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学生质疑的策略

2014-04-14 03:43梁芸波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1期

梁芸波

【关键词】质疑探讨?摇策略?摇课文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91-01

施教之功,重在引导,贵在启发。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问难,敢于探讨、创新,并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质疑、发问,把质疑、释疑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这样才能活跃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的思维,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引导、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发问、探讨呢?根据二十多年来的教学体会,笔者是这样进行引导、激励的。

一、抓住课文的题目设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教学时能抓住题目学习提问,学生对文章的大概内容也就能基本了解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十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前,笔者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一开始就试着给学生创设独立质疑的平台,让学生有大胆发问的机会:“大家初步读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大致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看看谁能从课题上最先提出问题来?”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提问题。其中有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课文,我觉得诸葛亮是用欺骗的手段得到箭的,可题目为什么用‘借字而不用‘骗字呢?把题目改成‘草船骗箭不是更好吗?”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没有急于解答,而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索、讨论,得出见解。

生:课文的中心主要是通过周瑜、曹操、鲁肃几个人物形象来反衬诸葛亮的有智有谋,要是改成“草船骗箭”,就偏离了文章的中心。

师:对,“借”字的确是幽默地赞扬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而“骗”字含贬义,“借”还是“骗”,仅一字之差,但表达的中心就不一样了。可见用词一定要紧扣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师让学生跳出已有的知识,主动提问,大胆质题,从而使阅读教学更富有吸引力、生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

二、围绕文章的重点提问

质疑如能抓住重点,那么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点。要想让学生学会提问,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来质疑、发问。例如人教版语文第八册《小英雄雨来》一课教学的重点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了解文章的条理,教师在教学第三、第四部分“小英雄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鬼子作斗争”时,就要善于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文章的重点来学习、提问:1?郾小英雄雨来是如何与鬼子周旋,如何想方设法地掩护交通员李大叔?2?郾小英雄雨来面对鬼子的威逼利诱是怎样应对?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重点来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然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讨,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拓展,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挖掘课文的关键处发问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关键处,在课文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人教版语文第十册《跳水》一课的关键词是“风平浪静”。因为“风平浪静”,人和猴子都到甲板上来,导致故事的发生;因为“风平浪静”,出现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推动故事的发展;因为“风平浪静”,孩子爬上桅杆,走上横木,把故事推向高潮;因为“风平浪静”,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带来故事的结局。在学生对事件的全过程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后,教师就要趁机引领学生对关键处进行质疑探讨:“人和猴子为什么要到甲板上?孩子和猴子到甲板做什么?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船长如何做?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如能在关键处引导学生多读、多思,达到在读中理解、感悟课文的内容,那么课文学习的脉络也就自然而然清晰了。

四、捕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质疑

好的课堂提问能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知识点。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诸葛亮这个人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究质疑:1?郾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为什么敢于立下三天后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2?郾诸葛亮为什么要请鲁肃同船取箭?教师可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特别鼓励那些有创见的看法,如:作者采用了映衬手法,以突出主要人物诸葛亮的光辉形象。通过这样的质疑、发问、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质疑能力的发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通过有效的办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真正将学生引领到文本中去进行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