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玮婧,张春红,张新亚,杜 蓉
(1.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脑卒中为世界各国公认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我国卒中病的发病及病死率已由原来的第三位逐渐上升为第一位[1]。脑卒中后共济失调在日常生活中造成患者行走、运动以及平衡障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家庭及社会造成很大负担[2]。卒中患者回归社会及家庭、重建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自我照顾,是其最终康复目的[3]。笔者搜索近10年关于临床针刺与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共剂失调的相关文献报道,分析临床疗效,概述如下。
1.1 头项针刺疗法 肖震心[4]将80例共济失调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采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头针选取枕下旁线配合颞后线,体针取风池、颈部夹脊穴;对照组40例仅采用体针。结果根据Berg平衡量表评定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治疗组疗效明显更优(P<0.05)。张静等[5]将随机分组的治疗组60例小脑梗塞型共济失调患者采用头项针,头针取调衡三针、调运三针、百会穴,项针取双侧风池、风府、颈3~6夹脊穴,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表明,头针治疗主要通过刺激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改善局部血液供应以促进皮层功能的恢复,进而有效促进患者动作平衡精准性。
1.2 全经针刺疗法 周金芝等[6]将脑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全经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的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平衡功能评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1.3 针刺躯干肌法 李佩芳等[7]选取60例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躯干肌治疗组和康复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采用常规内科方案及针刺治疗,其中治疗组对背部和腹部躯干肌上选定穴位进行交替针刺治疗。治疗后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刺躯干肌可以加强局部肌力与肌张力,促进躯干平衡协调,改善患者平衡障碍以及日常生活障碍。
1.4 电针疗法 曹丽艳等[8]采用以电项针为主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项针穴取双侧的风池、供血、翳明。头针穴取平衡区、运动区,针刺用电针刺激双侧风池,以患者头轻微摆动为度,治疗结果根据Berg平衡量表进行总疗效评定,评分结果为78.6%。谢冬玲等[9]观察电针配合小脑电刺激治疗对小脑梗死患者平衡障碍干预的作用,选择48例小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组,2组均予小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还继续加用电针治疗,取穴为双侧枕下旁线,结果组间评价显示,治疗组提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疗法作为特殊物理疗法,刺激作用于脑部上行网状激动系统,促进神经传导功能,从而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1.5 针药并用 唐学敏等[10]采用加味芍药甘草汤合头针滞针法治疗小脑共济失调,将1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排除脱失有83例明显显效,优于对照组(P<0.01)。马其江等[11]采用针刺配合定眩汤治疗脑梗死共济失调患者48例,同单纯运用常规疗法的对照组22例进行疗效比较,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8.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Frenkel训练法 夏齐国等[12]采用Frenkel训练配合针灸推拿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住院病人12例。采用ADLBatherl指数评分标准,3例患者评分大于70分,7例患者的评分大于60分,1例评分为100分,疗效显著。乐琳等[13]将住院共济失调患者采用Frenkel训练法结合平衡仪生物反馈训练作为实验组,结果显示结合Frenkel训练法的组别与单纯平衡仪生物反馈训练组有明显差异(P<0.05)。Frenkel训练法改善患者协调平衡功能及运动能力,保持关节活动范围、肌力、耐力,提高了正常生活动作的正确性、安全度和效率。
2.2 体位康复训练法 针对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患者,可以在不同体位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马力[14]将60例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采用体位康复训练的方法,分别在卧位、坐位、跪位、膝首位、站位、行走状态下进行训练,治疗后患者的共济失调症状明显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增强。
2.3 核心肌群训练法 袁冰等[15]将4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后Berg量表评分对比,治疗组疗效更优(P<0.05)。刘玮等[16]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75例随机分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其中训练组39例同时进行腰、胸椎后伸以及旋转训练等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后评分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正常同核心肌群密切相关,加强四肢躯干肌力,对于患者恢复步态平衡、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疗效。
2.4 康复器材辅助治疗 近年来,多种辅助康复治疗器材在临床配合康复训练法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目前临床报道中,王建文[17]与李海勇[18]等采用平衡训练仪结合针刺、太极拳步法等其他治疗方法改善卒中后患者的平衡障碍状态,均取得显著疗效(均P<0.05)。另外孙丰云等[19]采用网格姿势矫正镜训练,将87例脑卒中患者中的47例与常规康复训练结合,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通过网格感知提醒患者肢体在空间的移动范围,限制患者躯干的随意控制,以此维持平衡,促进临床疗效。
2.5 其他康复训练 徐玉梅等[20]将40例共济失调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易化技术中医药治疗,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训练。结果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龙耀斌[21]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将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的治疗组30例,结果组间评价治疗组疗效更优(P<0.05),提示MOTOmed训练法作为电动运动治疗系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稳定性与协调性,改善步态平衡。刘娇等[22]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地黄饮子加减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性康复训练,结果疗效评定,地黄饮子加减配合康复训练疗效优于单纯进行康复训练(P<0.05)。提示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疗效亦显著。齐冰等[23]采用脊柱推拿微调手法结合核心力量训练,针对60例脑卒中患者的其中30例进行治疗,其余30例仅采用常规康复手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B、MBI评分治疗组达3级以上占80.0%,对照组占5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C评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脊柱推拿微调手法安全、易于调控,可避免因过度用力导致的副损伤,对于改善卒中后平衡功能失调疗效显著。
传统针刺法同现代多种康复手段相结合,运用经络循经刺激与物理作用配合治疗,在临床治疗上起到了显著收效。曾沛金等[24]将住院的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平衡康复训练,实验组采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结果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96.0%,对照组有效率为8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头针结合平衡康复训练疗效相比较尤为突出。徐春梅等[25]采用康复平衡训练法结合头穴透刺,将80例共济失调患者中40例分为治疗组,采用康复训练加头穴透刺疗法,治疗组在Berg平衡积分、MBI评分方面与单纯康复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利春等[26]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康复组和联合组,电针组只采用电针双侧肝俞穴、肾俞穴;康复组采用三级平衡训练法;联合组则采用两种方法联合治疗,治疗后组间评价显示电针联合康复治疗明显优于单独某种方法治疗,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针刺和康复训练疗法在脑卒中共济失调的临床治疗上收到了一定的良好收效。但其中不乏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笔者在原有基础上对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严格的研究方法改进,增强课题设计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在多次的课题试验中寻找出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确立其规范化;多种康复训练手法应广泛应用在多课题试验上,增强方法的可靠性;加强针刺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力度,提高临床治愈率;扩大样本数量,增强课题的说服力与可信度;加强共济失调的相关机制机理研究,使各项研究的理论机制做到进一步的明晰化与准确化。
[1]张玉莲,王颖.中风后共济失调的研究概况[J].北京中医药,2008,27(1):66-67.
[2]张博,张春红,孟丽娜.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共济失调的研究进展[J].新中医,2012,44(11):106-109.
[3]Etruseviciene D,Krisciūnas A.Evaluation of activ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in stroke patients at the early stage of rehabilitation[J].Medicina(Kaunas),2008,44(3):216-224.
[4]肖震心.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2):12-13.
[5]张静,于金栋,吕丽柯.观察头项针治疗小脑梗塞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疗效及血液动力学血流变学的改变[J].四川中医,2011,29(4):120-121.
[6]周金芝,周国平,王清勇,等.全经针刺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平衡能力障碍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9):49-50.
[7]李佩芳,郭庆军,浦芳,等.针刺躯干肌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9):761-764.
[8]曹丽艳,王东岩,许春月.电项针为主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1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5):30-31.
[9]谢冬玲,朱丽芳,刘惠宇,等.电针配合小脑电刺激治疗对小脑梗塞患者平衡障碍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17):29-30.
[10]唐学敏,石景洋,魏小萌,等.加味芍药甘草汤合头针滞针法治疗卒中后小脑共济失调83例[J].中医杂志,2012,53(5):427-428.
[11]马其江,赵世珂,冯树军.针药结合治疗脑梗塞共济失调48例[J].中医杂志,2004,45(11):821.
[12]夏齐国,张奕,马桂芝.Frenkel训练配合针灸推拿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1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0,38(1):89-90.
[13]乐琳,郭钢花,李哲.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案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3043-3044.
[14]马力.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体位康复训练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243-244.
[15]袁冰,李雪萍,林强,等.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13,7(15):6889-6892.
[16]刘玮,赵娜娜,肖鹏.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2,27(5):361-362.
[17]王建文,寄婧.头针结合视觉反馈平衡仪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平衡功能障碍42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30(4):44-46.
[18]李海勇.太极拳步法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D].苏州:苏州大学,2012.
[19]孙丰云,高亮,苏振峰.网格姿势镜对卒中后患者共济运动障碍训练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26-27.
[20]徐玉梅.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协调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4):61-62.
[21]龙耀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改善的作用[J].中国康复,2012,27(5):363-364.
[22]刘娇,冯晓东.地黄饮子加减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9):18-21.
[23]齐冰,姜慧强.脊柱推拿微调手法结合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2):284-285.
[24]曾沛金,黎高林.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2):2034-2035.
[25]徐春梅,曲红伟,秦楠.康复平衡训练法结合头穴透刺对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4):403-404.
[26]王利春,王志勇,李孟栋,等.电针背俞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病人平衡功能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1):1322-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