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卫华,郭田华
(遂川县畜牧兽医局,江西吉安 343900)
一起猪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报道
肖卫华,郭田华
(遂川县畜牧兽医局,江西吉安 343900)
2013年11月10 日,江西省吉安某猪场保育猪发生一起以呼吸困难、关节肿大、进行性消瘦、全身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分析、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猪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混合感染。通过采取消毒、隔离、针对性治疗等综合性防制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将基本情况报道如下。
该猪场现有存栏生产母猪300多头,自繁自养。保育猪和部分哺乳仔猪出现关节肿大,少量中大猪出现咳嗽、腹式呼吸等症状,少数母猪有产死胎的现象。2012年至2013年11月该场免疫情况如下:母猪一年注射3次伪狂犬苗及高致病性蓝耳弱毒疫苗(江西株),断奶同仔猪一同注射猪瘟苗;小猪出生3d内伪狂犬苗基因缺失滴鼻,15日龄注射蓝耳弱毒苗,断奶当天注射猪瘟细胞苗,60日龄猪瘟细胞苗2免。母猪产前产后添加利高霉素做保健。该场自2010年建场以来,就出现部分保育猪关节肿大、腹式呼吸明显、消瘦等症状,曾在饲料中先后添加过替米考星、阿莫西林、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但关节肿大、呼吸加快等症状的猪只发病率并无明显减少,一直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发病猪群主要在集中在保育中后期,大部分发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一般在40℃~41℃,很少超过41℃,发病猪精神沉郁、采食量明显下降,继而被毛粗乱,呼吸加快,呈腹式呼吸明显。部分病猪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粪便开始为土灰色糊状,继而出现水样腹泻,具有明显的恶臭味。有的病猪呈渐进性消瘦,全身皮肤苍白、有的可视黏膜发黄,体表淋巴结高度肿大。部分猪皮肤充血、皮下出血,尤其以腹下和四肢内侧、臀部、耳廓等部位皮肤变化特别明显,关节明显肿大,跛行,转圈。
剖检4头保育猪(50~70日龄),外观消瘦,皮肤苍白。活体剖检可见整个肺间质增宽,呈明显的间质肺炎、呈胰变、塌陷、失去弹性,肺表面覆盖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肺与胸腔粘连,心包炎、心包积液、腹膜炎,腹腔内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整个腹腔积液明显。四肢关节腔有多量脓性分泌物。个别心包膜与心脏粘连在一起,没法剥离,形成“绒毛心”。肾肿大、苍白,表面有点状出血。
4.1 分子生物学诊断
取病死猪的肺、脾、淋巴结组织,用PCR方法做猪瘟病毒、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毒的基因检测。结果蓝耳病(变异株)为阳性,上述其它病毒均为阴性。
4.2 抗体检测
采集35份不同胎次的母猪血样,同时采集4周龄、6周龄、8周龄、10周龄、14周龄、20周龄仔猪血样,各周龄采集5份血样,共30份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猪瘟、蓝耳、伪狂犬抗体检查,结果猪瘟母猪及仔猪抗体水平较好,伪狂犬母猪及仔猪野毒感染都为阴性,母猪蓝耳抗体水平不整齐、离散度大,仔猪10周龄前抗体阳性率在40%以内,14周龄、20周龄猪只抗体阳性率达100%。
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测可以初步确定引起本次猪只死亡的主要病原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感染,大部分猪继发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蓝耳抗体检测结果可知该场保育猪8~10
周龄可能存在蓝耳病毒感染,这可能是该场保育猪后期发病的主要病源。
6.1 严格执行全进全出
改造保育舍,把原先大的保育舍改成小单元饲喂,做到全进全出,彻底消毒空栏。
6.2 提前药物保健
为控制继发感染,在保育猪中后期每吨饲料中添加1~2kg替米考星,连用7~10d。
6.3 调整疫苗的方案
建议更换蓝耳疫苗,母猪一年注射3次,仔猪14日龄注射一次。
1004-2342(2014)05-0036-01
S855.1+2
C
20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