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青平 郑远禄(江西省农业厅农经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我省把精力集中在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上,为农村发展提供活力,增添动力。
近年来,我省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聚焦在三大领域,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体”,以适度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翼”,实现“体壮翼展”。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方面,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已经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全省又在“翼”上着力,旨在实现两翼齐飞。
1.全省农村土地流转加速,适度规模经营有突破。 各地积极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推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四个转变”。一是面积由零星向规模转变。2007年耕地流转总面积为153.7万亩,2012年达到570.3万亩,2013年达到650万亩。二是方式由传统向新型转变。既有转包、出租、转让、互换等传统方式,又有入股合作、委托经营等新型方式。三是对象由农户向新型经营主体转变。近三年来,流入农民合作社的分别是45.3万亩、64.6万亩、87.2万亩;流入农业企业的分别是27.3万亩、41.3万亩、57.6万亩;流入其他新型主体的分别是27.5万亩、30.1万亩、37.4万亩。四是行为由无序向有序转变。过去,农村土地流转基本上处于自发的无序状态,不仅农户之间流转签订合同的少,就是成规模的土地流转也普遍存在手续履行不齐全不合规、合同签订不规范不到位等问题,致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时常出现。经过近年来加强土地流转指导、管理和服务,这些现象已经有了明显改观。2013年前8个月,全省签订农村土地流转合同81.9万份,涉及流转面积350.3万亩。
2.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工作实现新突破。 一是公益性服务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我省在全国首创“综合建站”模式,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基本完成,农技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农技服务人员基本到位,服务经费基本得到保障。全省所有涉农乡镇均设有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共定编15978人,从业人员13093人。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改革的红利开始释放,截至2012年底,我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2.5%,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5%,生猪良种覆盖率达96%,柑橘良种覆盖率达90%,年供水产良种265亿尾,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均达到95%以上。二是经营性服务体系建设加速推进。据统计,目前我省有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43287个,成员数53.5万人,其中农机服务类5005个,植保服务类2250个,农业技术服务类7914个,产品销售服务类22052个,农资供应服务类5358个,综合类708个。
为深入推动规模经营创新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齐心协力,助推农业体制机制创新,为农村经济发展添活力。
1.政府引导。 在规模经营创新方面,我省印发了《江西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操作指南》、《江西省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样本)等文件,推动土地规范流转;在社会化服务创新方面,从2009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用于统防统治,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7500万元用于补助我省实施重大农作物防治项目。2013年8月30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意见》,对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社会化服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也因地制宜,纷纷出台政策措施给予有力引导。新余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相应的奖补和考核措施,对单户或单个实体流转耕地在100亩以上的,由所在县(区)财政按每年每亩20元的标准对承租方给予补助;湖口县财政每年拨付50万元对土地流转实施“以奖代补”,同时还每年安排财政支农资金50万元作为农村土地流转的“风险保证金”,积极推进土地流转。
2.市场主导。 农村土地要流转,适度规模经营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要发展,其动力来自市场,活力来自各类市场主体。在竞争全球化的挑战下,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带动,农业生产逐步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为解决单家独户分散化种植问题,广大农民纷纷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立各类种植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集中经营,逐步解决土地的细碎化问题。目前,全省种植类合作社超过12000家,规模种植面积达到450多万亩。为破解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了不合算的经营难题,统防纺治、机耕机收、育种育秧等专业服务组织应运而生,这些服务组织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3.多方参与。 一是城镇工商资本踊跃下乡。城镇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不仅带来了资金,而且带来了市场意识、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促进了传统农业改造,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疏通了农产品流通渠道,推动了农业集约经营,增加了农业综合效益,开拓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二是省外境外资本日益增多。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两个国家战略带来的重大机遇,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全省农业领域吸引省外境外资金不断增长。2011年全省农业招商引资107.7亿元,2012年引资132.2亿元,2013年已突破140亿元。近三年来,已累计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达200多个。三是能人创业纷至沓来。各地各部门积极为农村能人回流铺路搭桥,通过政策倾斜、低息贷款、税费减免、优先安排项目、以奖代补、帮助解决困难等多种措施,扶持农村能人领办、创办各种经济实体。全省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开拓、敢创新的返乡创业能人,正经历着从“打工者”到“创业者”的转变。
目前,江西正掀起一场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利好消息层出不穷。
1.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 公益性服务组织是支撑,经营性服务组织是基础,而合作社是“基础”中的中流砥柱。2013年全省认定了1000家省级示范社,省财政专项资金3000万元扶持300家合作社,今后还将建立合作社发展共同基金,解决合作社发展资金难题。
2.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试点县建设。 2013年开始,我省作为粮食主产区成为8个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省之一,获得中央财政资金5000万元支持。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召开试点工作会议,选择新建等10个县(市、区)作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县,每个县安排500万元补助资金。
3.现代农业建设目标明确。 《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十大体系。即: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突出创建绿色食品名牌体系、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体系、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体系、全面强化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着力打造物质装备体系、显著提升科技支撑体系、巩固完善经营制度体系、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体系、重视建设风险防范体系。
4.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即将出台。 据了解,省委、省政府将出台《关于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实施意见》,把农民增收作为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重点,通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农业现代化等措施,推动农村土地加速流转、适度集中,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快速提升,实现农民增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吹响了深化改革的号角,绘就了新一轮改革的蓝图。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地将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重点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稳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增强动力,激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