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

2014-04-14 21:17谢道键李顶
2014年3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防范商业银行

谢道键 李顶

作者简介:

谢道键(1988.9-),男,汉族,四川南充人,贵州财经大学 金融硕士,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李顶(1989.11- ),男,汉族,安徽六安,贵州财经大学 金融硕士,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摘 要:随着各国对金融市场开发发展、放松管制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金融机构在得到利益收获的同时,也面临着竞争和挑战。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为各种复杂多变的风险。银行的面临的风险通常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等。其中,以信用风险最为古老、重要,也是现代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银行信用风险直接影响着银行业系统乃至一国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和协调发展。美国的次贷危机更使信用风险引起了广泛重视。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1.缺乏必要的市场机制和信用风险管理工具

。 在西方银行业发达国家,信用风险主要通过各种信用风险管理工具进行有效管理,比如信用保险和信用远期交易、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相对保守传统的金融体系下,既没能大量学习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工具和市场机制,也缺乏自主金融工具的创新。信用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工具,严重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还仅仅停留在简单依靠内部信用评级的阶段。

2.内部信用评级体系不成熟

。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刚刚建立,主要是根据对企业信用评级后的等级来授信于该企业,目前考虑和度量的层面还不够全面,尚有许多不成熟之处。首先,商业银行对于内部信用评级的结果,尚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检验手段;也没有统计特定等级的违约损失率,对于预期会发生的违约损失,无法数量化评估。其次,内部信用评级的在要素上主要偏重于企业的财务指标,比较忽视财务信息的质量。最后,对银行对企业的信用评级往往一个会计年度甚至更长的周期才进行一次。但实际在企业的营运过程中,它的信用情况的随时都在根据企业盈利和资产等方面发生变化。于是在周期性的信用评级下,银行不能够及时关注企业的信用情况的变化,这样便不利于信用风险管理的动态管理。

3.风险管理信息数据库的欠缺

。 信息数据的不完善,是当期制约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发展的一大关键问题。任何风险管理的量化技术,都离不开庞大的数据支持,但目前我国银行业信息数据库还很不真实完善。

首先,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对银行业风险管理的要求,银行风险管理必须通过长时间的数据研究和分析,所要运用要的资料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历史数据,这在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对大量行业和企业的信息积累都无法达到;其次,目前我国各家银行虽然纷纷建立起来一系列信用管理系统,但还停留在相对基础的采集客户信息、提供查询和统计报表等方面,做得不详尽并且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度和可信性,大部分银行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真实的企业信息数据库;再次,实务中经常有银行客户经理为了完成一个项目而虚报数据的现象。这些虚报的数据给日后的信用风险管理留下更大隐患。

4.信用风险管理人才不足和专业化水平不高

。我国银行业虽然经营历史很长,员工数量庞大,但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还较为欠缺;加上我国银行业开展风险管理的时间还较短,管理人员的经验不足,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积累还较为薄弱,现有的信用风险管理人员普遍素质不高。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以及人才缺乏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际上现有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

二、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对策

1.提高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技术

。现代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很多,很多具体适用于诸如公司金融、贸易融资、个人信贷、小微金融等某个领域的微观创新手段。虽然各种手段不尽相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越来越强调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不仅需要科学准确的分类,还需要大量运用金融工程和数量统计手段。所以,新的管理手段大多数终于数据的分析,而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主要是定性分析和主观分析(比如借款人的经营环境、主观意愿、能力和品德等等),两者有截然不同的区别。

从风险定量来说,《新巴塞尔协议》已开始采用了大量的基于金融工程的数量化模型,充分运用来自各方面的数据,而且加入了很多数量统计模型。我国商业银行在短时间内要构建符合该协议的风险评估系统还存在一定难度,但应该首先尝试建立起一套系统的、真正方面实用的風险度量方式。

从技术上来看,《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就包含内部评级法,这一方法中包含了大量国际先进成果。我国商业银行在学习和引入国际先进经验时,不仅要学习其模型,更应该学习其中的风险管理理念。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逐步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银行业内部评级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2. 建立财务数据反欺诈识别系统

。当期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问题普遍,可靠度较低。因此,为了现代银行风险管理模型能够有效的运用,商业银行应该对借款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验,尤其关键是建立起一套企业财务信息数据的反欺诈识别系统。

这个反欺诈识别系统的主要功能应该包括对借款企业所处的行业中经营规模、市场地位等类似的公司,尤其是公众上市公司进行对比分析;对借款企业的历史财务数据不同期间的比较分析,以及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现金流量等主要财务指标的异动分析;对借款企业的财务报表间的勾稽关系进行分析等。这些分析不仅能检验企业财务信息数据的可靠性,更能帮助信用风险管理人员对借款企业的经营情况进一步全面了解认识。

3. 完善内部客户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客户信用评价不仅需要对借款企业的客观情况进行全面的认识掌握,而且要与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借款企业的主观情况。因此商业银行在对借款企业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评级借款企业的行业状况、企业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现金流情况灯,还要评估借款企业的信用道德,特别是大股东和法定代表人的品德状况。与客户信用评价体系相配套的是,银行业应建立客户的信用信息系统,加入动态评价机制,以弥补静态评价的缺陷。必要时借助权威信用评级机构2的意见来衡量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水平。

4.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起点和基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上与西方银行业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并不仅表现在各种风险度量模型和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更表现在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水平上。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管理人员主观的、人为的因素左右,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银行业内部控制的机制。

完善和强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一套系统的、全面的工作。需要改变对商业银行运营流程进行制度再造,建立起现代银行业内部控制系统。需要强调制度、流程、过程管理。具体实施上可以考虑在各个部门、分支行建立风险经理制,设置风险经理,将内部控制制度切实落实和推进;同时,要厘清各相关业务人员的权、责、利关系,明确各个部门、分支行、各个业务岗位在内部控制流程中的职责和定位。察觉时往往已发生风险损失。

三:结束语

只要我国能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借鉴适用的技术模型,做到和做好提高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技术、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等一系列的措施,信用风险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就能促进我国银行业、金融业甚至是全球经济的稳健发展。(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晓琦.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及管理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

[2] 李红梅. 中国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管理研究[D]. 辽宁大学 2010

[3] 肖健明. 开放条件下我国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D]. 武汉大学 2010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防范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SQL注入防护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信用风险的诱发成因及对策思考