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跃
诗词鉴赏是学生高考中失分相对较多的一道题,学生经常会读不懂,头脑中没有思路。因此,对于诗词鉴赏,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读懂的问题,特别是在考场上,时间有限,在没有任何工具书可借鉴的情况下,快速读懂诗歌显得至关重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理性的思考对诗歌进行审读,让学生掌握一些答题技巧。熟能生巧,久而久之,学生头脑中有明晰的答题思路和方法,进而才能在考试中稳操胜券。为此,我总结了快速答题之四部曲:观题明眼,知人论世,读文归类,看注解惑。
一、观题明眼
古人曾说过:“题者,额也;目者,眼也。”标题好比窗户,仔细审读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揣测到其思想情感,同时为进一步鉴赏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赏鉴诗词即便如此。标题传达的信息很多,它通常涵盖了时令、地点、人物、情感、意趣等。标题往往是作品内容的集中的概括,是诗词的纲,是诗词的眼睛。我们不妨借助标题来举纲张目,由“眼睛”这个窗户来透视诗词的内容。下面我们结合实例看一下标题的作用。
(1)标题展示诗歌的内容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我们初读正文,大都认为诗人描摹湖光山色;但仔细阅读标题后,方知晓,整首诗讲的是作者读书的体会,半亩方塘好比一本书,天光云影指书中蕴藏美妙的风景,源头活水则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思想永葆鲜活。
(2)标题表达诗人的情感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征人长期戍守边疆,转战塞外不能归乡的哀怨之情。四句诗中无一个“怨”字,但怨情自生,字字是“怨”,怨常年频繁调动,怨天天练兵备战,怨驻地寒冷单调。假如不观题目,要马上解读诗人的情感倾向,就非常困难了。
因此,我们要对诗词的标题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鉴赏诗词快速答题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二、知人论世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境况等会在诗歌中有所展现,并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诗歌的主题思想。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陶渊明的恬淡平和,白居易的通俗鲜明,柳永的婉约含蓄。“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创作,也就是把作品与创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终生。他的词作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胸襟。
“知人论世”可帮助我们领悟诗人所处时代的诗歌艺术。我们在鉴赏诗词的时候,不妨高屋建瓴,把诗人回放到大的时代洪流中,力图站在他所处的社会现实的高度来品鉴诗作,探寻诗人所赋予的深刻内涵。
三、读文归类
所谓读“文”,指从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诗歌按照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思妇闺情诗。
诗歌描写的内容不同,所表现的情感也不同。
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辨认,有助于对诗歌情节的把握和情感的领悟。例如,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及别后的思念;边塞征战诗大多表现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咏物言志诗大多借物言志,表现自己高洁的志向和节操;咏史怀古诗大多表现壮志难酬和昔盛今衰的感伤;山水田园诗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四、看注解惑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一般来说,诗词后给出的每一个注释都是解答问题的一把钥匙:有的交代写作背景,揭示本诗的思想内容;有的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的简介作者,提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题;有的解释诗中的晦涩字句,从而有助于对诗歌的解读。例如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有如下注释: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诗后的注释还交代了创作背景,仅“流放途中遇赦”几字可以感知,诗人应该是带着欢快的心情创作此诗的。
作者单位:浙江东阳市湖溪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