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义平
作者:肖义平,湖北工业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43007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行,我国工程教育的规模日益庞大,但是工程教育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培养出的工程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差,不能满足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工程教育与实际企业需求脱节,工程教育教师缺乏工程经验,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不完善等[1-4]。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生源竞争,应用型本科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实施工程教育改革,努力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工程教育认证对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促进作用已经在很多国家得到证实[5-6]。建立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制度是应用型本科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工程教育认证是高等教育为了保证工程教育质量和进一步改进工程教育质量而详细考查高等院校或专业的外部质量评估过程。2006年,我国开始在电气、机械等专业进行工程教育认证工作;随后逐步扩大专业领域,到2012年底已经认证了171个专业点,占全国总专业点的1.526%;2013年6月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的地位将加速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步伐,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工程教育的质量,促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获得国际互认,培养能够参与国际化工程的工程师作出积极的贡献[7-8]。
工程教育认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工程实践教育,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同时,工程教育认证可以促使产业界直接参与,使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直接联系,把产业界对工程师的要求直接反映到培养过程中,使高等工程教育及时反映工程技术的实际需求,从而使培养的工程师能更快地适应工业产业,更好地为中国工业产业服务。此外,工程教育认证能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参与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互认,为工程师国际流动和中国培养的工科学生走向国际打下坚实的基础。工程教育认证促使应用型本科学校既要按照高等教育基本标准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又要按照工程产业界的行业标准要求培养适应社会的工程师素质。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以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以工程专业执业为目的,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方式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与本专业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等通识类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能综合设计、实施工程系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具有创新和终生学习意识;掌握查阅与电气工程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料的传统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不仅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还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9-10]。
对于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专业,该专业与实践联系密切,专业工程认证工作相对其他专业尤为迫切。为了保证电气工程专业工程认证顺利进行,需做好如下工作。
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放开培养目标评价与修订过程、课程体系设计、毕业设计指导和考核都应该有产业界或企业专家参与,以便学生培养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使企业真正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该与电气工程专业认证培养目标相适应应该设置基本课程有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课程。工程设计过程中能够考虑如经济、环境、法律等多方面制约因素的能力的培养,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来实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电气工程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中应该由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来实现。此外还要设置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课程,其中工程实践活动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实习、各类课程设计及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通过这些课程,在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指导下,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另外,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组织和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各种竞赛,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应组建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由企业专家和高校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应长期聘请行业专家或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以便为学生提供更接近实际工程项目实践的指导;另一方面高校应选送教师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以提升教师工程经历。此外为了推进工程认证国际化,一方面需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工程教师;另一方面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也可以让学生到海外企业实习。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应通过校企合作共建长期稳定的实习和实训基地,共建运行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完善的工程实践教育平台,以提供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基础设施。
电气工程专业必须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通过评估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工程教育认证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毕业后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和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通过毕业生跟踪反馈情况,对为实现工程教育认证目标而制订的相关举措进行改进和改革,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此外,建立除了高等教育系统外社会团体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定期评价,并制度化。
为了提高电气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质量,必须实行工程教育认证。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可以提高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促使本土工程师走向世界。为了更好地实现电气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需放开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合理的、与工程认证培养目标匹配的课程体系,组建由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校企专家共同组成的教师队伍,并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
[1]李漫红,刘桂萍,李文秀.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2(2):224-227.
[2]荆国林,王鉴,崔宝臣,等.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81-182.
[3]汪明霞,马涛,朱军文.美国工程认证委员会《工程类本科专业2005—2006年度认证标准》解读[J].化工高等教育,2006(1):16-20.
[4]张志英,张彦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认证制度[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2):135-139.
[5]张宁.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标探讨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方向[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51.
[6]张志英,张彦通.关于建立我国工程认证制度的几点思考[J].科技导报,2004(7):46-48.
[7]李茂国,张彦通,张志英.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注册工程师认证制度的基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15-19.
[8]徐滕岗.美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认证和图学教育[J].图学学报,2013(3):138-141.
[9]曾德伟,沈洁,席海涛.剖析专业认证标准与理念提升工程教育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2):169-171.
[10]张志英,王启明.专业认证与工程教育体制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