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康 李永顺
(澄江县农业局,云南澄江652500)
澄江县地处滇中,属玉溪市管辖,距省城昆明52km,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 11.9 ~17.5℃,境内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鱇浪白鱼(Anabarilius sgrahami(Regan)),又名抗浪鱼,属鲤形目,鲤科,白鱼属,是抚仙湖特有土著鱼类,它以独特的鱼性、鲜美的风味和古老的“车水捕鱼”极负盛名。上世纪90年代至今,由于滥捕、外来鱼种的影响等原因,抗浪鱼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为恢复抗浪鱼种群数量,加快推进抗浪鱼产业化发展,从2000年开始,澄江县农业局水产站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在澄江海口养殖场对野生抗浪鱼进行驯养,经过多年的研究,抗浪鱼流水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在海口镇河谷地带,已发展连片的抗浪鱼流水养殖鱼池150×667m2,年产商品抗浪鱼15 t,经济效益可观。现将抚仙湖抗浪鱼流水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养殖场要求引水、排水方便,水量充足,便于实施流水养殖。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水温适宜,pH值7.0~8.0。最好为地下水、泉水和水库底排水。
充分利用溪边的田、滩、地建设养殖鱼池。根据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开挖鱼池,分别建造产卵池、孵化池、亲(成)鱼池、苗种池等。鱼池面积依据流水量的大小而定,一般为15~50m2。鱼池深度以水位能达1~1.5m为宜。池埂用石块或水泥砌筑,一般无斜坡,其高度应超过最高水位0.2m以上。池底用小鹅卵石、沙石铺设或硬化。鱼池边角设进水口和出水口,一般进水口位置与最高水位持平或略高出最高水位,出水口设在鱼池底部,以便于排污和放水管理。进、出水口设置拦鱼罩。
放养前15d左右,须对养殖池进行清洗消毒。首先注水刷洗鱼池内的污物,然后排干池水,曝晒鱼池5d左右。再加入清水,水位达20cm时,截断水源,用0.3kg/m2的生石灰或20g/m2的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2d后鱼池加满水,24h后再全部放干,再次加清水洗净鱼池。根据不同的养殖需求加适量的清水,7d左右即可放养抗浪鱼种。
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长13~15cm,18月龄以上,尾重20g以上。放养密度一般为10~12尾/m2。放养前须用浓度为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5min之后再投放下池。流水速度控制0.1~0.2m/s为宜。流速随着季节和水温变化进行调节,一般春季缓流,夏季急流,秋季缓流,冬季微流。
亲鱼饲料投喂以0.5~0.8mm的配合饲料为主,适当加喂红虫(水蚯蚓)。每天投喂2次,饲料要求新鲜、不变质,日投饲量为鱼体体重的3% ~5%,以1~2h内吃完为宜。
日常防止鱼类外逃和缺氧浮头。一是经常检查进、出水口的拦鱼栅是否损坏,汛期做好防洪工作;二是及时清除上游漂来的杂物,防止进水口闭塞,保持流水畅通,并经常清除池内残饵,保持水质清鲜。每天巡池,观察水质、水温变化和流水量以及鱼的活动情况。建立养殖档案,包括放养、数量、投饲、用药、水温等记录。
性成熟抗浪鱼有生殖洄游习性,在4-9月繁殖季节,亲鱼喜欢洄游到溪流及溶洞附近的湖岸浅滩产卵。自然繁殖时须满足其产卵的生态条件。
4.1.1 孵化池和育苗池的准备
清理检查孵化池和育苗池进出水管是否完好,接头是否漏水,喷水是否正常。清洗消毒,加水1m左右。提前做好产卵床,就地取材,可用耐浸泡耐腐蚀的塑料线将棕片一片接一片垂直穿在一起,片与片之间保持3cm的间距。每条产卵床穿成1~1.2m即可,用18~20片棕片,穿好后的产卵床两头留足够长度的线以方便固定。如没有棕片可现采云南本地树种清香树枝条(连叶)或蕨类植物(香把)代替。
4.1.2 自然产卵
3月初将亲鱼放入育苗池饲养,加大水流量,水流速控制0.2~0.3m/s,模仿洄游场所。当气温上升到21℃,水温上升到18℃以上时,亲鱼在敞水区开始集群追逐,雌雄鱼性腺进一步发育成熟。
在育苗池进水口一边放入2~3条产卵床,入水5~7cm以下,两头固定在鱼池边。当气温上升到23℃,水温上升到21℃以上时,亲鱼性腺发育成熟,这时会游向进水口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发情时亲鱼上浮水面逆水流游动,雌鱼在前、雄鱼在后,雄鱼时而用头部顶撞雌鱼的腹部。发情达到高潮时,游动速度加快,雄鱼紧追不舍,当雌鱼与雄鱼并行出现在产卵床之间,雌、雄亲鱼头朝下,尾朝上,尾鳍不停地扑打水面,开始产卵并受精。受精卵随即下沉粘附在棕片上,吸水膨胀。每一批次的产卵活动持续时间3d,然后再过7d,下一批产卵亲鱼会再次产卵,即渔民所说的“来三去七”。注意因气候变化而发生提前或延后的情形。
抗浪鱼可采用带水授精,即用一个大口浅底盆,盛放深1/2的晾晒过的清洁水,并放1~2块棕片,令其漂在水下部。然后左右两手在水中各提成熟亲鱼,让它们泄殖孔相对,并以大拇指轻轻挤压雄性亲鱼腹部,挤出乳白色精液,同时,轻轻挤压雌性亲鱼腹部,挤出成熟的鱼卵。精子与卵子在水中完成受精过程,这时的受精卵会立刻粘附在棕片上。为了保证受精卵正常孵化,棕片黏附的鱼卵不能过厚,并且应该立即把黏附鱼卵的棕片,移入孵化池中。
抗浪鱼受精卵直径平均为1.4~1.6mm,由于卵膜较厚,不易见到胚胎发育的情况。胚胎出膜后20 h开始平行游动。受精卵的孵化水温与孵化时间成正比,水温25℃,孵化时间72h,水温18~20℃,孵化时间约120h。采集到的鱼卵经消毒后放入孵化池孵化。先将粘附受精卵的棕片放入3%的食盐水中浸泡10 min,然后在孵化池中微流水孵化。卵要均匀分布,不要挤压重叠。鱼苗出膜前流速控制0.05~0.1m/s。刚进行孵化时水位不得低于1m,如果阳光强烈可略提高水位。注意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孵化50 h以后有心动现象,60 h后出现眼点,水温20℃时约90~110 h出膜。
刚孵出的鱼苗非常小,放养密度为1200~1500尾/m2。为防止逃鱼,用50目的的塑料纱拦出水口。孵出的鱼苗第二天开始投喂鸡蛋黄,用双层纱布或细纱包裹鸡蛋黄揉搓成50μm大小的水浆进行泼洒投喂,10:00、17:00分2次投喂,1个鸡蛋黄每餐可投喂1万尾,随着鱼体长大逐步增加投喂量。5d后开始分池饲养,放养密度为700~1000尾/m2。15d后放养密度为200~300尾/m2,可加喂轮虫。30d后鱼体长1.2cm,放养密度为80~100尾/m2,这时要及时调整饵料结构,停喂鸡蛋黄,每天用黄豆研磨成浆,仍分2次泼洒投喂。随着鱼体长大,食性已发生变化,这时除饵料培育池中捞取浮游生物投喂外,还可直接在投喂豆浆的培育池中隔天加入活酵母菌体30g/m2,有机肥水(沼气水)100~200g/m2,隔天1次,对促进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的繁殖生长效果较好。此阶段,在保持池水肥力的同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水中充足的溶解氧,使水质清新肥爽。
池塘养殖水位1.2m 以上,pH 值7.0 ~8.0,溶解氧6.5mg/L以上。当鱼苗达3~4cm时,可进入成鱼池养殖,放养密度一般为15~20尾/m2,这时逐渐改变饵料结构,在投喂豆浆的同时,加喂适量的人工饲料,饲料粒径0.3mm,每天分3次投喂。当鱼苗达7cm以上时,以商品饲料和红虫(水蚯蚓)为主。饲料粒径0.5mm左右,投喂量1kg/万尾/d,红虫(水蚯蚓)投喂量2mg/万尾/d。投喂时间每天10:00、17:00。
抗浪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22~24℃。坚持定点、定时、定量、定质的“四定”投喂原则。在成鱼养殖中,饲料投喂量为鱼体总重量的2% ~3%。注意早晚巡塘,及时发现鱼病并采取防治措施。冬季当水温降到14℃以下时,抗浪鱼很少活动摄食。这时要减少饲料投喂量,平时注意观察水质、流量和鱼群活动情况,经过一年左右的饲养,体长达10~12cm,体重达16~18g,可捕捞出售。
抗浪鱼易感染水霉病,可用3%的食盐或0.04%小苏打合剂定期池塘泼洒防治。尽量减少人为操作时造成鱼体机械损伤。在炎热高温的夏季注意抗浪鱼的烂鳃、肠炎等病的防治,可用1mg/L漂白粉浸洗鱼体(在鱼池内进行)。另外还要注意防治锚头鳋、小瓜虫、口丝虫等寄生虫病,可用浓度为0.7mg/L的高锰酸钾定期泼洒鱼池,还可选用“优马林”、“鱼虫杀星”等杀虫鱼药,也可选用苦楝皮、青篙等中草药浸汁后全池泼洒进行防治。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