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机理和国际经验

2014-04-16 23:33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姜长云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42期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姜长云

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张晓敏

专家评析

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机理和国际经验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姜长云

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张晓敏

获得外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创新效应、文化品牌效应,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基本动因。概括了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国际经验,提出服务业集聚发展是实现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区域服务业体系的整体功能和创新能力之重要依托;服务业集聚发展是培育网络化的服务业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壮大服务业、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力量,也是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的重要载体;服务业集聚区是城镇功能疏解和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也是深化产城融合、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托;区位条件、市场需求、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环境等是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发展的基本原因,但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的影响往往也是举足轻重的。

服务业;集聚发展;集聚区;规划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趋势日趋显著,并日益受到地方政府决策层的重视。在此背景下,剖析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机理,探讨其国际经验,对于引导我国服务业集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外许多学者研究了发展服务业集聚区的重要作用(Keeble & Wilkinson,2000;Nachum & Keeble,1999),并从要素驱动、消费驱动、获得区域声望等角度解释了服务业集聚的形成机理(Scott,2000;Moulaert&Gallouj,Keble,1995;Hoover & Vernon,1959)。随着我国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深化,许多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国际上不同类型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发展的经验。如刘菲(2002)对比分析了纽约第五大道等国际四大商贸集聚区的发展特征;陈颖(2011)和朱怡(2009)研究了世界著名的文化创意集聚区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政府在文化创意集聚区发展初期的推动作用;唐钰、孙有望(2008)研究了国际物流集聚区的建设经验。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服务业集聚区的研究,仍然主要侧重于对某一具体服务业集聚区或特定类型服务业集聚区的分析,对服务业集聚区形成机理和发展经验的综合性研究较为少见。本文将基于前人研究,对服务业集聚区形成机理和发展的国际经验,进行综合性的探讨。

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机理

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机理,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但是,获得外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创新效应、文化品牌效应,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基本动因。所谓聚集经济,也称外部规模经济,一般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空间上集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成本节约。与外部规模经济相关的产业集聚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由同一行业内部的企业集聚,导致行业规模扩大,形成行业内部的外部性;二是由不同行业的企业集聚,导致行业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从而形成行业间的外部性。前者通常简称为地方化经济,后者通常简称为城市化经济。一般而言,普通制造业集聚对规模要求较高,但对差异性要求不高;但知识密集型产业集聚更加依赖于技术溢出,服务业集聚更加依赖于产品差异性(蒋三庚、王曼怡、张杰,2009,第2、4页)。

在企业集聚过程中,知识外部性、中间投入品共享、风险分担、基础设施共享的作用以及其他不可分性的存在,会在产业层面形成规模报酬递增(魏后凯,2011,第31~34页)。大多数服务企业规模较小,通过联合提供服务,可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现代服务业具有知识技术含量高、高度定制、交互性强等特点。在服务业集聚过程中,不同服务企业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渗透与关联。服务业集聚不仅有利于服务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降低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还可以增进优质要素和服务市场的集聚性、信息和技术渠道的畅通性,加快优质要素市场和服务市场网络的形成,以便更好地对接更大范围乃至全球网络的服务需求。

相对于制造业集聚过程,追求学习创新效应和文化品牌效应,在服务业集聚过程中具有更强的重要性。因为相对而言,创新更是服务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活力源泉。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具有高度的顾客导向性,也是分工深化和专业化发展的产物。创新能力及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日益成为决定服务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服务的无形性、服务品的经验品和信任品特征,决定了服务业发展需要更加重视供求双方的交流互动,更加重视在供求主体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植根于所在区域社会文化的联系、信任和协作关系。国外许多研究反复证明,服务业集聚会带来社会文化的接近,促进服务业企业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社会认同,并从非交易的相互依赖中共同获益。一般而言,崇尚合作与交流、鼓励创新创业、倡导诚实守信的区域文化环境,有利于服务业集聚现象的形成。

新经济地理学从供求关联经济性来解释聚集经济,并将市场潜力、自我强化和路径依赖等思想贯穿于对集聚区形成过程的分析。按照新经济地理学的解释,在技术一定的条件下,企业利润是其所选择的区位市场潜力的函数。

有些学者将服务业聚集发展的原因归结为互补共生和相同共生(杨向阳、陈媛,2012,第35页),从而为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动因提供了一种互补性的解释。所谓互补共生,简单地说,即是在服务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跟随产业和配套产业相应发展,有利于提升服务业主导产业乃至服务业集聚区的整体功能。因主导服务业的类型及其与跟随服务业、配套服务业相互关系的不同,在服务业集聚区中,互补共生的相对重要性往往呈现较大差异。所谓相同共生,即通过性质相同的服务业聚集在一起,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前述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均属外部规模经济的内容。

二、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国际经验

(一)服务业集聚发展,是实现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区域服务业体系的整体功能和创新能力之重要依托。

多数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了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服务业集群发展的态势,为获得服务业发展中的外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创造了条件,也为提升服务业发展的学习创新效应、文化品牌效应提供了依托。许多较为成熟的服务业集聚区,一般都具有突出其主导功能的某一类或某一群服务业高端产业。如许多国际著名的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以经营三类商品为主,即在其他地方难以购到的国际精品和名品、本国名牌或本地特色商品、质量优良的大众化商品,不仅商品品种丰富、门类齐全,而且购物环境舒适、便利,注重商品服务上的品牌化、差异化经营和公共服务上的人文关怀。许多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已经实现了由单一购物的初级化市场功能,向集购物、旅游、休闲、娱乐、餐饮乃至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级化市场功能转型。这与其内部商贸流通、旅游、公共服务、高级社区或个人服务业的集群发展,有很大关系。

再从许多大城市的CBD来看,其主导服务业往往是高端金融业、保险业、不动产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相对于所在城市,这些CBD的主导服务业大多在性质和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系所在城市服务业发展的精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时代特征。许多CBD能够成为城市功能的核心区,甚至区域经济发展的中枢,关键原因多在这里。如纽约市绝大多数金融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集聚在曼哈顿地区,形成了以华尔街为中心的金融集聚区和以第五大道为中心的商业集聚区,成为美国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在级差地租和级差收益的作用下,金融、商贸、信息、科技、文化和高端商务办公机构不断向CBD集聚,低端服务业和制造业由于忍受不了较高的土地租金等营商成本纷纷外迁,由此实现了CBD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了CBD服务业的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

许多服务业集聚区高端人才聚集,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完备,且科技、金融、文化等创新要素密集,是服务业乃至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先行区。如许多著名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引领区域创新潮流,并把培育创意阶层作为基础工作。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科技城、英国剑桥的高新园区等世界著名的科技创业集聚区,不仅科技创业人才和私人研究机构密集分布,文化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高频互动;而且支持科技创业的中介服务机构和科技金融服务发达。如在硅谷的成长过程中,科技金融服务有效发挥了投资放大器、企业孵化器、市场筛选器等多重作用,硅谷银行甚至将支持重点确定为技术型和成长型企业。

(二)服务业集聚发展,是培育网络化的服务业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壮大服务业、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撑。

依托主导产业的关联效应和社会网络效应,服务业集聚区往往形成了服务业主导产业、跟随产业、衍生产业、配套产业网络发展的格局。如许多CBD不仅包括公司总部或区域管理中心、金融和专业服务机构,还包括展览及会议、酒店及配套公寓、娱乐及高档零售业等服务机构。区域内文化、艺术氛围浓厚,甚至拥有大量的艺术作品如雕塑作品,经常举办音乐会等活动,为高端服务业人才提供了优良的休闲娱乐和生活服务环境。纽约曼哈顿CBD的功能,不仅取决于高端金融服务业和商业服务业等主导服务业的作用,还与专业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甚至旅游业、房地产业、娱乐业、社会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与主导服务业的集群发展息息相关。

(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力量,也是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的重要载体。

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空间形态,较为集中地体现在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上。从国际经验来看,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引领区域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如大多数服务业集聚区以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业、商贸旅游服务业、物流或供应链管理服务业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人才等智力资源投入,实现了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消费驱动的转变,产业之间融合发展、协同发展的特征更为鲜明。由于服务业的强辐射性和强渗透性,大多数服务业集聚区在推进区域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作用,往往明显超出制造业集聚区。

服务业集聚区通过服务业集聚发展、集群发展和集约发展,提高经济服务化、服务产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往往加快了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协同发展的进程。这不仅为知识、技术和创新要素更好地融入产业发展过程和推进区域经济要素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条件;也为服务业成为产业链、价值链升级和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领航者提供了渠道。如在许多CBD中,高端金融服务业、保险业和不动产服务业为资本要素投入生产过程提供了捷径,高端商务服务业为知识和技术要素投入生产过程提供了桥梁。许多服务业集聚区还通过吸引公司总部和管理中心集聚,进一步增强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功能,成为区域经济的管理中心和控制中心。

基于前文分析,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不仅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和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重要抓手;还通过引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极提供了重要途径。如纽约的曼哈顿以金融业集群发展为主导,拥有国际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纽约外汇市场、纽约货币市场、纽约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中,约1/3以上将总部设在曼哈顿。纽约的第五大道已成为纽约市商业中心、居住中心、文化中心和旅游中心。纽约克服务业集聚区成为美国重要的金融保险业服务中心,与曼哈顿服务业强大的辐射能力密切相关。

(四)服务业集聚区是城镇功能疏解和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也是深化产城融合、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托。

在许多城市,随着服务业占GDP比重的提升,现代服务业越来越成为城市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其中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往往是提升城市功能的主要载体,也是凸显城市形象的亮点所在。早期的服务业集聚区多为以流通功能为主的商贸服务业集聚区。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服务业集聚区呈现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格局。以CBD为例,公司总部、金融中心和专业化生产服务成为其三大主要功能。除一些综合性的服务业集聚区外,还有各具特色的专业服务集聚区。如金融服务业集聚区、商贸服务业集聚区、文化创意服务业集聚区、科技创业集聚区、物流集聚区和服务外包集聚区等。这些服务业集聚区引领着城市功能转型升级的方向,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强化城市特色和活力的重要依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城市群越来越成为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服务业成为增强城市之间有机联系的纽带,也是深化区域分工协作的依托。区域中心城市密集的人口和智力优势、较为完善的信息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同区域内外广泛的经济社会联系,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提供了载体。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又为增强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特色提供了重要依托。由中心城市、门户城市及其腹地组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区域”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基本单元。位居中心城市或门户城市的服务业集聚区,由于产业关联度强、服务网络化和交易集约化程度高,加之有更好的条件实现资源和设施共享,往往成为提升城市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的“点睛”之笔,也是城市面向区域、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发展的核心。中心城市、门户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城市之间的优势互补效应,也主要来自以服务业集聚区为代表的城市服务业发展。如伦敦金融服务业集聚区不仅突出了现代中心城市的管理决策、金融控制和要素集聚功能,还重视产业集群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凸显其综合功能和生态功能。

许多服务业集聚区依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联动,通过服务业集聚发展带动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和产城融合,成为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功能转型的“推动器”和高层次城市疏解功能的“接力棒”。有些服务业集聚区依托旧城改造和临近大城市的辐射,优化了城市空间格局。如伦敦道克兰位居伦敦市区向东3公里,占地面积8.5平方公里,1980年前还是一个旧城,在道克兰重建计划的支持下,建设了地铁和轻轨,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继伦敦市区、威斯敏斯特之后的第三个商务中心区,拥有众多高层写字楼,花旗银行等世界知名金融机构和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商务服务机构成为其主导租户。由于地处伦敦中心区外围,土地、建设等成本低于市区,又不受旧城保护限制,因而道克兰地区写字楼的租金低于市区,适宜成为大面积的总部办公场所。又如许多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是与旧城改造和城市空间转化结合进行,甚至是为了挽救因传统工业衰落而转向萧条的城市中心发达区而发展起来的。还有一些城市将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同建设创意城市相结合,或将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同发展文化旅游结合起来,促进城市景观和空间结构从公共文化空间向文化经济空间转型,或从工业生产空间向文化消费空间转型,提升了城市的文化魅力、经济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洛杉矶的好莱坞电影城。许多运作成功的物流服务业集聚区,一个重要经验是重视集聚区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协调。

(五)区位条件、市场需求、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环境等是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发展的基本原因,但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的影响往往也是举足轻重的。

无论何种类型的服务业集聚区,其形成发展都需要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环境和领军人才、专业人才等人力资源供给。如许多文化创意服务业集聚区,其区位选择往往是城市转型和复兴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开始阶段一般选择在大都市的旧仓库、旧工厂和内城等贫民区。这些地区往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居于破旧的内城地区或CBD边缘。中心城区的房价上涨,驱使文化创意服务企业或潜在的创业者向这些地区集聚。这些地区往往处于政府监管的盲区,容易形成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有利于降低文化创意服务业发展的成本和风险,激发企业或创业者的发展潜能。待文化创意服务业集聚区初具规模且达到一定临界点后,容易形成自增强机制,不断提升其外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创新效应、文化品牌效应。许多地方政府推动文化创意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通过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改善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环境和人力资源供给,可能加速文化创意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进程。但如果脱离良好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环境和人力资源供给,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很可能归于失败;甚至在1个耀眼的成功集聚区之后,有99个失败的集聚区“故事”作为支撑。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进,可能会改变特定地区发展服务业的成本大小和成本结构,也有利于拓展该地区发展服务业的腹地经济空间和需求规模,但无法根本消除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对服务业集聚区区位选择的影响。影响服务业集聚区选择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环境,不仅包括区域交通和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还包括区域文化环境、诚信环境、市场制度、政策环境等及其开放、包容情况。即令是在嵌入型或规生型服务业集聚区中,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环境和人力资源供给的影响也是重要的,甚至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对嵌入型或规生型服务业集聚区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围绕提升这些方面的比较优势做文章。如纽约克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发展,得益于以下良好的区位条件:距离纽约蔓哈顿仅14公里,是纽约大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利用纽约强大的经济辐射;纽约克拥有美国重要的国际机场和集装箱港口,便利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于扩大其金融服务需求;纽约克发达的高等教育和完善的医疗、文体和娱乐等公共文化设施,也为其发展金融保险业总部经济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保障和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活服务环境。东京品川商务集聚区能够有效吸引企业总部机构和高级商务服务业进驻,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价格和商务运行成本较低。在那里,完善的商务配套设施和优良的办公空间环境,也为总部企业的集聚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自发形成的服务业集聚区在其形成发展甚至较为成熟以后,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对其功能转型和发展方向也会形成重要影响。如纽约曼哈顿最先是美国东北部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和贸易港。在此基础上,活跃的商品交易带动了金融业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蒋三庚,2007,第228页)。但在曼哈顿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也是清晰可见的。如为了解决曼哈顿CBD产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纽约市政府修建了穿越市中心的地铁,在西部建立了许多办公楼、住宅楼和展览中心,颁布了曼哈顿南部规划,支持在岛南建成了宽阔的环型高速公路、世界贸易中心和公寓、办公楼等。

嵌入型服务业集聚区主要通过外来服务业企业的进入带动形成。规生型服务业集聚区主要依据政府规划培育而成。在嵌入型特别是规生型服务业集聚区中,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更是集聚区由可能变成现实的重要激发因素。在这些集聚区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引导往往基于规划目标,采取税费优惠、提供资金和市场开发支持等措施,引导服务企业进入。如金融、软件、科技服务等资金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区。日本筑波科学城、韩国的大德科技园、印度的班加罗尔都是在政府主导下建立的。在许多规生型服务业集聚区,政府往往基于特定的规划目标,建立政策性壁垒,以限制特定对象的区位和活动范围,形成制度落差收益,借此吸引相关服务业企业进入。因此,国际上运作较为成功的物流集聚区,往往把统一规划布局、重视选址和物流企业甄别、加强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放在突出地位。

许多服务业集聚区较为成熟后,政府适时的规划和政策引导,还为其产业和功能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依托。如伦敦金融服务业集聚区在政府引导下,形成了产业块状发展格局,城市中心、内城区和郊外新兴商务区呈多点发展模式。鉴于商务活动集中引起了办公区对居住社区的不断侵蚀,为保证公共利益和公共环境不受高强度、高密度开发破坏的影响,也为了不影响伦敦金融业发展,伦敦市政府一度通过行政手段引导伦敦商务区布局,通过限制性分区战略将商务活动限制在伦敦城和西敏寺等单纯的CBD内,导致伦敦在吸引全球私人资本投资方面处于比较劣势。为满足金融业发展对商务办公区迅速扩张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伦敦市政府在以泰晤士河码头城市更新为代表的新城市化中心区,规划建设了伦敦第二个中央商务区。

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对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作用,往往表现为根据服务业集聚区发展阶段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支持政策,包括完善公共设施、搭建服务平台、加强软环境建设,提升资源、信息和要素共享体系等,影响服务业集聚区的要素集聚、区位条件、市场需求和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集聚区的文化根植性和创新环境。如德国汉堡明确了“以港兴市”的城市转型基调后,制订了港口物流集聚区发展、经济发展和城市重建三个具有层次性的分阶段发展计划。巴黎拉德芳斯副中心服务业集聚区在开发早期就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和规划机制,成立了具有较强政府色彩和综合性职能的开发公司(EPAD),兼顾了政府在区域规划中的主导权和EPAD在土地收购、基础设施建设与出售方面的自主权,有效协调了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政府利益与居民利益的关系。

[1]刘菲:《国外著名商业街比较与分析》,载于《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2]陈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境对创意产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研究》,东华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

[3]朱怡:《政府在发展创意中的作用——以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4]汤珏、孙有望:《国外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与发展的经验与借鉴》,载于《中外物流》2008年第1期。

[5]蒋三庚、王曼怡、张杰:《中央商务区现代服务业集聚路径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修订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

[7]杨向阳、陈媛:《中国服务业集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Keeble, Wilkinson ,ed. High-technology clusters, networking and collective learning in Europe[J]. Ashgate Adlershot. 2000(a): 1-20.

[9]Scott,A.J..From Silicon Valley to Hollywoo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ultimedia industrial in California in Braczyk, H.J.,etal.eds Regional innovation[J]. Theory Culture and Soeiety.2000(17):1-33.

[10]Nachum, L ,Keeble, D..Neo-Marshallian nodes, global networks and firm competitiveness. The media cluster of central London, ESRC center for Business Research[C].,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working Paper,1999: 154.

[11]Moulaert, Gsllouj. The locational geography of advanced producer firms: the limits of economies of agglomeration[J]. The Geography of services Frank Case London.1993:91-106.

[12]Edgar Hoover, Raymond Vernon. Anatomy of a metropolis: The changing distribution of People and jobs within the New York metropolitan region[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9.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参阅了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毕斗斗副教授为姜长云主持的课题“服务业集聚发展方式及推进措施研究”撰写的专题研究报告,但本文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服务业发展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健康服务业:更多关注这个板块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中介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