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馆设计

2014-04-16 21:05周启辉
建筑与预算 2014年3期
关键词:体育馆流线人流

周启辉

(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05)

0 引言

当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体育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体育运动越发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尤其是青少年。因此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关系着国家青少年的身体发展,心理发展,智力发展,更能提高学生的拼搏精神和未来步入社会的竞争力,从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体育馆是可提供室内比赛和锻炼的大型建筑。按体育规模可分为大、中、小型,一般按观众席位多少划分,中国现把观众席超过8000个的称为大型体育馆,少于3000个的称为小型体育馆,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中型体育馆。

体育馆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及疏散。2,平面功能布局。3,屋顶结构。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高校体育馆的建设几乎是空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等院校的投入逐步加大,高校体育馆的建设投资渠道由单一制走向多元化,高校体育馆的建设数量和规模也在提高和扩大。在体育类建筑场馆逐步走向产业化、社会化的今天,高校体育馆的建设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

1 体育建筑发展历程

1.1 国外体育建筑的发展

体育运动会主要起源于古希腊,为了举行宗教仪式及满足观赏需求而举行人与兽、人与人对抗格斗的各种文体活动。遗留至今完整的古代体育设施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古罗马时期(公元67-81年)修建的罗马考罗索姆竞技场。该场可容纳观众5万人,建筑平面长轴188 m,短轴156m,场地长轴86m,短轴54m,建筑高度48.5m,包括60排观众席,疏散通道80个,采用劵柱式技术。建筑技术水平之高,工程难度之大实属少见,是罗马时期的经典代表作。

奥运会源于公元前776年,1894年法国人顾拜旦倡议发起,1896年4月5日至11月14日在希腊雅典举行了首届现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当时奥利匹克的运动设施是围绕宙斯神庙逐步形成的。庙中原来供奉着出自雅典雕刻家菲迪亚斯之手的宙斯神像。由于菲迪亚斯使用了大量黄金和象牙,神像金碧辉煌,被地中海周边地区的居民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但是后来由于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胜利,宙斯崇拜活动被迫取缔。此外,遗址中还包括不同时期修建的附属建筑,如迎宾大厅、宙斯妹妹和妻子天后赫拉庙、雕刻家菲迪亚斯的作坊、长方形体育场等公共设施。

由于欧洲中世纪时期神权地位至高无上,而且当时的教皇极力抵制体育运动,那个时期的体育建筑发展速度十分缓慢。直到十七世纪初,欧洲第一个体育馆才在德国人弗路雅恩倡导的体操运动中建造起来了。十九世纪末,在1896年举办了近代奥运会以后,欧美各国体育建筑的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2 中国体育建筑的发展

在我国的体育建筑历史上,唐代以后的宫殿、禁苑里都备有打球场或体育建筑,如唐代长安宫城内的球场亭西苑的梨园,大明宫里的东内苑骨池(把池填为球场)等。另外,宋朝的便殿、宝津楼、元朝的常武殿、明朝的东苑都可以打马球。

在旧中国,由于我国长期的封建统治,尤其是经历了鸦片战争,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以后,举国颓废,国力堪忧,体育事业也随之将要瓦解。解放前全国为数不多的几座体育馆,总容量不过2万席。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也得到迅猛发展。1981年至1995年15年间共新建体育场馆设施403347个,每年平均增加 2689O个。各个城市陆陆续续建设了一批体育设施,为竞技体育和国民健身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而且这些场馆的方案设计也日新月异,材料,设备,工艺也在逐渐发展和进步,这些成绩也促使我国体育设施建设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

另外,作为国家间友好访问的象征,我国体育建筑部门还在亚非拉美及南太平洋地区的3O多个国家援建了5O多个体育场馆,大力帮助和推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事业的发展。

1.3 体育建筑的发展趋势

由于城市设计规划的日趋现代和完善,体育场馆的规划布局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和持续发展策略,在修建场馆的工艺,材料的选择慢慢融入可再生自资源;

注重人类的感官感受,向高技术的运用与高度的适应性方向发展;

满足各个功能的需要,复杂功能与简单功能相结合或分化,形成新的建筑类型的搭配;

更加适应信息化社会,不断采用最新的新闻媒体与信息技术以适应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要求。

2 高校体育馆的体现

2.1 人性化设计构筑和谐社会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人性化设计”开始成为当今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并逐渐成为设计界引人注目的亮点,由于科技的进步,社会素质的提高,大众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不光停留在表面的使用功能上,感官上的享受也逐渐在提高。在这种大形势下,人性化设计不仅满足了产品的功能性,也满足了大众的心理需求。人性化设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人文本,强调人是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性化设计主张人与物的完美结合。使得设计水准又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而且人性化设计还体现在民族传统,人文关怀,宗教文化等层面。

2.2 绿色建筑——现代建筑的设计趋势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中的“绿色”,并不是指表面上的的楼体绿化、建筑环境设计,而是代表一种理念或象征,宗旨为建筑对环境不造成危害,还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在不破坏环境的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能能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日常使用时尽可能减少机械采暖和空调的使用。在设计风冷系统时充分考虑自然通风,总体布局和平面摆布也要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材料的选择中,注意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尽可能采用可再生资源。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注重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安全健康,减少对人体的危害。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湿度相协调,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2.3 高校的多样化使用要求

高校体育建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是它是学校体育教学、文体活动的特定场所。由于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高校师生,因此具有定期性、集中性等特点,既要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又要满足竞技比赛的要求,同时还兼有举办大型集会活动的任务。可见,学校体育馆建成综合多功能场馆才能满足实际的功能需要。

体育馆空间的灵活和多功能使用已经成为目前建设体育馆所提出的必要条件,无论是中小型还是大型体育馆都对多功能使用有较强的要求,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以上两点。

3 高校体育馆景观与欧式园林

3.1 欧式园林的特点

人们习惯将古罗马、古希腊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中国、日本、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建筑体系视为东方建筑,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成为西方古典园林,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文化氛围,社会形态,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因而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3.2 欧式园林与体育馆建筑的结合

体育馆一般都设计有端庄雄伟的气势,均衡统一的布局,而欧式园林正能体现这一特点。局部采用中式园林,丰富空间环境。达到中西结合,整体局部的统一。

4 体育馆平面视线设计

4.1 视线设计基本要求

通视——观众视线不应被物体遮挡,也不应彼此遮挡,视线畅通无阻,看得见观赏对象。

明视——坐席处于可见视距之内,能看清楚观赏对象。

真实——看得真实,防止出现过大透视变形引起视觉失真。

舒适——观众席视野以不超过场地范围和无须扭身转头为好,取得舒适的观赏效果。

4.2 视线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明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视距、识别尺度和视点的选择。

第二,真实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坐席相对于场地所处的方位角和高度角。

第三舒适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坐席的水平和竖向视野角。

5 体育馆防火与疏散设计

高校体育馆的人流与社会体育馆略有不同,社会体育馆比较重视比赛时的人流集散和不同人员的分流,而高校体育馆不但要设计比赛时的人流流线,还要考虑平时上课、训练和课后活动的人流流线。社会体育馆的人流为:观众人流、贵宾人流、运动员人流、或演出人员人流和后勤人员人流;高校体育馆的人流在比赛时和社会体育馆的人流基本相同,只是一方面观众为学生,另一方面贵宾流线和运动员流线相对次要。高校体育馆位于校园内部,除了上下课人流高峰期之外,干道上的交通量在平时也比较少。不过,学校内的道路一般宽度较小,疏散能力有限,所以设计交通流线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建设用地周围的道路状况,合理利用各通道的疏散能力,保证交通顺畅。另外,由于高校体育馆训练馆和活动室是大量性任务,所以解决好学生活动流线也是比较重要的。

一般来说高校体育馆比赛时的进入方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只设置一个主进入方向,学生、贵宾、运动员都从一个方向进入;另一种是进行分流,学生一个进入方向,贵宾和运动员一个进入方向。前一种使用于基地紧张,或者体育馆规模较小、人流较少的情况;近几年,高校大量扩招,在校学生数量大增,高校综合体育馆 规模应在2500至4000人左右,才能在一段时期内满足各高校的需要。这么大的人流,只设置一个进入方向比较容易造成拥挤,所以在多数情况下采用第二种方式——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入口,我认为这种方式比较合适。两个进入方向,一个为学生主进入方向,并利用时间差作为学生的辅助进入方向,因为贵宾、运动员的数量相对较少,进馆也需要时间比较短,而且可以通过竖向交通分流,减少学生对他们的干扰。

高校体育馆训练、活动流线的进入方向也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同样是只设置一个主进入方向,由于训练、活动时人流相对较少,而且存在时间上的差异,所以一个进入方向完全可以满足需要,这种方式使用于集中布置活动场地的体育馆;第二种是多方向进入,采用这种方式有两种可能:一个是体育馆比较独立,周边开敞,并且人流从多个方向前来训练和活动,另一个是体育馆为散式布局,体育馆有多个活动场地。

对于多数高校,一般划分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体育中心区,集中设置各种体育设施,综合体育馆用地不会过于紧张也不会过于宽松,综合考虑比赛和训练、活动的需要,设置两个进入方向对两种使用功能都比较适用,更多的进入方向只会增加管理难度。

入馆后的流线设计体育馆的交通设计,这里只做概念性的讨论,介绍一种常见的组织方式,对于容纳8000人的高校综合体育馆,观众席肯定是四边布置。所以在比赛时,观众人流进入体育馆后首先会进入一个环形的交通组织系统,可能是环状室外平台也可能是几个门厅配合的交通系统,体育馆就必须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众进入方向。对于贵宾来说,进入体育馆之后,有专门的休息区或者休息房间,坐席一般设置在主席台,流线简单,尽量避免干扰就可以了。运动员与贵宾的情况相似,也不必设置复杂的流线。

在训练和活动时,主要人流处于一个和比赛观众人流不同的层面内——活动室层,这个平面一般是观众席的削面,设置各种活动室。由于中心包裹着中心场地,各种活动室只能沿周边设置,或者布置在场地的下一层,所以这个层面也需要一个环形或者接近环形交通系统以组织公众活动内容,方便学生在不同活动项目中选择。

所以,体育馆的水平交通、比赛和训练、活动各需要一个环形的交通系统。当然在具体设计时,可以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1]梅季魁.《现代体育馆建筑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葛如亮.《体育建筑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金广君.《图解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5]庄惟敏.《建筑策划导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6]张钦南.《建筑设计方法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体育馆流线人流
既有体育馆场地扩声系统提升改造
几何映射
迷宫弯弯绕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体育馆的考验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无痛人流危害多,是保是流不要拖
任意夹角交叉封闭边界内平面流线计算及应用
超导可视联合卡前列甲酯用于早早孕无痛人流术的效果观察
浅谈PAC对人工流产术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