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花,裴海东,巩玉芳
(甘肃省敦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敦煌 736200)
蓟马在敦煌市日光温室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张凤花,裴海东,巩玉芳
(甘肃省敦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敦煌 736200)
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是农作物上的一类重要害虫。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蔬菜的迅速发展,蓟马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温室大棚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自2012年在敦煌市莫高镇苏家堡、七里镇杜家墩等温室辣椒、黄瓜等作物上发现蓟马为害以来,目前已在全市温室瓜类、茄果类蔬菜上普遍发生并进一步扩散蔓延,已成为继蚜虫、烟粉虱之后的又一大日光温室蔬菜害虫,严重影响蔬菜的品质,导致商品性下降、经济效益降低。为指导农民搞好日光温室蓟马的防治工作,降低损失,我们对日光温室蓟马的为害特点、生活习性及其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蓟马的成虫、若虫以锉吸式口器锉吸寄主叶片、花萼片等组织的表皮下液汁,产卵也能造成为害,使叶片呈现密集的长形黄白或灰白色小斑点,或呈胶状明亮斑点,同时传播病毒病。蓟马在敦煌市主要为害日光温室辣椒、黄瓜、西葫芦、西瓜等作物,以辣椒虫口密度最大,危害最重。叶片被害时,起初叶面上出现灰白色的失绿点(虫口密度大、受害严重时叶缘卷曲不能伸展,叶肉出现黄色锉伤点,似花叶状),逐渐变黄、变脆,易脱落;花被害时大量脱落;新梢顶芽受害时生长点受抑制,出现枝叶丛生或顶芽萎缩现象;幼嫩果实被害后果柄部位发黑,严重时造成落果。
蓟马系小型昆虫,具有趋嫩绿的习性,主要在寄主作物嫩茎、嫩叶、花、腋芽上发生为害。其繁殖能力很强,在温室内的稳定温度下,1 a可发生10~13代。雌成虫主要进行孤雌生殖,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头雌成虫正常产卵22~35粒,最多达229粒,卵期在6 —7月份,仅6 d左右。蓟马喜欢温暖、干燥的气候条件,最适温度23~28 ℃,湿度40%~70%,当湿度达100%、温度达31 ℃时若虫发育受阻,甚至死亡。
蓟马属不完全变态类型,全生育期分为卵、若虫、成虫3个阶段。成虫体棕色,体长1.2 mm左右,怕见光,对蓝色具有趋向性,多在寄主植物的叶背面或花内为害,阴天、早晨、夜间才在寄主表面活动,能飞善跳,可借助自然力迁移扩散,扩散蔓延速度快。若虫体淡黄色,体长0.8 mm左右,主要在寄主植物的中上部嫩茎、嫩叶背面发生为害。卵乳白色,0.2 mm左右,浅嵌于嫩叶叶肉组织内。
蓟马在敦煌市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夏、秋季主要在露地发生,冬季主要在温室中。一般8月份开始由露地作物向保护地作物上迁移,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在温室内形成第1个发生高峰,12月份随着气温的降低,虫口密度下降,至翌年2月底虫口密度均保持较低的水平;自3月份开始,随着气温升高,虫口密度迅速上升,6—7月份出现第2个高峰期,并随温室放风次数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开始向外迁飞。
4.1 农业防治
及时整枝打杈、摘除老叶、拔除杂草,带出温室深埋或烧毁,以降低室内虫口基数。适时浇水,防止干旱,消灭土壤中的若虫,恶化蓟马的生存环境。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的抗逆性,一定程度上也可减轻危害。
4.2 物理防治
利用蓟马趋蓝色和黄色的习性,在田间设置蓝色和黄色粘板诱杀成虫。通常每隔3.6 m呈“之”字形悬挂,粘板底部与作物顶端持平。同时,为防止蓟马扩散蔓延,可于3月底4月初在温室放风口处加盖防虫网。
4.3 药剂防治
可选用生物农药0.6%烟碱·苦参碱乳油2 000倍液,或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10 d喷1次,连喷2~3次。也可选用化学农药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10 d喷1次,连喷2~3次。或用68%虫菌双杀烟雾剂4.8~6.0 kg/hm2进行熏蒸防治,间隔10 d熏 1次,连防3次。
药剂防治应在10:00时以前进行,重点喷花、幼果、顶尖及嫩梢部位,做到细致均匀。为提高防治效果,减少蔬菜农药残留,建议在蓟马初发生期选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发生危害高峰期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交替使用。
(本文责编:王建连)
S433
B
1001-1463(2014)10-0068-02
10.3969/j.issn.1001-1463.2014.10.027
2014-06-10
张凤花(1968—),女,甘肃敦煌人,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和植物检疫工作。联系电话:(0)13830706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