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娥 刘 魁*
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徐健娥①刘 魁①*
该文结合医疗单位实际,分析了可能产生不廉政行为的主要因素,提出推进医疗卫生系统廉洁风险防控,形成有效的防范机制,使医务工作者在制度约束下主动规避风险,规范、廉洁、高效、自觉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医院 廉洁风险 防控
医疗卫生是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窗口行业”做好新形势下医疗卫生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增强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是优化医疗服、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实际行动,是推进医疗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1.1 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 一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工作不到位,教育活动往往只流于形式;对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试剂)等采购、管理和使用中的“回扣”、“提成”、“开单费”等,视为约定俗成的商业行为或正常的额外收入。受利益趋使,少数工作人员是非不分,荣辱颠倒,思想道德水平下降,自我要求不严,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
1.2 制度不健全 执行、管理、监督不到位 (1)医疗行为不规范。制度订立不够科学、严谨,未能真正落实到具体环节、具体人,导致违法违规现象。(2)监督缺失。在干部任用、关键岗位人员安排、食品设备和药品等采购、基建项目、资金管理等方面管理不严,暗箱操作,是否依法行事完全取决于自身的素质和良知。(3)机构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公开化程度不够。权力过分集中,“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不到位。(4)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制度不完善、执行不规范。基建、药剂、设备等重点岗位人员轮岗制度执行不力,处方点评预警机制不完善。(5)制度执行不严,监督机制不健全。失去了制度的应有约束力,监督职能难以发挥作用。
1.3 医院运作模式“商业化” 医院为加快积累、改善医疗环境、增加职工收入,或对科室采取与经济考核挂钩的经营方式,或实行收入提成,使一些科室、医务人员出现乱开药、大处方、用贵重药、滥检查等趋利行为。医院大量购置高新医疗设备,重金吸引医学人才,以抢占医疗技术“前沿”,争夺医疗市场“大蛋糕”,变相增加了国家和群众的经济负担。
2.1 深化思想领域廉洁风险防控 强化教育意识 我院根据行业特点,建立健全职业道德教育、廉政风险教育和警示教育制度,大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因岗施教、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有效抵制卫生行业的不正之风。
2.2 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强化宣传意识 开展廉政主题活动,以“务实、为民、清廉”为核心,不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使廉政文化进医院、进科室、进病房,有机融入医院文化建设。广泛运用橱窗、网络、板报、党员书屋等宣传工具,开辟党员教育的专题和专栏,以廉洁格言、廉洁短信、廉洁歌曲、廉洁书画、家庭助廉等党员干部嘉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理,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政氛围。
2.3 正确认识权力风险 强化自律意识 抵御腐朽思想侵蚀,必须牢固筑起廉洁自律的防线,依法正确履职,有效识别风险,约束行为,规范执业。关键在于不断学习,提高修养,强化自律意识,做到“自重、自省、省警、自励”,在思想上设防、在生活上寡欲、在行动上慎独。
2.4 加快廉洁风险防控平台建设 强化防范意识 我院紧紧抓住内部管理的薄弱点、业务流程的关键点、权力行使的风险点和社会群众的关注点,加强建章立制,完善内控机制。围绕“职务权”(如院务管理,包括重大事项决策、药品耗材设备物资采购、人事任免、基建、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等)和“职业权”(医师处方权、药事权、各类技术权的使用,包括诊疗、用药、检查、收费、处方信息、网络维修等),地毯式排查廉政风险点,制定职能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对制度起草进行廉洁性前置性评估,对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廉政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查摆和消除制度缺陷,对存在漏洞缺陷的制度及时“动手术”。从而增强制度的规范性、实效性、可执行性。
3.1 决策环节 执行力的基础是建立在责权统一、决策科学、制度完备、管理有序、奖惩分明的管理机制之上的,决策环节关系到决策的落实、制度的执行和任务的推进,是推进工作的重点。建立相互监督和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完善决策程序和方法,推进民主决策,开展决策效果的绩效和廉洁评估,是医院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3.2 招标采购环节 凡应参加政府招标采购的,都要参加政府采购。凡卫生部、省卫生厅规定统一集中采购的,必须参加统一采购。规定医院可以自采的,要依据有关法规,由医院统一组织集中采购。新药进院必须经过药事委员会集体决定。
3.3 资金使用环节 一是强化对基建项目、大额购置和专项资金等重点支出的监管,严格合同管理,规范履行手续。二是实行因公出国、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费用公示制度。三是认真执行财务内控制度,开展资金使用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4 人才选拔环节 一是对干部任用、人员录用、职称评审等,坚持集体讨论、公开选拔、程序规范、结果公示。二是减少行政干预,提供良好的组织环境、群体环境和科学实践环境。三是整体规划,系统改革,构建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体系,探索科学的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完善评价与考核指标。
3.5 规范执行环节 一是规范临床诊疗。坚持把临床路径管理作为反腐纠风的重要措施来抓。二是规范临床用药。根据医院和科室情况核定大处方的量化指标,制订使用基本药物、中标药品的比率,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和超限处方的监控。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公示药品异动情况。三是规范医用耗材使用。严格规范医用耗材的管理和使用,建立耗材使用目录,落实病例信息上报制度。四是规范医用试剂使用。严格试剂验收、保管和使用程序,严密出入库手续,严防发生质量事故和违规行为。五是规范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开展检查阳性率和重复检查监控,重点审查或处理无诊疗意义的重复检查。六是医疗收费权。认真落实卫生部《医疗机构内部价格管理暂行规定》,严格执行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
4.1 实施“阳光”监控 坚持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监督,对于内部管理职权,特别是干部任用、行政支出、资产管理等内部事项,通过内网、内部公开栏等公开。在权力公开的同时,坚持“内部牵制、相互制约、集权分离”的原则,科学设置职责,减少自由裁量权,减少廉政风险存在的土壤。
4.2 运用“科技”监控 不断建立完善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和电子监察系统,将廉政风险点和行政管理、业务流程等一同纳入电子监察系统,实行动态监控。
4.3 建立“预警”监控 对已收集的廉政风险信息进行整理加工,运用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已发现的廉政风险,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及时向有关单位或岗位个人发出不同颜色的预警信号,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及进采取处置措施,纠正失误和偏差,化解廉政风险。
·本文编校 朱 毅·
2013-11-11;
2014-01-10)
①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南京市 210028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