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晓仕/西安体育学院
浅析我国体育思想滞后的原因
薄晓仕/西安体育学院
我国学校体育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步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漏洞及不足。归根到底是传统的学校体育发展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与运动需求。从政策制定方面,给予学校体育的保障力度显然存在很大不足,是导致学校体育发展受阻的关键因素。另外,一些诸如“耻于武大夫”,“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等传统的体育认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推进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学校体育;思想意识;原因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都逐渐步入了正规,尤其是竞技体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出现了与社会发展不和谐的一面。三种体育的分配比重出现了严重失衡,导致学校体育被忽视。学校体育不仅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民健身的基础,它作为体育和教育的结合点,更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体育现行发展状况的研究,探索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研究对象:我国体育发展现状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
1.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的内涵。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体育转轨的最佳时期到了”应“转到全民健身的方向上去”。“正如经济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一样,体育也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这种转变,并不是不要竞技体育,放弃奥运金牌,而是要在保持竞技体育优势的前提下,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加强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2]
学校体育发展方式在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是指那些驱动学校体育演化与进步的各种要素的不同组合,均可称之为学校体育发展的一种方式。我国的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经历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形势要求,由“自然体育”和“军国体育”等形式,逐步发展到后来的复杂的,多元的学校体育发展方式。学校体育的改革,实质上是一种“扬弃”。本文认为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的改革可以从三个角度概括,即学校体育思想意识,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
2.我国学校体育思想意识滞后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确实存在着多种思想交织在一起的局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缺乏中国学校体育特色。这种局面对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起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促使我国学校体育吸收了当代世界先进的学校体育发展理念,具有世界性、民族性兼有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指导思想多样和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中国学校体育自身创新理论的能力不强,不少观点缺乏基本理论支撑,经不起推敲,难以形成系统地思想;二是在引进国外学校体育思想时,缺乏对这种思想产生背景及内涵的深入理解,只追求表面现象,生命力不强;三是在借鉴国外先进学校体育思想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够,甚至忽视了某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内涵。[5]要解决以上问题,本文认为应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思想体系。
(1)教学中缺乏人文关怀。学校体育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的教育活动,既然是教育活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应该成为一切教育活动或理论制度的依据和出发点。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特殊的发展史,学校体育的工具色彩一直非常浓厚,再加上“唯科学主义”的冲击,“生物体育观”一直统领了我国学校体育至今,其结果就造成了体育课娱乐性、趣味性的缺乏,是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狭窄单一,内容方法枯燥无味,教学中缺乏感情的交流,缺乏对学生的关怀。这些彰显了在学校体育中注入人文关怀的必要性。[3]
(2)传统学校体育的观念对体育的游离。我国历史上确实存在重文轻武的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崇文抑武的价值观逐渐成为主流价值观,并持续影响着中国社会,宋、明以后更是出现了“羞于武夫齿”的文化现象,文弱之风盛行,正如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国力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这种重文轻武的思想在现代化、城市化的背景下似乎有它进一步生存的理由。[4]
受传统思想余孽的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也存在不足。笔者在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参加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存在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学生偏爱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而忽视体育的综合素质。绝大部分男同学喜欢篮球,因此,篮球成为学生主要的活动形式。该校体育教师介绍:“要让他们喜欢体育课必须让他们打篮球,而且还必须是自己玩儿。”笔者通过调查访问,在调查的114位学生中有48位同学认为体育课应该自由活动或者以自由活动为主,11位同学放弃回答。经过思考研究,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现象归结于一个原因:学生没有把体育课当作课堂。他们认为体育课不是课!可见古老的“放羊式教学”已经严重影响了现在的体育教学秩序。
(3)体育教师的尴尬与矛盾。受考试、升学制度的影响,体育一直得不到学校领导,家长及社会的重视。体育教师在职称评聘、待遇、评优和奖评等方面确实存在被不公平对待的问题: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往往被打折,甚至有的是其他教师的一半;体育教师在职称评聘以及评优、评奖时往往被作为“小三科”而旁落;有些学校为教师配备手提电脑时,体育教师成了被遗忘的对象等等。
[1]张宏.当代中国体育社会分层理论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6-7.
[2]人民时评.体育也需要转变发展方式[N].人民网-人民日报.2009-10-20.
[3]鲁娜娜.人文关怀视角下的学校体育改革之路 [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2:151-153.
[4]潘绍伟.关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两种危险”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1,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