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进
金秋十月,我有幸参加了 “国培计划(2013)” 南京师范大学初中语文班的培训学习,聆听了二十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这是一次智慧的启迪,艺术的熏陶,灵魂的浸润。 各位专家以鲜活的生动案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和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解决了我教学中的诸多困惑,主要的收获和体会如下:
一、 对课堂教学的再认识
南京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伟《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分析》的讲座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发展,同时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新课程标准下,教育理念是灵魂,课堂教学是核心。南师大教授、博士朱曦主要谈到好课的标准、教学意义的取向理论及教学方式的变革。两位教授的讲座给我很大的启迪: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情景观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能很好的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每个学生都有成材的潜力,教师的任务是挖掘学生的这种潜力。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在学习上最笨、生活中最调皮的学生,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他或许在这学习方面不入门,但是在其他方面可能不差,我们之所以说他不好,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只盯着他的书本知识掌握的多少,忽略了其他方面。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从不同的角度来教育学生,使他的特长发挥出来。
反思我校目前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老师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自主活动探究时间不少于20分钟,学生活动人数不少于80%,这是表象的,缺乏一定理论支撑的,课堂改革见效甚微。我认为教师的课堂实践应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实践,脱离了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盲目的,是不科学的,是不人道的,脱离了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就不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公民意识。关注学生主动建构,培养学生基本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关注学生主动建构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一个主动思维的舞台, 创设主动建构的情境, 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足够的空间,而不只是提供获取知识的机会。课改后的课堂,不追求课堂结构的完善,追求的是学生的发展;不追求教师讲得如何精彩,追求的是学生如何学会的过程;不追求活而无效的课堂,追求的是学生在课堂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两位教授以大量的课堂实例告诉我们,教师要有课程意识和教育机智,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状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创造活而有效的课堂。因此,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
二、对素质教育的再认识
南师大的杨启亮教授从“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三个层面对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内容做了深刻的剖析。杨教授的观点给我以很大的启发,对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思想上豁然开朗。基础教育应该是打基础的阶段,打基础和盖房子一样,要做到牢固、坚实,所以基础教育要为学生打下厚重、扎实的基础,要办合格的、达标的、均衡的教育,要为国家输送合格的公民。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朴素的品质。
反思我校的办学理念:“一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是符合教育差异规律的,这些年,我们按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不断探索与实践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重视三点:一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育工作不单是传授知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目前教学工作中,由于教材原因和教师原因,很多老师更加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方法的指导,导致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不够;二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事。马克思说过:“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反思我们目前的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结合地太少,导致学生不会劳动、不会做事。三是要让学生学会合作,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有“爱国、爱校、爱家、爱他人”之心,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使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心地善良的人)。
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德育中学生内在品质的培养,智育中学生思维品质、鲜活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美育中审美情趣的培养,要关注把自由还给学生,把精神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人。
三、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再认识
南京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谭顶良《高效教学的心理学基础》的讲座从人的感知觉方式、如何早期识别心理问题及如何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三个方面和我们交流,交流中很多实例给我们印象很深。教师要学会通过观察、了解、调查、家访、谈话、绘画、心理测验、沙盘、墨迹图等方式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早期识别。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早期干预,防止心理问题恶化。一是要加强心理咨询,排解学生的困惑;二是要加强阳光体育锻炼,借以让学生积聚的能量得以发泄;三是要增加研究学生的愿望,减少管理学生的冲动;四是对待学生的要有爱与宽容的态度。
四、对教科研工作的再认识
南京市中语会会长、教授级语文教师曹勇军题为《审视我们的专业生活与专业发展》的讲座、镇江市语文名师陆其勇题为《活动充分,思维活跃:语文两活课堂的实践与反思》的讲座、班主任汤振纲老师是南师大副教授、博士,他做了题为《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及教学案例反思》的讲座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研究性学习,离不开反思性实践的学习研究,离不开教科研,教科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只有善于创新,善于反思,善于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问题,把问题变成课题,把创新变成课题,这样,就能真正走进教育科研,变负担为享受,快快乐乐工作,快快乐乐发展。
反思我目前的教育科研,不够实际,更多的是“两头忙、中间闲”,平时更多的关注教学工作,对教育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特级教师、名师的教科研精神确实值得我学习、借鉴。今后我要更加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将做好以下五方面:一是问题即课题,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要不断的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问题、发现問题、确定问题。二是要将课题做“小”,将更多的大课题分解成小课题,通过小课题一点一滴积累成学校的大成果;三是要注重行动研究,关注教学过程,记录教师的点滴感受与体验,形成教师稳定的教育信念;四要做到位置下移,加强日常的随机化的研究;五要寻找适合一线教师的教科研方式和表达方式,使教科研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本次培训学习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收获是全面而丰富的,既有理论上的提升,又有观念上的洗礼;既有知识上的的积累,又有思想上的感悟。也许这些收获表面看来是虚无的,但是它带给我们的思索却是真实的,对于我们如何突破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的“瓶颈”问题、如何突破自我、提升自我具有明确的引领作用。所以我们将带着这些收获,一路思索,一路前行。
(作者单位: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 744500)
浅议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能力
陈海英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近十几年来很多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而校长的管理能力与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紧密相关,肩负着基础教育重任的中小学校长,面对21世纪在学校管理中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自愿自觉加强学习的能力
21世纪的改革和建设向学校管理者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就不能适应工作,也就驾驭不了局势。抓好学习,作为一校之长,首先要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在牢牢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和思想精髓,掌握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基本精神与教育法规的基本内容上下功夫,使自己在政治上更加坚定成熟,做到关键时刻不摇摆,大事面前不糊涂。抓好学习,还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作为校长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优良品质,既勤于学习、勇于进取,又要养成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进而总结实践经验,把自身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二、要有开拓创新办特色学校的能力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系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现在的中学生到2010年后,正是思维创造活动的最好年龄,他们将责无旁贷地成为我们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力军。因此,应该看到,在基础教育系统中开展“创新教育”已迫在眉睫。然而,现在农村有不少的中小学生流失,教育质量不高,那种教师教死书,学生读死书的现象依然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急待于克服。这就要求校长在工作中,不能囿于传统观念,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善于根据党的方针政策,从本学校的实际出发,大胆地提出创新设想,促使学校生机勃勃,日新月异,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特色办学是学校改革发展的一大趋势,每所学校都应有自我个性特色。校长在管理中必须强调特色意识,转变以应试为中心、以求稳为中心、以功利为中心的办学价值观,树立以育人为中心的办学价值观,努力使学校形成特色,并使它得到发展。
三、要有果断的决策能力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决策者、领导者和指挥者。无论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还是具体环节的实施,都要求校长具有较高的决策计划能力。决策果断,就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优柔寡断,就会贻误良机。校长必须具有战略头脑,高瞻远瞩,善于展望将来,预测未知,把现实放到未来的发展“链条”中去考察,能够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善于从多种决策中,排除干扰,及时作出科学决断。不仅如此,还要善于决断,它包括善于等待时机,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创造条件,善于顺势而行,因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四、要有宽以待人的能力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是校长赢得师生拥戴的一个基本原则。校长生活在师生中间,各种各样的话语都会传到耳朵里来。校长不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也不能听之任之,当做耳旁风,顺耳、逆耳之言都要听。对待同志们的正确意见,应该虚心接受,不文过饰非,有错必纠,用自己的豪气和坦诚争取人们的谅解。若遇到与实际有出入的意见,不要采取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态度,要报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解释疏导,以情感人。常言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校长而言,能听到不同意见,是福,而非祸。校长能不能正确对待不同意见,是政治上是否成熟的标志,也是对校长个人能力高低的检验。
五、要有竞争能力
具有竞争能力,是校长在当前改革开放,面向21世纪新形势下的一个必备素质。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高要求,给从事基础教育的一校之长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因为个人的良好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强盛,在于基础教育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开发、培养与提高。然而,在现在的基础教育领域,学校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对教育质量和教学特色的要求日益提高;人们甘心情愿在义务教育阶段多花钱让子女上好学校等等,都将学校从单纯的面向升学压力转变为面临生存压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学校能否占据主动,这将取决于校长有没有竞争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教育行政部门职能的转变,学校的主体地位日益提高,怎样发展学校,怎样开发教育资源,怎样办出特色学校等一切问题,都要由校长来运筹、解决。因此,作为一名校长,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认清自己肩上的责任,把握形势,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能力。
六、要有民主管理的能力
学校管理中的民主包括学校师生在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民主。教职工在学校中具有主人翁的地位,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校园中的每个个体都处于平等、受尊重的人格地位。教职工能够在学校重大发展决策中发表意见,对学校重要事务具有知情权,在评先、评职、进修等机会面前受到平等而公正的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师始终处于互动的合作地位,教学氛围和谐、自由、活跃,学生个性的得到充分尊重。
校长在决策时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要善于倾听与己不同的呼声和意见。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做到管人重管心轻管身,管心重管情轻管形。校長要尊重教工、学生家长,使校园中的每个人都沉浸于宽松、和谐、民主、活跃、平等的氛围,这种氛围能调动人的情商因素,有利于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开发,而且能够使学校的每个人产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学校做到人和气盛,能使学校顺利渡过难关赢得发展。
七、要有科研能力
为了减少或避免素质教育推进的盲目性、随意性、失范性,加快其进程,这主要取决于校长是否在学校有教育科研的能力。校长需要将行政管理与科研相结合,从行政管理上规范教育科研,为教育科研提供保障,及时推广教育科研的成果,把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新的教育常规,使教育科研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依靠教育科研进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策,使每次重大的推进都经过选点试验、规模实验、校内推广三个阶段,不搞简单行政命令;通过教育科研和教育实践的结合构建素质教育模式。
八、要有发挥“三向”的整合能力
作为教育理论定向的素质教育中的全面性、全体性、主体性、发展性、开放性和教育全程的贯穿性;作为政策导向的素质教育的总思想,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不体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行动中,使理论定向、政策导向与实施操作取向有机统一起来,那就等于架空。所以校长一定要发挥“三向”的整合能力。为此,校长就必须进行教育观念上的转变决策,如: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职业观等方面的决策,还要有教学改革的决策、提高素质的决策、改进管理的决策,等等。“三向”整合在于校长与教师要形成共识,这种共识主要形成于不同思想观念的撞击、交锋,要创设一种宽松的“三向”统一的讨论与辩论的环境,在研究、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制定“三向”统一的规章要求,以使“三向”统一具有内在驱动力,而不只是行政执行力。
九、要有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果断优化的能力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校长职责之重,治校之本,发挥作用之基。当前校长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有果断优化的能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师资格优化——实行竞争上岗,不合格的不能留在教师队伍;进行教师素质结构优化——对学科单一化倾向加以改造,丰富其要素,优化其结构,使教师尽快根植于宽厚的业务知识基础之上,定位在现代教育的宏观坐标之内;进行利益驱动机制的调整与优化——依据能力、绩效,拉开分配档次,贯彻优质优酬原则,敢于向优秀教师倾斜,给予特别荣誉和奖励,辅以培训考核并与评职晋级结合起来;进行教师管理优化——当前,特别需要剖析教师面临的教学困难,需要研究在政策上提供教师主动参与改革的条件,研究教师自由选择教学方式和创建多样化教学园地的政策机制与潜力发挥的场所。要开展新一轮的教师岗位系列达标活动,使教师的教学由“时间型”向“效益型”转变。
十、要有能营造互相尊重的能力
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才能充分发挥校长的感召力,体现校长的人格魅力。在现代管理中,关心、爱护员工是最起码的要求,但仅有关心爱护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管理中越来越强调对员工的尊重。“士为知己者死”这充分强调了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强大。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校长的生命在教师之中”,校长要明确,校长与教师的关系在学校中,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有机融合。因此,校长必须要学会尊重,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
校长要努力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人们心情舒畅,相互发生积极的影响。其次,校长要主动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同时,也让教师了解校长的内心世界,彼此沟通理解,从而成为知音。再次,校长应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不必事必躬亲,重要的是给学校的教师创造了一个和谐、宽松环境。这样一来,学校中的教师就可以怀着一种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从上而下的成员都做到自己管好自己,实现学校的自动化管理。
十一、要有建立起学校的管理文化能力
在管理理论领域,一直令管理学家们困惑的问题是,相同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在不同的组织中会有明显不同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组织的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所致。学校管理的实践也表明,没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没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学校的管理是不完善的管理,但学校管理仅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组织结构等也并非就能提高管理效率。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被“物化”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其结果是必然导致人的价值的衰退和生存意义的丧失,限制、阻碍甚至破坏了人际的正常交往、沟通和理解,人的主体价值被忽视了,人际的亲情、友好互助的平等合作精神被淡化了,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受到了制约。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很有必要和有责任改变这种“物化”现象,而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对学校管理重新定位,寻求管理上的突破。要用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进行管理,形成学校的管理文化是学校管理的新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实现发展的摇篮。”学校的管理文化包括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历史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因素,其核心是组织共同的价值观。学校管理文化揭示了学校管理中最隐蔽最深层的因素,反映了学校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对于增强学校内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保证学校行为的合理性,推动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建立起学校的管理文化,学校教育教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就只能在一种较低的层次徘徊。
因此,在学校教育改革中充满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校长要有能力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工作氛围,建立起宽松、高洁、清新、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让学校具有浓重的文化气息,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校长管理的最高能力。
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和培养人,而校长的理念以及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教育的空前发展给了校长施展管理才能的机遇,面对知识经济的时代挑战,面對人民日益增长的要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每位校长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如何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只有提高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能力,在管理上的有所突破,才能与时俱进自我超越赢得发展,才能在在社会的不断变化中抓住机遇,办出特色,使自己的育花园里溢出浓郁的芳香,使面向21世纪的祖国花朵迎春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