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玲
〔关键词〕 班主任;学生;独立人格;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5—0034—01
何谓“人格”?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个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人格人皆有之,但人格的高低、人格是否健全、是否独立对一个人素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独立人格要求人必须自主、自立、自尊、自强,不依附于他人。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没有独立人格就没有责任感,就没有个性,就培养不出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一个民族是很难得到生存和发展的。
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必须更新教育思想,即改变传统教育思想中的教师观、学生观和人才观等,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时代对教师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淡化教师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教育过程中首先就应该淡化传统教育下强烈的教师主体意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许多事情就是这样,教师替学生想得周全,学生就会想不周全,教师事事都管,学生就会习惯于被管而失去独立性。在校园中,我们不难看到这类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目标缺失和目标模糊的问题;生活中相对缺乏独立处事的能力,遇事往往依赖于外界帮助。这些都是独立人格特点缺乏的表现,也是传统教育的悲哀。如果不想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心理的残疾者,班主任就应以民主的方式来管理班级,着力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互相激发,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同时班主任也应尽量安排一些能充分显示学生智力、道德、意志力的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
二、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虽然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但绝不能因此而抹杀学生的个性。在诸多相似背后,他们身上存在着更多的差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
因此,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教育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并以“个性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为目的,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反对教育的整齐划一与陈旧僵化,反对压抑个性发展;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没有个性的教育,则无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所以,走出标准件式的教育模式,走向多元化的个性教育就成为必然要求了。
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学生的差异状况表现为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个性特长。不同发展方向的外显指标主要是对学科或活动的喜爱程度、专注状态,乃至对未来职业选择的倾向性;不同发展层次水平的外显指标主要是现有学业成绩、活动能力及活动水平等;不同个性特长的外显指标主要是学生个体表现出来的学科特长、体育特长、艺术特长、文学特长、科技发明特长和社会活动特长等。
鲜花和小草只是形态的区别,并不存在谁重谁轻的问题。没有平等,就没有主体性,就没有个性,所以,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确立班集体中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观念,在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能以学习成绩、家庭、性别、外貌等来区分学生,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人人都充满希望,人人都有美好的前程。其次,在班级管理中要用人所长,力求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份自己擅长的工作。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可以肯定地讲,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教育者应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挖掘和利用,通过创新教育,把学生存在着的多种潜能变成现实。
总之,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是教育价值的重要体现,是培养人才的前提。担负培养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责任的班主任,要瞄准未来人才的特点,始终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作为自己工作的首要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实践中促使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才能面向未来。
编辑: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