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妮/兰州理工大学图书馆
书刊病源载体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及防治
李红妮/兰州理工大学图书馆
现代社会中病原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作为知识传播机构的图书馆,由于存在大量的陈旧书刊,加上阅览环境的现实情况,就为病原体的存留和传播提供了现实条件,故此,现代图书馆应重视公共卫生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病通过图书流通进行传染,维护师生的身体健看。
病源载体;图书资料;传播;措施
大学图书馆的各类图书资料作为师生的共享知识资源,在不同身体健康状况的人员之间进行轮流接触,势必造成书刊上携带不同种类的病源微生物,加之现在一些学生有时不太注意个人卫生,书刊的阅览和翻动时,没有卫生保健意识,这种情况下,一些陈旧书刊、报纸就成为病毒传播载体。因此,在高校图书馆公共场所,书刊病原载体对各类读者的身体健康所造成的隐形伤害不容忽视。
有关资料报道,一张32开的旧书页上有各种细菌150万个(其中霉菌数占95%以上);一张旧报纸上附有结核、白喉、肝炎、肠炎等传染病毒及寄生虫20多种。著名病菌学家黄忠琴等按图书借阅次数分层随机抽样进行细菌培养,发现其阳性率的高低、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污染程度与借阅率呈正比关系,因此可知书刊可以带菌,其最大的危害是导致疾病传播。
1.新发传染病(SARS)的特点。
由于一些病毒的发生具有突然性、传播性强、危害性极大等特征,增加了现代疾病防御体系的压力。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在一定的环境中、或借助于一定的传播媒介,就随时有可能跨物种在人类中传播。图书馆由于人流密集、书籍众多、书刊陈旧、通风效果不佳、书刊流通频繁等特征,就成为病原体容易传播的公共场合。
2.经典传染病(肺结核、肝炎等)的继续存在。经典传染病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结核病,目前对多重耐药结核病尚无对策。虽然各个国家的医疗卫生机构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预防和治疗后,传统的一些传染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随之又出现新的传染性病原体,比如艾滋病、结核、丙型肝炎、禽流感、甲流、非典等等,这些病毒随时就会发生,潜伏期长,很难控制,有的疾病治疗性疫苗一直没能研制出来,部分疾病耐药性增强,这些不断增加的情况都对高校图书馆预防感染性疾病通过书刊传播提出了新课题。
3.动物感染病毒(禽流感等)的危害。最近有学者统计,当今人与动物可共同感染的病原体有细菌、立克次体、真菌、蠕虫、原虫及病毒和阮毒体等共868种,而目前国内文献已经证明的人与动物共同感染病原体仅为29种。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目前对人类最大的威胁,当前广受关注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虽然具备了足够的致病力,目前又出现了新的致命性病毒H7N9,前段时间在苏浙沪一带持续很长时间,并且出现死亡案例,这在社会上一度引起极度恐慌,这种病毒缺乏有效治疗措施,只能通过预防来控制,这也给图书情报机构的公共卫生工作敲响了警钟。
4.各类传染性病源体的传播途径。
(1)纸质传播。图书用纸的制作过程中,并没经过严格的消毒,一些病原体就存留在这些纸张上,然后转移到书刊报纸之中。现代造纸多以硫酸铝为施胶沉淀物,用来防止油墨渗开和纸面上出现墨水痕迹[5]。
(2)空气传播。图书情报机构处于防火防盗的考虑,室内都比较密集,空气不新鲜,加之人流量很大,书刊中存留的病原体很难通过开窗通风、高温、阳光暴晒等方式进行杀灭,反而会在空气中流通。
(3)部分读者不健康的行为方式。部分读者没有公共安全意识,也缺乏相应的卫生习惯,这样图书就在流通的过程中,把一些潜伏的病原体就传染给一些易感人群,病毒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发生后才会感觉到它的危害性,这样传染病以书刊为载体将细菌、病毒传染给健康人,直接危害广大读者的健康。
1.切断图书资料初次污染源。造纸原料(纸浆、水)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造纸、印刷、图书印刷、装订、出版、发行等环节也要实行无菌操作,把长效消毒剂或缓慢释放消毒剂应用到造纸工序之中,确保新书在流通前就不携带任何细菌。
2.规范图书资料制版加工过程的工艺规程。图书在运输、搬运、储存等过程中,也会被病毒侵入,故此,相关工作人员应注意各个程序的杀毒工作,勤洗手,穿上无菌工作服戴无菌手套进行工作,保证图书加工的安全清洁。
3.保持图书阅览环境的干净卫生。清洁的环境会有效降低病毒的传播情况,公共场合的阅览室更应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制定相关的卫生工作制度。具体而言,馆藏区和阅览区应勤通风,还应具备一定的光线效果,温度湿度都应适宜,书库温度一般保持在10℃~18℃,相对湿度在50%~60%间为宜;清扫地面要“湿扫”,以避免尘土飞扬污染图书;每个库房应配备吸尘器,经常吸取图书、书架上的灰尘。
4.规范相关卫生工作制度。图书馆是文明机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散地,更是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传播机构,图书馆不应成为病毒的诞生源头,为此,作为现代知识殿堂的图书情报机构应规范相关卫生工作制度,积极开展卫生防疫宣传工作和建立必要的消毒制度,在阅览室张贴有关卫生宣传标语、漫画,提升公共卫生意识,约束不卫生的行为方式的发生,更是对一些患病读者的友情提示。
5.引进数字化管理技术,避免图书污染。
科技的发展为病毒的防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式,对图书馆而言,纸质图书和文献资料便于病原体存留,但转化为数字文献后,病原体就失去了一些存留空间,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的传播机率,体可以提高文献的利用率,还可使图书尽可能的减少流通污染和自然污染,有利用读者阅读卫生,同时对于促进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网上共享也意义深远。
6.提高大学生预防书刊间接传播疾病意识,自觉保护图书资料的整洁。
第一,要转变思想观念,要高度认识预防感染性疾病通书刊传播的重要性。既要克服怕传染的恐惧思想,树立敬业献身精神,又要把不怕感染的敢字精神同讲预防、讲保健的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增强预防保健意识的预见性;既要改善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又要转变健康的消费观念,增加健康投资,增强个人体质;第二,不定期开展书刊借阅过程中传播性疾病对自身健康的影响知识讲座,让大学生们从思想上认识到保护图书资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全校范围内自上而下形成图书资料健康保护行。
[1]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公路工程国际招标文件范本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
[2]于思庶,黄丰,潘亮,等。当今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分类 [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22:485-492.
[3]Li W,Zhang C,Sui S,et al,Receptor and viral determinants of SARS-coronavims adaptation to human ACE2[J]. EMBOJ,2005,24:1634-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j077-95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