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2014-04-16 03:08索函军
交通运输研究 2014年15期
关键词:模量力学沥青路面

索函军

(河北广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河北 邯郸056001)

0 引言

沥青路面在我国公路的路面结构中非常普遍。据不完全统计,沥青路面结构在已建成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占有率为85%~90%。并且,随着高速公路网覆盖面的不断增大,沥青路面的设计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已建成的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发现,无论是采用国外混合料配比,还是传统混合料配比,在投入运营一段时间后,沥青路面均会出现破损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分析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存在的一些缺陷,进而提出一些建议。

1 国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1.1 经验设计法

经验法主要是对试验路段或者运营中的试验道路进行观测,从而建立路基、路面、荷载与路面性能之间的经验关系。其中较为成熟的经验设计方法有CBR法和AASHTO法。

1.1.1 CBR法

CBR 法主要是将CBR 数值作为检测路基土与路面材料性能的指标。在已经破损的路段或使用良好的路面进行现场调查和CBR 检测,从而建立起CBR—汽车荷载—路面结构层厚度的经验关系,并绘制出三者的关系曲线。通过分析该曲线,将各层材料的CBR 值进行材料层厚度换算,进而确定出所需路面层的厚度。

1.1.2 AASHTO法

AASHTO法是在AASHTO试验路面的基础上建立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通过整理试验路段的监测数据,从而总结出路面结构—轴载—路面使用性能的关系方程。AASHTO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将路面性能指标通过PSI(现时服务能力指数)表示出来。PSI是由评估小组进行综合评定后获取的指标,利用该指标与路面情况建立出经验方程。该方法只是试验路段的数据,仅仅反映出一种环境下的路面状况,推广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AASHTO路段检测数据得到了很好的整理保存,为力学-经验法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保证。

1.2 力学-经验设计法

力学-经验设计法主要是分析荷载和环境作用下路面结构的力学反应量,根据这些力学反应量与破损模式之间的关系建立路面性能模型,从而设计出沥青路面结构。自上世纪60 年代,各国就致力于力学—经验设计法的研究工作,其中较为成熟的有AI法和Shell法。

在第一届沥青路面设计结构国际会议中,壳牌公司的两位科研人员提出了针对于沥青路面设计的力学—经验设计法大体框架,随后这一框架成为了Shell 设计法的雏形。在随后的20 年中,各国的科研人员对力学—经验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

2 国内现行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根据我国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GTG D50—2006)的要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需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设计。

2.1 设计理论

路面模型依托于Shell 公司提出的设计理论,将路面结构看作是多层弹性材料,该材料具有各项同性;荷载以双轮组单轴荷载100kN作为标准轴载;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D为21.3cm,双轮中心距1.5倍当量圆直径,层间完全连续接触。

2.2 设计指标

以设计弯沉值作为控制指标,拉弯应力作为验算指标。在设计弯沉中,将路表允许弯沉数值作为路面整体强度设计的控制指标。对于高等级公路、一级、二级公路的基底层采用抗拉应力验算,城市道路还要进行面层的剪应力验算。

2.3 设计参数

在交通分析计算中,标准轴载均采用BZZ—100标准,轴载换算公式推荐采用以轴载比表达的换算公式。

3 沥青路面现行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1)现行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主要侧重于力学特征,对于路面实际使用性能考虑的较少,导致理论与实际缺乏定量的联系。

(2)现行的设计方法主要是依托于国外使用经验提出的结构组合和厚度,结合国内公路等级、气候、材料、交通量等进行设计计算,并不能完全符合国内沥青道路的运营情况。

(3)现行的规范大多建立在半刚性基层受压模型中,柔性基层上的沥青面层疲劳寿命远高于路面结构寿命,沥青面层不会出现疲劳开裂,将路表设计弯沉值作为唯一控制指标,使路面结构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

(4)设计中忽略了路面材料的低温性能,对于低温开裂和车辙问题考虑不足。

(5)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导致相应的控制指标比较单一,无法满足现代公路设计的需求。

4 对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的建议

4.1 设计标准

在现有的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应该适当增加一些控制指标,如能够较好反映车辙问题的路基垂直压应变与重复荷载的关系指标。在设计中适当引入一些环境、经济指标,使设计方法更趋于完善。该指标体系不仅能够反映出沥青路面的结构和材料特征,更能真实地反映出环境因素(温度和湿度)对于各级公路沥青路面性能的影响。

4.2 材料参数

我国现行的设计规范中,材料的回弹模量采用静态抗压模量E代替。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动态回弹模量也是可以通过仪器进行测量,因此,应该适当考虑增加动态模量,从而使设计参数更加合理。沥青混合料参数在选定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回弹模量仅考虑了静态下的回弹模量值,忽略了动荷载作用下的动态模量。此外,在路表的抗滑能力方面,设计规范中也没有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的沥青路面设计虽然吸取了国内外设计方法的优点,但是在设计指标的运用、参数选取、设计标准上仍需要不断的完善。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结合我国公路设计的实际情况,尽量减少沥青路面设计过程的盲目性,在设计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设计经验。

[1] 孙立军.沥青路面结构行为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 沈金安,李福普,陈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害分析与防治对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 王旭东.沥青路面设计综合修正系数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1997,10(3):19-24.

[4] 余清河.对我国沥青路面设计的几点改进建议[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23(2):40-42.

猜你喜欢
模量力学沥青路面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高劲度模量沥青混合料在京台高速车辙维修段的应用
室内回弹模量和回弹再压缩模量试验参数探讨
沥青路面养护的新工艺新方法探讨
关于现行规范路基顶面回弹模量的理解和应用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的研制
力学 等
基于Matlab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