确,可能比实际血压要低。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操作时,须注意放气要慢,使水银柱下降速度缓慢一些,多测量几次血压,求其平均值,避免误差。如果心搏率太慢,每分钟低于50次以下,有可能是用药过度或出现了房室传导阻滞。这都是一些重要病情变化的信息,对评判心脏功能,指导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所以有人说,最好的保健医生是自己,是有一定道理的。
有人研究,懂得自我保健,能进行良好的自我监护和自我管理的慢性房颤患者,心脑血管急症(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发生危险的概率可降低50%以上;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显著高于“健商”较低、不懂得自我监管的慢性房颤患者。
第三,坚持抗凝治疗,预防血栓。
凡是持久性和慢性房颤患者,都需经专科医生评估,若无禁忌证者,大多数均需长期实施抗凝治疗,以预防脑血栓和下肢动脉血栓等并发症。华法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物美价廉的口服抗凝剂,该药历史悠久,已临床应用半个多世纪,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医生们对该药都很熟悉,对其适应证、禁忌证和不良反应了解比较清楚,避免了很多误判误用。只要遵照医嘱服药,达标率可达60%~80%,使脑卒中和肢体栓塞风险降低60%以上。引发大出血的危险,也是可以避免的。不适宜抗凝治疗者,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脑卒中风险30%左右,抗栓效果要比抗凝治疗效果差一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