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山西 太原 030001)
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而水泥产品质量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强对水泥产品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化验室是水泥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其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泥产品质量的稳定。根据笔者近几年在化验室年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本文从化验室人员配备、仪器设备管理、实验技术及环境条件、检验质量、质量控制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水泥企业化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确保产品质量受控。
企业应按《规程》的要求配备主任、技术员、统计员及检验员等专业人员,人员应培训后持证上岗,人员素质、人数应满足检验工作的要求。从近两年化验室年审的情况来看,各企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制约着化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
1.1.1 化验室主任
某市16家水泥企业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化验室主任有9人,占总人数的56%,这些人员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较高,在任职过程中参加过国家级、省级的培训,能正确理解水泥标准、行业规程等,能正确行使化验室主任的职责和权利,保证了产品质量受控。而其他7人中,有的化验室主任虽已从事该岗位工作多年,经验丰富,但学习能力差,不能及时接受新事物和更新理念,习惯沿用旧的甚至错误的管理方法。另有个别企业对化验室主任的工作性质认识不高,任用素质低、没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化验室主任,这些人不了解水泥产品标准和行业规程,甚至对出厂水泥技术指标不清楚,仅能做到对强度指标的控制,而对化学成分项目的漏检、误检时有发生,导致产品质量处于失控状态。
1.1.2 统计人员
在上述企业中,统计人员取得初级统计职称的人数比例低于50%。统计员的工作以填写日报表和台账为主,受自身素质的制约,统计员很难做到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导致统计结果的参考价值不大,不利于企业管理层进行生产决策。
1.1.3 检验人员
检验人员的情况也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人员流动性大,工作积极性不高。某市现有的16家水泥生产企业中,检验人员素质达标且能稳定在企业工作5年以上的人员不足60%。对于空缺的岗位,有的企业干脆不补充专门人员,而是减少检测项目和频次,或者不断招聘新的人员,只进行临时培训,造成部分企业检验操作不规范,检验方法的选用不符合标准,因而检验数据也就不能正确地指导生产。
各类人员素质的提高,主要应通过培训来完成。企业应积极参加国家或省级建材质检机构组织的职业能力培训,使化验室工作人员不断接受新知识。企业内部应针对性地制定分阶段的培训计划,以检验人员为例,首先应培训本岗位涉及到的检验方法、标准、规程,有关试验误差的知识及化验室安全基础知识等;随后再提高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使其了解所有岗位的检验方法、标准、规程;最后加强水泥基础知识的培训,包括水泥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使用性能,水泥生产工艺,全过程质量控制点及指标等。对检验人员的培训可以利用生产检修时间来进行。培训要有考核,对考核合格者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检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仪器设备的状态、实验技术和环境条件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水泥企业化验室仪器设备中属于通用计量器具的有:压力机、天平、水压表、秒表等,由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在近两年的年审中发现,约有50%的企业化验室在年审中不能提供计量检定证书,有的企业虽然有委托书,但计量机构未按时进行检定,导致企业的计量设备在未检定的状态下运转,这反映出企业对仪器检定工作的不重视。例如水泥压力机,当其示值偏大时,企业误以为强度控制较好,但实际未达到内控指标的要求,对用户不公;示值偏小时,对企业的成本是一种浪费。使用未经计量检定的仪器,得到的检验结果是不可靠的,既不能正确反映实际生产情况和指导生产,在检测结果产生争议时也不具备法律效力。因此,企业必须按标准的要求定期对检验仪器进行计量检定。
检验技术和环境条件方面,随着水泥企业结构调整、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4 000 t/d及4 000 t/d以上新建水泥企业和带辊压机的大型粉磨站大量投产,化验室的检验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越来越好,基本能够满足检验的要求。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氯离子测定仪(蒸馏法)多在分析室放置,不能实现与分析室隔开;氧弹热量仪的存放不合理;化验室安全管理措施不足;旧企业受原有空间和设备条件的限制试验条件较差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尽早进行改进。
化验室工作管理主要包括检测能力、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质量、原始记录、台账报表的填写、样品管理等内容。
在检测能力、项目、方法方面,各大中型水泥企业仪器设备配备齐全,完全可以满足现行标准和规程中规定的所有项目的检测要求。对于小型企业,尤其是粉磨站,检测能力稍差一些,主要集中在氯离子含量、MgO含量、比表面积、组分测定等项目的检测,有的企业错误地使用酸溶法测定水泥中MgO的含量,有的企业氯离子测定方法未掌握。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水泥企业加强对各检验方法标准的学习和对检验人员的培训。
检验质量主要通过内、外部抽查对比进行考核。各企业应按《规程》的要求参加国家和省级监督抽查和对比检验,对省级监督抽查和对比验证能做到认真对比和填写台账,进行统计分析。但有些企业对日常的内部抽查对比工作过于放松,企业有内部抽查对比的原始记录,但未进行误差计算和统计分析,使得检验质量的提高没有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所有检验岗位都有原始记录和台账,表格要按统一的格式填写。在年审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对原始记录的涂改未按规范要求划两杠后涂改、盖章;涉及出厂水泥(熟料)等的重要记录未加盖化验室公章;分析检验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位数不规范;台账部分项目填写不全,统计数据未计算;检验人员、审核人员未在记录上签字等,这些均需要改进。
样品管理的重点是出厂水泥封存样的管理。各企业均有满足出厂水泥封存样储存要求的单独样品室,能做到样品密封保存,但在检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约有60%的企业封存样的留样量不足6 kg,30%的企业出厂水泥封存条上信息填写不全,有的签名不完整,有的产品未标明品种和强度等级。还发现30%的企业无留样,有的企业甚至没有留样袋等必需品。
在日常检验工作之外,各企业化验室应根据自身情况,适时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试验研究工作,例如工业废渣的利用、生料和水泥最佳配料方案的选择、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水泥耐久性等方面的试验研究,以不断改善水泥性能,满足不同用户对产品的多方面需求。
水泥出厂的决定权在化验室。企业首先应制定出厂水泥内控指标(优于国家标准),从而制定原燃材料、半成品的内控指标以及生产过程中各质量控制点的控制指标,按指标进行生产控制,以确保出厂水泥产品质量受控。
原燃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产品质量控制的第一道关。化验室应根据企业所处地域的原燃材料质量状况和企业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制定可以保证后续工序质量、又便于采购的原燃材料的控制指标,并依照检测结果提出优选、备选的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对任一原燃材料进行调整前必须先进行试验,确认其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后再使用。
各工序控制点的质量指标应落实到各车间和岗位人员,半成品的质量控制需要车间和化验室共同完成。化验室负责下达出磨生料控制指标,以保证熟料化学指标、物理性能达到内控要求;对于质量不达标的熟料,提出搭配使用方案;及时下达出厂水泥配比通知单,做到成本与质量兼顾;及时下达入库、倒库、出库、清库等通知,并监督实施。
出厂水泥的质量控制是化验室的重点工作。水泥出厂时检验数据尚未全部出来,不论是以出厂水泥还是出磨水泥的1 d、3 d强度出厂,都应定期找出1 d、3 d与28 d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出厂水泥质量内控指标和确认程序,并严格执行。化验室应按标准取样、检验、留样封存,以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保证水泥产品质量要从配备高素质的检验人员入手,并定期做好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维护、保养,保证实验技术和环境条件,不断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加强对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各级管理人员应熟知、理解水泥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以"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为己任,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