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四时读书乐》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一首“读书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书的价值、如何读书、读书的人生意义都以寥寥几句,说得清清楚楚。虽然,画面的时代已经不能穿越,但是至少我们油然而生几分感慨。
一则,虽是劝学,这篇课文却没有丝毫读书为做官、读书为光宗耀祖的过时思想,恰恰说出了读书的高雅情趣。它把一年四季都视为读书的好时光,勉励众人乐读,这和我们倡导的全民阅读不谋而合。
二则,过去,读书是一种身份,当时人人享有读书机会,实属民族之奋斗目标;当下,人人读好书,享受优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之方略。
三则,“同学相切磋”,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当时亦有倡导;“师长善教导”,道出了教师是教学和教育的重要向导。
四则,“四时各相宜”,说明读书是四季之事,贵在坚持,莫蹉跎光阴,以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从这点来看,老课本也在传承古训。
五则,“万事书中有”,清楚地道出,此处的读书,非仅仅读了教科书,一定是读百家之言,百科之书;而读书对童叟均不可少。
读书是读前人。前人读更前人的书加实践感悟成了老书,后人读前人的书加实践感悟成了新书,所以书延绵。知识和体验的种子历代发芽开花,果于后人。
读书无禁区,思想无国界,智慧跨世代。普世价值的覆盖没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