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春,赵洁婷,王 婧
(1.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8;2.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北京100088)
集装箱多式联运是指按照集装箱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集装箱从一个地点运至另一个指定交付的地点的运输方式,主要包括海陆联运、路桥联运、海空联运等3种组织形式。集装箱多式联运将水运、铁路、公路运输以及航空运输等多种运输组织方式融合在一个统一的单证中,实现了各种运输方式间的无缝衔接,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换装的次数,提高了运输组织水平和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集装箱多式联运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组织形式,是交通运输业适应经济一体化和贸易全球化发展的产物,是交通运输业适应现代综合物流发展的产物。集装箱多式联运成为世界重要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向,并逐步向现代物流领域拓展。随着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标准化日益重要,集装箱多式联运迫切需要相应的联运技术标准、联运管理标准、联运工作标准作为技术支撑和保障。
国际上经济发达国家在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欧洲地区通过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的单证标准化和设备标准化,实现了欧洲大陆的高效物流运输体系,从而形成了国际大型仓储物流配送中心集聚欧洲大陆的现状。美国通过国内铁路运输装备与水路运输装备的标准化换装枢纽实现了美西到美东国际上最大规模的跨境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体系。日本虽然是个岛国,但也通过港口和铁路场站换装枢纽的标准化,构建了自己一套独特的铁水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
由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出,通过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工作,能够统一和规范集装箱多式联运装备产品性能、作业方法、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及劳动组织管理等,能够促进集装箱多式联运规范化、有序化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区域内的物流效率的提高,极大地节约社会运输成本,也使企业的物流成本大幅度的降低,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我国的集装箱运输是依托外贸集装箱运输发展起来的。经过了30 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集装箱运输规模最大的国家,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伴随着外贸集装箱的增长,我国的内贸集装箱运输也迅速发展起来,沿海和内河集装箱运输,特别是长江内河集装箱运输,已经成为我国集装箱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集装箱集疏运仍然主要依靠公路运输,铁路集装箱运输量只占我国集装箱运输总量的2%。这种集装箱集疏运局面给我国日益拥堵的公路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不适合国家提出的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要求。因此,大力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通过高效的公铁、水铁运输,不仅能够进一步向中西部内陆地区延伸,而且能够极大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更能在节能减排上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贡献。但是,没有标准化作为支撑,集装箱多式联运装备规格和性能无法统一,无法实现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无缝衔接,更谈不上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因此,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对于我国的综合物流体系建设,对于国家绿色低碳经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仍然处在起步阶段。由于我国的集装箱运输是在外贸运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ISO标准集装箱基础之上建立了我国的集装箱标准体系,如集装箱箱型以及相关装备标准都等同采用了ISO 标准。通过采用国际标准,我国的集装箱标准化基本与世界接轨。目前,已经发布了50 多项集装箱相关标准,统一了我国集装箱运输的装备标准体系。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港口集装箱业务操作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实现口岸电子信息传输畅通、物流资源的共享和与世界贸易接轨的需要,1995年交通运输部组织建设了港航EDI示范工程,依据国际集装箱信息交换的发展需求,在纸面单证的基础上,研究、整合、编制了电子报文标准。港航EDI 中心自1997 年陆续在国内主要港口建成运行,并在“十五”后逐步完善功能形成了“新一代港口EDI 中心运作模式”,网络平台的开放、实时、快速等性能,扩展了电子单证传输与信息转换的多种服务模式,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港航集装箱业务的发展。
此外,我国还存在航空集装箱、铁路集装箱、军用集装箱标准体系,但这些标准体系主要是参考ISO集装箱,结合航空、铁路、军队运输工具特点进行的技术变动,具有相对独立性,还不能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
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的发展还比较缓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阻碍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的进程。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不同的管理体制导致了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出现矛盾现象
由于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由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等部门分散管理,其联运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这种运输组织形式不利于提高运输服务质量,不利于提高集装箱多式联运技术水平。由于不同部门的分散管理,在缺少协调机制的情况下,集装箱多式联运装备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往往容易出现矛盾的情况,如铁路集装箱的规格标准与海运集装箱规格标准不一致,就是非常突出的实例。目前,海运集装箱都采用宽度为2 438mm的ISO标准集装箱,而铁路部门历史上一直在使用铁路系统独特的5 吨箱和10 吨箱系列,目前这些集装箱虽然已经在逐步淘汰,铁路部门也在大量使用国际标准集装箱,但现在铁路系统正在独立开发适合铁路运输的宽度为2 550mm的铁路专用集装箱。由于缺乏协调而造成规格的差异,使得水铁集装箱多式联运不能实现无缝衔接。
(2)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与相关的法规存在矛盾现象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国际间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即是集装箱箱型朝着大型化的发向在逐步发展。目前,45ft集装箱已经正式成为国际标准集装箱之一,53ft集装箱也在美洲大陆内部运输体系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新修订的GB/T 1413—2008国家标准也已经正式承认45ft箱为国际标准集装箱,这也就意味着45ft集装箱在公路、水路以及铁路运输中是符合标准要求的。
但是,根据我国道路运输中的有关法规,45ft箱在公路运输属于超长的范围,这给集装箱的运输带来潜在的问题。因此,现有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与相关法规间的矛盾成为影响集装箱标准化发展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物流产业振兴规划发布后,一些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的技术标准,往往由于政策法规的滞后,而无法推广应用。
(3)集装箱多式联运数据平台和单证标准化亟待完善
开放的数据平台是提高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我国还缺少相应的行业数据平台和区域数据平台。更缺少相应的数据平台建设标准。此外,我国集装箱联运单证并不规范和统一,特别是铁路运输和水运运输在转换运输工具时,还需要更换联运单证,既降低了作业效率,又增加了运输成本,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装箱多式联运。
(4)缺乏大数据标准的支持,多式联运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随着港航EDI 的发展,包括上海港航EDI 中心、天津港EDI 中心、大连港EDI 中心和宁波港EDI中心等为主的我国沿海港口EDI中心都开发了大量的电子报文,报文数量已超过100个。但是,由于缺乏基础数据元标准,导致大量的电子报文不统一。EDI报文结构体系组成不同,应用报文数量的多少不一;同一名称的报文,内容有差别,采用的标准格式也不同;虽然报文名称不同,但内容却雷同。国际集装箱EDI系列电子单证标准、代码体系建设缺乏在政府引导下的维护、升级和数据元支撑体系的整体建设以及持续的财政支持;对已颁布的一些国家标准,缺乏贯彻力度,影响了国际货物信息追踪和信息共享的发展。数据元的缺失,导致信息无法共享交换,影响大数据的应用,无法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多式联运服务,最终影响多式联运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为了进一步发挥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的作用,规范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健康发展,针对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加强重视,加大支持力度
目前,我国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正处在发展阶段,亟需通过标准化工作来进一步促进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但是,多式联运标准化工作目前进展缓慢,包括港航EDI和电子口岸等工作在内的多项促进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工作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推进。因此,交通运输部必须加大对多式联运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对标准化科研工作的支持,加大经费的投入。目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经开展了“公益性标准化科研”工作,但无论是经费投入,还是科研人员投入,都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交通运输部应努力建立健全标准化科研工作的保障机制,如把多式联运标准化研究和标准系列的制修订纳入交通科技“十三五”规划中去,争取专项资金的支持。
(2)加强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前瞻性研究,提高创新能力
前瞻性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我国集装箱标准化工作一直走的是引进、消化、吸收的工作路线,使我国标准化工作基本与国际接轨。但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工作亟需通过创新来促进我国综合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例如,我国的大陆特点基本与欧洲和美国的大陆区域特点相同,欧洲和美国都已经建立了两套不同的集装箱标准体系,并正在努力地推动他们的内陆集装箱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我国目前内贸集装箱运输全部采用国际标准集装箱,这一箱型与我国的铁路装备和托盘等是存在一定的矛盾的,也没有最大程度地利用公路运输车辆的空间。因此,交通运输部宜加强我国内贸新箱型标准技术和标准系列的前瞻性科研工作。此外,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港航EDI 工作的发展,也非常有必要开展港航EDI 标准数据元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3)加强多式联运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
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标准的推动作用。在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体系表的指导下,要促进先进、成熟、适用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科技成果及时形成标准,这就要求要重点推进有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当前阶段,结合国家“节能减排”行动计划,重点推进绿色环保集装箱相关技术标准的修订,制订一批集装箱环保技术要求标准;结合国家“物流产业振兴规划”行动计划,重点推进集装箱物流标准的制修订,如冷链物流标准;国家在积极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交通行业也要大力推进危险品集装箱安全技术标准的制修订。
(4)加强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高国际化水平
我国是集装箱生产和运输大国,但我国在国际集装箱标准化工作上却没有得到同等的地位。近20年来我国参与ISO/TC104的各项活动基本上是处于为出台的各项标准草案投票和参加相关会议这一水平上。近几年来我国在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上海港牵头制定了ISO18186标准,我国专家费维军研究员担任ISO工作组召集人等,但距离标准化强国的发展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实现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实质性的突破,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的力度。要大力加强人才的培养,培养和锻炼一批技术能力强、外语好、沟通能力强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人才队伍,并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保障标准化活动经费。
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出现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国际贸易、经济体制、运输政策、技术进步以及综合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们之间具有互促互进的密切关系。发达国家的集装箱多式联运已经进入综合物流发展阶段,而我国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为了能够加快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避免资源浪费,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必须重视和加强标准化工作,发挥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的基础性作用。
[1] 邓延洁,李继春.浅析集装箱标准化发展的“新常态”问题[J].水运科技,2014(11):63-66.
[2] 李继春,赵洁婷,王婧.智能集装箱运输面临的标准化问题[J].中国标准化,2013(9):66-70.
[3] 刘昭然.欧盟多式联运政策对我国发展铁水联运的启示[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5):56-60.
[4] 张咪,顾波军.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政策现状、不足与优化[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6):69-72.
[5] 李继春.集装箱信息化标准发展现状与展望[J].集装箱运输,2013(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