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民整体素质有很大提高,社会心态积极健康向上,各种“最美”大量涌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深入人心。但也要注意社会转型带来的一些新的社会心态:一是经济增速和社会快速发展,利益差距容易使不同阶层尤其是困难群体心理上产生被剥夺感;二是焦虑心态蔓延,一些人对社会复杂问题难以应对,产生焦虑、冲动、不安、矛盾等非理性心态;三是社会浮躁心态增多,转型期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利益驱动,让一部分人想用最小的投入、最便捷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利益;四是社会信任感减弱,这在经济、文化、社会、价值领域以及人际交往中都有不同程度表现;五是民众道德水准不一,原有的社会价值体系对人们规范教化功能减弱,有效的价值调控和规范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上述五种社会心态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就有可能随时引发负面情绪,当这些情绪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很容易以情绪化的形式释放出来,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面对这种情况,主流媒体如何有效调整和引导社会心态,成为摆在宣传工作面前的严峻挑战。为此,建议有关单位部门深入研究民众在心态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使媒体的宣传能够更准确、更有针对性地引导社会心理,调控大众心态和规范社会行为。媒体必须先规范自身的心态,不能浮躁。媒体要恪守正确健康的价值观、是非观、美丑观,理直气壮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理直气壮地鞭笞假丑恶。要强化使命感、责任感、神圣感,要为国、为党、为民尽责,凝聚和释放全社会各层面的正能量,不能强化、放大民众的负面心态,不能过度娱乐化。媒体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满足什么,要有明确的价值标准,要旗帜鲜明。
(胡占凡文,摘自2014年第1期《电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