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安工程的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2014-04-15 12:37
建设监理 2014年8期

岑 峰

(江苏润扬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 扬州 225000)

校安工程的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岑峰

(江苏润扬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抗震加固工程对施工工艺、施工质量和工程质量监管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抗震加固工程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校安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实例,总结了相关的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抗震加固;校安工程;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2009 年 4 月,国务院决定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提高中小学校舍综合防灾能力,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抗震加固施工不同于一般新建工程的施工,不仅要保证加固构件自身的施工质量,而且要求加固构件与原结构构件有可靠连接,使新增构件与原结构构件形成整体,共同工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加固构件作用,达到设计要求,获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因此,抗震加固工程对施工工艺、施工质量和工程质量监管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抗震加固工程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校安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实例,总结了相关的质量控制要点,供各位同仁参考。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扬州市某中学校园内,原建筑建于 1992 年,1 轴~7 轴为 3 层砖混结构,8 轴~11 轴为三层框架结构,2001 年在砖混部分原屋面上又加接了 1 层,总建筑面积 2 100 m2。框架结构部分梁、柱混凝土原设计标号为 C20,经具备资质的检测单位现场钻芯取样抽检,混凝土强度实测值远低于设计强度值且离散性较大,设计单位建议拆除不进行抗震加固。砖混部分加固的设计方案为:1 层、2 层纵横墙内墙采用 70 mm 单面 C30 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处理,3 层、4 层纵横墙内墙采用 M15 单面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处理,部分墙体新增构造柱,预制板顶面绑扎钢筋网片增加 40 mm 厚混凝土叠合层,楼梯梁、板及预制板底面采用粘贴碳纤维布加固处理。加固后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 2 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40 a。

2 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2.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2.1.1混凝土原材料

(1)校舍抗震加固用的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复验。其品种和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和 GB 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范》的规定,其质量必须符合 GB 175—2007/XG1-2009《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第 1 号修改单等的要求。抗震加固用混凝土中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含氯化物、过期和受潮水泥。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同一次进场的水泥,以 30 t 为一批(不足 30 t,按 30 t 计),每批见证取样不少于一次。

(2)校舍抗震加固用混凝土中掺用的外加剂(不包括阻锈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 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GB 50119—20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抗震加固用的混凝土不得使用含有氯化物或亚硝酸盐的外加剂。

(3)配制校舍抗震加固用的混凝土,其粗、细骨料的品种和质量,除应符合 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粗骨料的最大粒径:拌合混凝土,不应大于 20 mm;喷射混凝土,不应大于 12 mm;掺加短纤维的混凝土,不应大于 10 mm。②细骨料应为中、粗砂,其细度模数不应小于 2.5。

(4)本工程采用的商品混凝土,原材料仍然要严格执行上述的标准。

2.1.2水泥砂浆原材料

(1)配制校舍抗震加固用砂浆的水泥,其品种、性能和质量同混凝土用水泥的要求。

(2)配制砂浆用的外加剂,其性能和质量应符合 GB 50203—201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3)本工程采用预拌砂浆,原材料仍然要严格执行上述的标准。

2.1.3钢材

(1)校舍抗震加固用的钢筋,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进场时,应分别按准 GB 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1 部分:热轧光圆钢筋》和 GB 5223—2013《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等的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除必须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204—2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对受力钢筋,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使用无出厂合格证、无标志或未经进场检验的钢筋和再生钢筋。

(2)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以及颗粒状或片状老锈,也不得将弯折钢筋敲直后作受力筋使用。

2.1.4碳纤维材料

(1)校舍抗震加固用的碳纤维织物(碳纤维布)和玻璃纤维织物(玻璃纤维布)应按用量一次进场到位。纤维材料进场时,监理人员应会同施工单位对其包装、中文标志、产品合格证、品种、规格、级别和出厂检验报告等进行检查,同时还应对下列重要性能和质量指标进行抽样复验:纤维复合材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弹性模量和极限伸长率;纤维织物单位面积质量;碳纤维织物的 K 数。

(2)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应连续、排列均匀;织物不得有皱褶、断丝、结扣等严重缺陷。

(3)结构加固使用的碳纤维,严禁用玄武岩纤维、大丝束碳纤维等替代。结构加固使用的 S 玻璃纤维(高强玻璃纤维)、E 玻璃纤维(无碱玻璃纤维),严禁用 A 玻璃纤维或 C 玻璃纤维替代。

2.1.5结构胶粘剂

(1)加固工程使用的结构胶粘剂,应按工程用量一次进场到位。结构胶粘剂进场时,监理人员应会同施工单位对其品种、级别、批号、包装、中文标志、产品合格证、出厂日期、出厂检验报告等进行检查;同时,应对其钢-钢拉伸抗剪强度、钢-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和耐湿热老化性能等三项重要性能指标以及该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进行见证取样复验;对抗震设防烈度为 7 级及 7 级以上地区建筑加固用的粘钢和粘贴纤维复合材的结构胶粘剂,尚应进行抗冲击剥离能力的见 证取样复验;所有复验结果均须符合 GB 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要求。

(2)封闭裂缝用的结构胶粘剂进场时,应对其包装、中文标志、产品合格证、出厂日期、品种和出厂检验报告等进行检查。结构胶粘剂的外观质量应无结块、分层或沉淀。若在胶粘剂搅拌过程中发现以上情况,则必须停止在校舍抗震加固工程中使用。

2.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2.1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1)板墙加固。在清理、修整原墙面过程中发现的裂缝和损伤,应逐个予以修补,若修补有困难,应进行局部拆砌。修补或拆砌完成后,应用清洁的压力水冲刷干净,并按设计规定的工艺要求喷涂结构界面胶(剂), 当设计对原构件表面有湿润要求时,应按规定的提前时间,顺墙面反复浇水湿润,并应待墙面无明水后再进行面层施工。

板墙钢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检查、验收,特别要注意纵横墙交接的“T”、“L”型接头以及窗边、门边、楼板上口、圈梁等部位的加强带钢筋的设置,必须满足相关抗震加固图集的要求,板墙采用梅花状布置的锚筋与原有砌体墙连接;其左右应采用拉结筋等与两端的原有墙体可靠连接;板墙底部竖向钢筋采用植筋的方式锚固于原建筑物的承台上;板墙上下应与楼、屋盖可靠连接至少应每隔 1 m设置穿过楼板且与竖向钢筋等面积的短筋,短筋两端应分别锚入上下层的板墙内,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短筋直径的 40倍。

由于本工程仅仅是内墙面进行加固,外墙面不允许有任何破坏,所以不能采用穿墙螺栓固定板墙模板,故对室内的钢管排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板墙厚度为 70 mm,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不出现空洞、蜂窝、露筋等缺陷,要求每次浇筑高度不超过 1 m,对施工缝部位模板的接缝处理要求很高。我监理组在浇筑前对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垂直度、接缝平整度以及结构尺寸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同时要求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本工程板墙厚度仅为 70 mm,给浇筑、振捣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由于不能采用机械化作业导致浇筑速度非常慢,监理组建议施工单位增加人力,组织 4 个小的作业班组同时进行浇筑,商品混凝土每半天最多发 4 m3货到现场,确保在初凝前全部浇筑完成,采用小型的专用振动棒进行振捣;在浇筑过程中对上料、下料、振捣等环节加强控制,严禁在现场往混凝土中加水;浇筑完成后派专人采用敲击模板的办法进行检查,防止出现孔洞、露筋、漏振等缺陷,模板拆除后逐一进行了检查,基本未出现重大的质量缺陷,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加强浇水养护,并按规范要求见证取样制作混凝土标养和同条件试块,按时送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2)叠合层加固。在浇筑叠合层前应凿除原楼面面层,用洁清压力水冲洗干净并按设计要求进行界面处理。

叠合层锚筋或锚栓应通过钻孔并采用胶粘剂锚入预制板板缝内,新增叠合层钢筋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同时应检查穿墙或在支座处锚固措施,分布钢筋应有 50% 穿过墙体,另 50% 可通过插筋相连且插筋两端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插筋直径的 40 倍;分布筋遇到山墙时,应将分布筋的 50% 植入圈梁中,另 50% 伸入墙内 100 mm,并按抗震加固图集的要求在靠近纵横墙周边设置加强带钢筋,以增加结构的整体性。

叠合层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方法、检查量按照 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执行检验方法,并按规范要求见证取样制作混凝土标养和同条件试块,按时送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2.2.2钢筋网砂浆面层的质量控制

(1)在原有墙面清底处理过程中发现裂缝和损伤,应逐个予以裂缝修补和局部拆砌或 1:3 水泥砂浆抹面处理。修补或拆砌完成后,应用清洁的压力水冲刷干净。

(2)当设计对原墙面粉刷砂浆层有湿润要求时,应按规定的提前时间,顺墙面反复浇水湿润,并应待墙面无明水后再进行面层施工。

(3)钢筋网的安装及砂浆面层的施工,应由下而上地顺序逐层进行;同一楼层尚应分区段加固;不得擅自改变施工图规定的程序。钢筋网与原墙体的拉结采用预埋 L 形钢筋,钢筋网片的钢筋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网片间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100 mm;钢筋网片与原墙体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5 mm。

(4)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规范要求见证取样制作砂浆标养和同条件试块,按时送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5)钢筋网砂浆面层与基材界面粘结的施工质量,可采用现场锤击法进行探查,按探查结果确定的有效粘结面积与总粘结面积之比的百分率不应小于 90%,砂浆面层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可采用非破损探测法,检测时应按钢筋网保护层厚度仅允许有 8 mm 正偏差,无负偏差进行合格判定。

2.2.3粘贴碳纤维加固质量控制

(1)施工环境温度应符合结构胶粘剂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若未作规定,宜按不低于 10℃ 进行控制,作业场地应无粉尘,且不受日晒、雨淋和化学介质污染。

(2)原结构经修整露出骨料新面的混凝土加固粘贴部位,应进一步按设计要求修复平整,并采用结构修补胶对较大孔洞、凹面、露筋等缺陷进行修补、复原;对有段差、内转角的部位应抹成平滑的曲面;对构件截面的棱角,应打磨成圆弧半径不小于 20 mm 的圆角。在完成以上加工后,应将混凝土表面清理洁净,并保持干燥。

(3)本工程粘贴纤维材料采用的粘结材料是配有底胶的结构胶粘剂,按底胶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涂刷和养护。

(4)底胶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提供的工艺条件配制。底胶指干时,其表面若有凸起处,应用细砂纸磨光,并应重刷一遍。底胶涂刷完毕应静置固化至指干时,才能继续施工。

(5)若在底胶指干时,未能及时粘贴纤维材料,则应等待12 h 后粘贴,且应在粘贴前用细软羊毛刷或洁净绵纱团沾工业丙酮擦拭一遍,以清除不洁残留物和新落的灰尘,浸渍、粘结专用的结构胶粘剂,其配制和使用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拌合应采用低速搅拌机充分搅拌;拌好的胶液色泽应均匀、无气泡;其初粘度应符合相应的要求;胶液注入盛胶容器后,应采取措施防止水、油、灰尘等杂质混入。

纤维织物应按下列步骤和要求粘贴:本工程纤维织物按设计尺寸定尺加工好后运至现场,且严禁折叠;若纤维织物原件已有折痕,应裁去有拆痕一段织物。将配制好的浸渍、粘结专用的结构胶粘剂均匀涂抹于粘贴部位的混凝土表面。将裁剪好的纤维织物按照放线位置敷在涂好结构胶粘剂的混凝土表面,织物应充分展平不得有皱褶。沿纤维方向应使用特制滚筒在已贴好纤维的面上多次滚压,使胶液充分浸渍纤维织物,并使织物的铺层均匀压实,无气泡发生。多层粘贴纤维织物时,应在纤维织物表面所浸渍的胶液达到指干状态时立 即粘贴下一层。若延误时间超过 1 h,则应等待 12 h后,方可重复上述步骤继续进行粘贴,在粘贴前应重新将织物粘合面上的灰尘擦拭干净。最后一层纤维织物粘贴完毕,尚应在其表面均匀涂刷一道浸渍、粘结专用的结构胶。

(7)纤维材料如需现场裁剪时,裁剪的宽度不宜小于100 mm。纤维材料胶粘完毕后应静置固化,并应按胶粘剂产品说明书规定的固化环境温度和固化时间进行养护。

(8)纤维材料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可用锤击法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认总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总粘结面积的 95%,纤维材料与基材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进行现场检测。

3 结 语

校安工程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实施这项工程,是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部署,作为校安工程的监理人员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相关的规范、图集进行检查、验收,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要是依靠他们,我们的工作任重道远。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104(2014)08-0065-04

收稿日期:2014-06-04

作者简介:岑峰,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一级建造师。

通信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开发东路1号 江苏润扬项目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