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冬生 孔晟 汪卫平 陈国勇 罗四生
(峡江县畜牧兽医局,江西 吉安 331409)
峡江县生猪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谢冬生 孔晟 汪卫平 陈国勇 罗四生
(峡江县畜牧兽医局,江西 吉安 331409)
1.1 发展速度快
据调查统计,全县50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户由2006年的140户增至目前的909户,年出栏数由6万多头增至近22万头,发展速度较快,全县生猪产业可实现年产值超4亿元,帮助农民增收近亿元,生猪养殖业已成为该县部分农民致富的主渠道。同时,由于大多以家庭小规模养殖模式为主,年出栏1000头以上大规模的养殖户仅有61户,年出栏500~1000头中等养殖规模的有200余户,绝大部分为年出栏200~300头的小规模养殖。
1.2 发展模式多样
目前峡江县生猪养殖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商品猪养殖模式,主要从外地购进仔猪,喂养5~6个月销售,该模式周期短,回报快,并可根据市场行情,灵活掌握养殖时机。二是能繁母猪养殖模式,仔猪行情好时,以销售仔猪为主,仔猪行情差时,将仔猪养成商品猪销售,该模式养殖成本、疫病风险相对较低,养殖效益相对较高。三是自繁自养模式,母猪产下仔猪后,作为商品猪饲养销售,该模式仔猪成活率高,疫病风险小,养殖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1.3 社会化服务程度较高
峡江县生猪养殖所需的专业化服务主要是县、乡畜牧兽医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和协助养殖户制定免疫程序;同时,饲料(兽药)厂业务员、经销商在向养殖户销售产品过程中,为养殖户提供疫病诊治、饲料配制以及保健等方面的社会化技术服务。由于规模养殖产生的供应市场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导致供应商之间相互竞争,不仅采取竞价销售,还对缺乏资金的养殖户开展赊购饲料、兽药等优惠扶持活动,甚至借款给养殖户购仔猪,待生猪出栏后再付款,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养殖户的资金短缺问题,对推动全县生猪养殖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现象在该县仁和镇尤为明显。在生猪销售过程中,有专门的经纪人为养殖户提供销售渠道和市场行情等相关信息,养殖户可根据提供的信息决定是否交易,交易成功后,经纪人向购货方收取一定的中介费,这样不仅拓宽了生猪的销售渠道,也为养殖户减少了销售过程中的许多环节。
1.4 污染治理逐步加强
峡江县生猪养殖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大中型沼气池建设项目、沼气以奖代补、“菜篮子”工程、养殖小区治污项目和农村实用沼气建设工程等国家项目资金。2014年以来,该县畜牧兽医局积极探索治污新模式,引进水泡粪、无渗漏膜厌氧发酵和绿狐尾藻生态湿地等治污模式进行试点。据统计,目前全县已建沼气池9340m3,污水处理池12000m3,氧化塘35000m3。
1.5 扶持政策多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生猪养殖优惠政策,通过能繁母猪补贴、保险补贴、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等方式对养殖户进行资金扶持补贴,同时,对一些大规模养殖场进行治污设施项目建设扶持。全县先后有8家养殖场获得国家生猪养殖标准化项目,2家养殖场获国家大中型沼气建设项目,总共争取项目资金700多万元。
2.1 能繁母猪少,外购仔猪疫病风险大
疫病防治是生猪养殖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
直接决定生猪的成活率,影响养殖户的盈亏。据调查,目前全县能繁母猪存栏仅0.6万头左右,按照一头母猪年提供商品仔猪18头计算,年可提供仔猪10万头左右,全县还需从外地购进仔猪10万头以上,尤其是仁和镇,90%以上养殖户都是从外地购入仔猪。仔猪经过运输,环境变化等因素,应激大,购进后发病率高,甚至购进部分染疫仔猪,这样不仅增加了养殖户的医药防治成本,而且还降低了仔猪的成活率,影响了经济效益。
2.2 养殖布局不合理
近年来,随着生猪市场行情看好,养猪利润提高,峡江县生猪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各乡镇新建养猪场热情高涨,特别是仁和镇,小规模养猪场迅速增多,许多养猪场建设呈无序、混乱状态,有的养猪场分布间距过密,一旦发生疫情,很容易大面积流行,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有的养猪场建在村庄、马路附近,影响周边环境。
2.3 “三区”规划落实不到位
2010年,峡江县下发的《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就制定了“三区”规划,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科学合理地对畜禽养殖进行了规划。2013年,县政府又出台了《峡江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管理规定暂行办理》。但由于近几年来生猪市场发展势头迅猛,生猪养殖行情看好,农户大量建设养殖场,而多数农户法律意识淡薄,不经审批,随意建设,且多在偏僻、疏林山地,有关部门很难实施监管,导致“三区”规划流于形式,很难按要求落实到位。
2.4 造成环境污染
由于峡江县生猪养殖场规模普遍偏小,治污成本偏高,所以在没有相关扶持政策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养殖户无心也无力建设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目前大多数养殖场都是让粪污流入舍外的粪坑内,堆积到一定量后,未经任何处理直接返田,有的则直接排入养殖场附近的水库、鱼塘内,造成养殖场周围蚊、蝇、鼠等大量繁殖,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特别是村庄附近的养殖场,给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有些地方地下水都已被污染,影响人畜饮用,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2.5 专业合作社发展滞后
虽然近年来峡江县养殖户数量快速增加,但仍以小规模和各家各户的散养方式为主,80%以上的养殖户养殖随意性比较大,抗击疫病风险能力低,增加了养殖成本和市场风险。专业合作社发展滞后,全县仅成立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29家,而且专业合作社的联合发展模式也没有跟上,管理不够规范,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2.6 技术服务队伍人员少、年龄老化
县、乡畜牧兽医人员工作任务日趋繁重,从调查摸底到核查登记、造册建档,从检疫到防疫,从保险到理赔以及生猪病死无害化处理现场核查、登记、拍照及上报等都需要县、乡兽医人员亲自到场完成,工作量及工作强度明显增加。目前该县乡镇在编人员只有22人,各乡镇最多不超过3名工作人员,一般为1至2名;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下的8人,40岁以上的5人,50岁以上的9人,从学历看,中专函授文凭的有14人,且知识结构更新不够。
3.1 加快良种体系建设
一是要鼓励引导养殖户实行自繁自养模式,既可解决仔猪来源,又可降低风险,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二是要扶持发展商品仔猪繁殖场,可通过争取项目、招商引资、信贷支持、财政支持和撬动民资等多种途径,有计划分步骤地建立一批商品仔猪繁殖场,逐步解决仔猪紧缺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阻断外来疫源传入途径。
3.2 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
要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新理念,建立新型的繁、养、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实现农户和龙头企业的联合。要积极引导农户以入股、入会等形式组建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民主管理,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同时,要尽快培养一批文化素质高、市场意识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养殖能人,通过能人领办、创办合作组织,带领养殖户进入市场,增强养殖户应对市场的能力。要解决养殖户入社不关心社的问题,积极动员养殖户发展实质性股份制专业合作社,避免合作社“穿新鞋走老路”。充分发挥生猪养殖合作社带动作用,形成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供料、统一销售的发展新格局,彻底改变全县生猪养殖规模小、群体大、经营分散、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的现状。
3.3 做好发展规划
按照“三区”规划要求,严格养殖场建设审批工作,凡新建养猪场必须在可养区内,并经村委、国土、村建、乡(镇)政府、环保、林业、水利、农业等相
关部门的审批,未经审批,一律不得兴建。深入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活动,对目前建在村庄附近并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的养殖场予以关闭搬迁或拆除;对环保设施未建成、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未正式投入使用的,要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的坚决予以关停。在不具备条件建沼气池的养殖场,要建三级沉淀池,处理猪粪和污水。农业、环保、国土、财政等部门要帮助养殖户搞好规划,尽早出台养殖治污扶持政策,从资金、物资、技术、土地等方面予以支持。
3.4 推广治污新模式
目前,峡江县推广的主要以建立沼气发酵池模式。该治污模式一次性投入大、维护费用高,养殖户难以接受,而且发酵后只能杀死部分病原微生物,粪污中的重金属依然超标,且大量的沼液也难以消纳,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必须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通过借鉴引进外地经验,设计出经济、高效、实用、排放达标、养殖户容易接受的治污模式。如:中科院亚热带生物研究所(长沙)研发的绿狐尾藻生态湿地治污模式、舍外发酵床治污模式、无渗漏膜厌氧发酵治污模式等。这几种治污模式具有一次性投入少,使用期长、后期维护成本低、治污效果好等优点。要大力推广“猪-沼-果(蔬)”,“猪-沼-鱼”等生态养殖模式,在各养殖场实施沼气工程,猪粪发酵制沼,沼液和沼渣肥果或返田。
3.5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产业要做大做强,技术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将繁、养、销等各个环节做精、做细、做深,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业效益,才能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实现产业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加强规模养殖的技术服务,指导、督促各养殖场建立健全防疫制度,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理念;加大对动物防疫的经费投入,将乡镇动物防疫经费纳入县、乡预算;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水平和防疫水平,同时要加强部门工作力量,优化乡镇防疫站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注重从高校引进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壮大技术服务队伍。
1004-2342(2014)05-0019-02
S8-1
C
201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